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STZ剂量对DKD模型大鼠中医证型影响的实验研究及早期DKD患者中医证型的临床观察

目的:首先通过实验注射不同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对大鼠症状等病情资料进行赋值计算,判断其证候类型。对大鼠肾脏生化指标及病理形态改变进行比较。对大鼠证型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通过临床研究对动物实验中差异性最大的两种证型(阴津亏虚证、气阴两虚证)进行研究,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收集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G1-G2A2期)患者,探讨两种证型患者实验室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探寻影响患者证型的关键指标,从而为不同证型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等方面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1.动物实验:按大鼠体质量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及模型组(A组、B组、C组)。分别对A、B、C组大鼠进行腹腔注射STZ溶液50mg/kg、60mg/kg、70mg/kg体质量。Con组大鼠予PLX-4720分子式2ml生理盐水以相同方式注射。造模第6周末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尿微量白蛋白(m ALB)等肾脏生化指标,观察肾脏病理。通过各组大鼠第六周的症状、体征等表现判断其所属证候类型,分析证型进展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鼠死亡率采用卡方检验及其事后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大鼠证型与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认为存在相关关系。2.临床试验: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共82例2型糖尿病肾病(G1-G2A2期)阴虚燥热证及气阴两虚证患者,其中阴虚燥热证患者44例、optical fiber biosensor气阴两虚证患者38例。记录患者的一般病情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BMI、并发症、肾小球滤过率(GF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血肌酐(Scr)、尿素(BUN)、血清胱抑素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于连续数值型变量首先进行正态检验,若样本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并且方差相等,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K-W H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计数资料构成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数值型变量与等级资料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认为存DS-3201生产商在相关关系。结果:1.动物实验:B组与C组大鼠在肾脏生化指标(m ALB、Scr、BUN)上的损害及肾脏肥大指数上并无明显区别,但两组m ALB、BUN、Scr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大鼠。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形态结果为C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较B组稍加显著。从大鼠症状表现上看,A组大鼠以单纯津伤症状为主,尚未累及脏腑。随着造模剂量的增加,B组大鼠出现以气虚为主的脏腑虚损表现。C组大鼠则出现脏腑、津液亏虚的整体虚损表现。腹腔注射50、60、70 mg/kg的STZ剂量6周后,各组大鼠分别表现为阴津亏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其中阴津亏虚证与气阴两虚证间的差异性最为显著。大鼠证型与m ALB、BUN呈强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821、0.827,P<0.05)。大鼠证型与Scr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r=0.567,P<0.05)。大鼠证型与肾脏肥大指数呈弱正相关关系(r=0.416,P<0.05)。2.临床试验:2型糖尿病肾病(G1-G2A2期)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在性别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34)2=0.020,P=0.887(P>0.05)。两种证型在年龄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34)2=31.466,P=0.000(P<0.05)。在44例阴虚燥热证患者中50-59岁年龄区间内发病率最高,占比为52.3%。在38例气阴两虚证患者中70-79岁年龄区间内发病率最高,占比为44.7%。两种证型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病中存在明显差异(P<0.05)。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患者患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比例分别为61.4%、86.8%。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患者患有周围血管病变的比例分别为70.5%、94.7%。两种证型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中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患者的Hb A1c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种证型患者的BUN、S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ys-C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种证型患者的TG、TC、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的PT、APTT、FIB、D-D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患者年龄、Cys-C、FIB、D-D水平与两种中医证型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606、0.859、0.336、0.727,P<0.05)。患者PT、APTT与两种中医证型呈负相关关系(分别为r=-0.518、-0.446,P<0.05)。患者BMI、Scr、BUN、TG、TC、LDL-C、Hb A1c水平与两种中医证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1.动物实验:给大鼠腹腔注射50、60、70 mg/kg的STZ剂量6周后,各组大鼠分别表现为阴津亏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说明不同STZ剂量对大鼠证型有影响作用。大鼠证型与m ALB、BUN、Scr、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大鼠证型与实验室指标存在联系。2.临床试验:与2型糖尿病肾病(G1-G2A2期)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患者证型分型存在关联的指标是:Cys-C、PT、APTT、FIB、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