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规则的周恩超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本研究以周恩超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病案为研究对象,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与中医中药理论,对周恩超教授临床用药特点与配伍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周教授治疗本病的辨治思路,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严格筛选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病案,收集到2016年08月至2022年08月经周恩超教授诊疗的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130例,共计647诊次,建立病案研究数据库。借助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18.0 及 IBM SPSS Statistics26.0软件,利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技术探讨处方用药间的关联性,挖掘核心、潜在药对,凝练新方,进而分析、归纳、总结周GSKJ4 IC50教授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诊疗思维。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患者共130例。其中男性66例,占比50.77%,女性64例,占比49.23%,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03:1。发病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49.27±13.50岁。夏季发病人数最多(42人,占比约32%),春季发病人数位居第二(35人,占比约27%)。(2)证候情况:本研究纳入的647诊次病案中,出现频数>100次的常见症状为乏力、下肢水肿、夜尿多、腰酸、大便溏、寐差、泡沫尿,舌色以舌红、舌暗红、舌淡红为主,舌形以齿痕舌与裂纹舌为主,舌苔以薄黄苔、黄腻苔、薄黄腻苔为主,脉象以细脉、弦脉、弦细脉常见。核心证候群为:下肢水肿,夜尿多,腰酸,乏力,寐差,大便溏,舌淡红,苔薄黄,脉细。证型中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兼Roxadustat临床试验夹证以脾肾气虚证+湿热证最为常见。(3)用药特点:本研究纳入的647诊次病案中,共有252味中药,总计使用12882次,使用频率>50%的中药有14种,依次为黄芪、僵蚕、全蝎、山茱萸、川芎、蝉蜕、石韦、白术、白花蛇舌草、红花、土鳖虫、太子参、车前子、茯苓皮,其中黄芪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药性以寒、温、平多见,药味以甘、辛、苦多见,归经以肝经、肺经、脾经、胃经、肾经多见,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为主。(4)规则发现:通过药物与药物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得出常见药对,如续断-杜仲、黄芪—山茱萸、黄芪—僵蚕、黄芪—全蝎、红花—土鳖虫、益母草—僵蚕、车前子—茯苓皮、桔梗—牛蒡子、紫苏叶—茵陈;通过medical textile关联规则分析药物与症状间的关系,如与乏力密切相关的药物有蝉花、蛇床子、车前草、砂仁、牛膝,与下肢水肿密切相关的药物有海藻、猪苓、泽泻、益母草、玉米须、丹参、泽兰、茯苓皮、桂枝、车前子等;根据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组共4组,其中第一组处方与关联规则得出的核心处方基本一致:①黄芪、白术、太子参、山药、山茱萸、杜仲、续断、全蝎、僵蚕、蝉蜕、土鳖虫、红花、川芎、桃仁、石韦、白花蛇舌草;②紫苏叶、茵陈、蒲黄、土茯苓、黄芩;③桔梗、牛蒡子、升麻、雷公藤、猕猴桃根、肿节风、黄蜀葵花、青风藤、延胡索、神曲、麦冬、玄参;④车前子、茯苓皮、益母草、生地黄、泽兰。结论:周恩超教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为本虚标实之疾,病位以肾为主,可涉及脾、肺、肝等多个脏腑。基于病情缠绵反复,迁延难愈等特点,周师考虑风邪作祟,兼夹湿、热、瘀、毒等邪气,坚持“益肾祛风”的治疗大法,病、症、证结合,以补益肾元贯穿始终,强调祛内外风邪,同时兼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痰等之法,标本同治,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