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方式对竹荪菌托凝胶多糖的结构、流变特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是一类生于森林或阔叶树地上的珍稀的腐生真菌,由于子实体可食用部分不占总质量的一半,每年都会有大量竹荪副产物未经利用就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作为竹荪废弃物,竹荪菌托中含有大量的凝胶,但是这个组分基本并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在本文的研究中,将竹荪菌托凝胶原材料进行打浆处理,采用不同打浆时间处理,75%醇沉得到五种竹荪菌托凝胶多糖(D. indusiata volva gel polysaccharides,DGPs),将它们命名为DGP-0、DGP-5、DGP-10、DGP-20、DGP-30。结果表BLZ945临床试验明,打浆时间对竹荪菌托凝胶多糖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流变学特性以及抗氧化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五种竹荪菌托凝胶多糖中,DGP-0拥有最强的凝胶网络和触变性,DGP-5拥有最好的Taxus media体外抗氧化活性,DGP-10展现出了最高的糖醛酸和总酚含量以及最小的分子量。DGP-20拥有最高的总糖和蛋白质含量以及最大的分子量。同时,DGP-20在过氧化氢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 HSF)的氧化应激损伤中展现出了最强的修复能力。同时,SB431542与前人研究中的竹荪子实体多糖的比较发现,竹荪凝胶多糖拥有更高的糖醛酸含量以及更小的分子量,可用于食品以及护肤品的开发。本研究为竹荪菌托凝胶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