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征、诊疗、结局及趋势研究

背景:约6%-27%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住院患者没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Standard modifiabl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SMuRF),被称为SMuRF-less患者。既往研究发现,SMuRF-less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SMuRF患者,但校正患者特征和治疗后,SMuRF-less患者的死亡风险是否增加,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此外,随着医疗水平提升,尚不清楚这两组患者在诊疗和结局方面的差异是否随时间变化。目前,我国尚无全国代表性数据系统评价SMuRF-less患者的特征、诊疗、结局及变化趋势。目的:(1)比较SMuRF-less与SMuRF患者在患者特征、院内诊疗和结局方面的差异,探索导致差异的可能因素;(2)评估上述差异的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China Patient-centered Evaluative Assessment of Cardiac Events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hina PEACE-Retro AMI study),该研究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获得2001、2006、2011及2015年我国具有全国代表性的AMI住院患者样本。SMuRF指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或吸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和院内死亡风险差异时,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和医院间聚集效应的影响。评估差异变化趋势时,在回归模型中加入SMuRF状态与研究年份的交互项,检验交互作用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共纳入16,54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5±13岁;30.0%为女性;19.9%为SMuRF-less患者)和4,14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为68±12岁;41.1%为女性;14.7%为SMuRF-less患者)。SMuRF-less患者所占比例随年份变化呈下降趋势。相较SMuRF患者,该群体年龄更大,入院时更常出现心源性休克,mini-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危险评分更高;但出现胸部不适的比例更低,也更少被收入心脏专科病房。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1)与SMuRF组相比,SMuRF-less组较少接受指南推荐的治疗,包括再灌注治疗(51.6%比60.9%)、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7.3%比28.8%)、阿司匹林(89.0%比94.7%)、β-受体阻滞剂(78.3%比85.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49.9%比68.1%)和他汀(69.9%比85.1%)(所有P<0.001)。进一步校正年龄、性别、既往史、临床表现后,上述治疗差异仍存在。(2)2001-2015年间,两组接受再灌注治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阿司匹林和Female dromedary他汀治疗的比例均大幅增加(趋势P<0.05),但SMuRF-less组的治疗率始终低于SMuRF组。两组使用阿司匹林的差异在15年间增大(SMuRF状态与研究年份的交互作用检验P=0.018),其他治疗差异无变化。(3)SMuRF-less 组的住院死亡率高于 SMuRF 组(18.5%比 10.5%,P<0.001),两组院内死亡风险在入院24小时内最高。调整年龄、性别、既往史、临床表现后,SMuRF-less 组的院内死亡风险仍高(比值比[Odds ratio,OR]1.4CP-6905502;95%[Confidence interval,CI]1.25-1.60)。进一步调整院内治疗后,差异不再显著(OR 1.06;95%CI 0.93-1.21)。但调整患者特征和治疗后,SMuRF-less组仍有较高的入院24小时内死亡风险(OR 1.39;95%CI 1.14-1.69)。(4)此外,2001-2015 年间,SMuRF-less组的院内死亡率未下降(趋势P=0.115),两组的死亡率差异也未缩小。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1)SMuRF-less组也较少得到药物治疗,即使在调整年龄、性别、既往史、入院时临床表现后。校正年龄后,侵入性治疗的差异不再显著。(2)SMuRF-less组和SMuRF组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他汀和侵入性治疗的比例均增加(趋势P值<0.05)两组患者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侵入性治疗方面的差异趋向于增大,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交互作用检验P>0.05)。(3)院内结局方面,SMuRF-less组的死亡率几乎是SMuRF组的2倍(17.1%比9.3%,P<0.001)。调整基线特征后,差异消失(OR 确认细节1.20;95%CI0.90-1.61)。(4)SMuRF 组和 SMuRF-less 组的院内死亡率未随时间变化(趋势P>0.05),组间差异未见显著变化。2015年时,SMuRF-less组的院内死亡风险仍高于SMuRF组(校正年龄和性别后OR 1.86;95%CI 1.33-2.60)。结论:我国有1/5的AMI患者住院时没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严重,接受规范治疗的比例更低,院内死亡率更高。研究期间,SMuRF-less患者接受循证治疗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其和SMuRF患者在治疗和死亡率方面的差异仍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