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盛京医院近8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探究不同中性粒细胞水平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的特点,为临床医生经验性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4-2021年血液科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培养阳性病原菌数据和患者的基本资料,按照不同中性粒细胞水平对菌株的分布特点和总体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372名患者血培养阳性,纳入分析病原菌448株。血培养阳性患者原发病占比前五位依次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40.3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2.84%)、非霍奇金淋巴瘤(12.0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67%)、多发性骨髓瘤(8.06%)。所分离出的菌株中包括革兰氏阴性菌275株(61.38%),革兰氏阳性菌132株(29.46%),真菌41株(9.15%)。革兰氏阴性菌占比前三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5株(45/78,57.69%)和20株(20/71,28.1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4株(4/78,5.12%)、6株(6/71,8.45%)和9株(9/65,13.84%)。革兰氏阳性菌中占比前三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均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耐药metastasis biology菌株。真菌以热带念珠菌为主,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为5.55%。中性粒细胞<0.1×109/L患MLN8237供应商者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占比达70.50%。当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L水平,则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占比达59.80%。不同中性粒细胞水平间革兰氏阴性菌及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率具有差异性。结论:目前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但中性粒细胞≥0.5×109/L患者以革兰氏阳STM2457临床试验性菌感染为主,对于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抗菌治疗应注意兼顾革兰氏阳性菌,同时应根据本地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调整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