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冠脉血流储备与心肌梗死发生及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1.系统评价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肌梗死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其预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评估冠脉血流储备异常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数据库,全面收集幽门螺杆菌与心肌梗死发病有关的所有病例-对照研究。2.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数据库关于冠脉血流储备与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发生关系的所有研究。经过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最终共纳入17篇文献,共11463例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5557例,对照组59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相比,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增加(OR=1.64,95%CI:1.27~2.11,p=0.0001)。(2)与血清抗Cag A-Ig G抗体阴性的幽门螺杆菌菌株相比,血清抗Cag A-Ig G抗体阳性的患者更易发生心肌梗死(OR=1.39,95%CI:1.15~1.67,p=0.0008)。以不同地理位置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在欧洲,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肌梗死发生具有正相关关系(OR=1.45,95%CI;1.04~2.02,p=0.03)。然而在北美,汇总结果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与心肌梗死无相关关系(OR=1.28,95%CI:0.67~2.45.p=0.45)。在亚洲国家,幽门螺杆菌与心肌梗死具有极强的相关关系(OR=1.91,95%CI:1.25~2.92,p=0.003)。在亚洲国家中的发达国家(日本),荟萃分析未发现这种相关关系(OR=1,95%CI:0.81~1.23,p=0.96)。而在亚洲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OR=2.76,95%CI:2.28~3.35,p<0.0001)。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以及身体质量指数关系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相比,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MD=0.12,95%CI:0.01-0.22,p=0.03)以及BMI升高(MD=1.2,95%CI:0.44~1.96,p=0.002),而总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5,95%CI:-0.15~0.24,p=0.65)。2.冠脉血流储备Captisol分子量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关系的Meta分析经过筛选Polygenetic models纳入文献7篇,患者总数1169例,较低冠脉血流储备值增加了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HR=1.84,95%CI:1.49~2.27,P<0.001)。结论:1.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心肌梗死发病风险,且与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未来需要高质量研究探讨幽门螺杆MDV3100临床试验菌在心肌梗死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机制,以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较低冠脉血流储备值增加了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合冠脉血流储备值指导冠脉介入治疗,有助于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