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消融术前心脏CT成像扫描方案优化及CT表现与左心房(左心耳)大小结构相关性评价

第一部分房颤患者消融术前心脏CT成像扫描方案优化目的:比较心房颤动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前行心脏CT增强单、双期扫描对左心耳血栓及超声自发显影检出的准确性,进而优化扫描方案。方法:连续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因拟行频消融术而接受心脏CT双期增强检查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78名心房颤动患者,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心脏CT增强检查第一期、第二期及双期综合三种模式检出左心耳血栓与自发显影的诊断效能。结果:CT增强扫描第一期对左心耳血栓及自发显影诊断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88.9%、84.1%、42.1%、98.3%;第二Ipatasertib期对左心耳血栓及自发显影诊断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22.2%、98.6%、66.6%、90.7%;双期综合诊断左心耳血栓及自发显影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84.1%、42.1%、98.3%。第一期、第二期和双期综合三种模式在CT诊断左心耳血栓及自发显影上预测准确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CT单期增强扫描可以满足临床需求,又可较双期增强扫描明显降低辐射剂量,推荐作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初筛检查。第二部分房颤患者心脏CT表现与左心房(左心耳)大小结构相关性评价目的:以TEE为金标准,探讨房颤患者左心耳CT“假阳性充盈缺损”的真正意义。方法:连续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因拟行频消融术而接受心脏CT及TEE检查的86名房颤患者,以TEE作为“金标准”,自发显影及血栓定义为阳性事件,将CT表lung pathology现分为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评价三组间在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前壁厚度,左心耳开口长径、短径、面积及深度的差异。结果:1.三组间左心房前壁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心房前后径仅在真阳性组与真阴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左心耳开口长径、短径及面积在真阳性组与真阴性组,假阳性组与真阴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左心耳深度在真阳性组与假阳性组,真阳性组与真阴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影响左心耳内血栓及自发显影的左心耳深度ROC曲线下面积0.863(置信区间0.718至1.000),左心耳深度≥50.84mm时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内发生血栓及自发显影的敏感性77.寻找更多8%,特异性90.6%。结论:基于TEE的CT假阳性组在左心耳径线上与其它组存在差异,“CT假阳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CT有可能早于TEE发现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异常。CT+TEE联合应用能更精准的评估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流动力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