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基于靶向线粒体的新型光敏剂DCFP-Cl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在胆管癌细胞系的体内、外实验中的生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通过DCFP-Cl与人肝胆管细胞癌细胞株RBE共培养,检测RBE细胞对DCFP-Cl摄取及荧光成像能力,并引入Mito-Tracker Green观察DCFP-Cl的线粒体靶向性;2.使用Calcein-AM试剂盒检测光动力治疗后RBE的细胞活性,并应用DCFHDA检测治疗后细胞内单态氧产生情况;3.使用CCK-8试剂盒定量评估DCFP-Cl对细胞的暗毒性、光动力效率,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DCFP-Cl介导光动力的作用模式;4.通过对RBE皮下荷瘤裸鼠经尾静脉注射DCFP-Cl进行动态活体荧光成像,观察其体内荧光成像能力,同时观察皮下肿瘤组织对DCFP-Cl摄取效果;5.对RBE皮下荷瘤裸鼠进行光动力治疗,并测量各组荷瘤裸鼠重量GPCR & G Protein抑制剂及瘤体体积,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裸鼠,取出主要脏器及肿瘤进行H&E和TUNEL染色。结果:1.摄取实验中,孵育DCFP-Cl的细胞中可观察到明显的红色荧光;在DCFPCl亚定位实验中,细胞内DCFP-Cl的红色荧光与线粒体探针的绿色荧光重叠的皮尔森相关系数系数为0.78±0.07,呈强相关;2.细胞活力hepatic impairment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各组经不同处理后,均孵育Calcein AM,结果显示对照组和仅孵育DCFP-Cl的细胞存在明显的绿色荧光,而经光动力治疗仪照射后,未见明显绿色荧光;活性氧实验检测中,各组均孵育DCFH-HA,只有光动力治疗后的胆管癌细胞显示出明显的绿色荧光;3.CCK-8细胞毒性实验中,在黑暗条件下,RBE细胞孵育DCFP-Cl后细胞存活率随浓度梯度增加而无明显变化,且均高于90%,而治疗组中细胞存活率随浓度增高而降低,DCFP-Cl的IC50为7.12μM;通过FACS分析,DCFP-Cl介导的PDT诱导细胞死亡的方式主要为细胞凋亡,光照治疗10min及20min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出现明显坏死(F=119.2,P<0.001),实验中总体凋亡率随VX-765 molecular weight辐照时间延长而增加(t=5.726,P<0.05),当使用630 nm光照射细胞20 min后,细胞总体凋亡率可达44.1±1.52%;4.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后,活体荧光成像结果所示:DCFP-Cl在2h后开始在肿瘤区域积聚,以8h聚集效果最佳,且肿瘤处的荧光可维持至24 h;5.摄取DCFP-Cl瘤体经过光照后,其残余肿瘤的大小明显小于其他三组(F=26.82,P<0.001),且见坏死组织脱落后的瘢痕。H&E染色中四组肿瘤均未见明确坏死,仅见DCFP-Cl/光照组的包膜不完整,随后进行的TUNEL染色中仅DCFPCl/光照组残余肿瘤边缘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其他各组肿瘤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同时H&E染色显示各组裸鼠的主要器官均未造成损害。结论:基于光敏剂DCFP-Cl具备热激活延迟荧光及靶向线粒体的特点,其在胆管癌细胞系的体内、外实验中均展现了良好的生物低暗毒性、稳定的荧光成像能力和优异的抗肿瘤PDT活性,具备肿瘤诊疗一体化的潜力,因此,该新型光敏剂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