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短暂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为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临床管理、后期预防策略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研究以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223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TSI组70人,TIA组74人,CI组79人。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临床变量。采用IBM SPSS26.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DS-3201说明书TSI组不同于TIA组及CI组的相关因素,并对其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与TSI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TSI组患者70人,其中男性50人,占比71.4%,平均年龄63.17±11.11岁。TIA组患者74人,其中男性52人,占比70.3%,平均年龄62.42±9.42岁。CI组患者79人,其中男性48人,占比60.8%,平均年龄63.43±10.58岁。TSI组患者的梗死病灶主Dinaciclib要位于基底节及放射冠区、额叶及顶叶,各有33例(47.1%)、28例(40%)、23例(32.9%)。病灶数目以多发为主,有40例,占比57.1%。病变直径多小于1.5cm,以微小梗死为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TSI最主要的病因,占比75.5%。同时,TSI组的ABCD3评分总体偏高。在单因素分析中,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时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三组在既往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病史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临床特征方面,三组在瘫痪类型、言语笨拙、肢体麻木临床症状及症状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临床特征无显著性差异。生化指标方面,三组在白细胞(P=0.015)、凝血酶原时间(P=0.01)、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P=0.014)、凝血酶时间(P=0.003)、D-二聚体(P=0.02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38)、脑利钠肽前体(P<0.001)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余生化指标无Exposome biology统计学差异。在血管狭窄率、狭窄程度及颈部血管斑块性质方面,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颈部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的数目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肢瘫痪、高脑利钠肽前体水平、血管重度狭窄、ABCD3评分高是T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单肢瘫痪、高脑利钠肽前体水平、血管重度狭窄、ABCD3评分高是TSI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2.TSI患者的病因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其头颈部血管狭窄率更高,且多为重度狭窄。3.TSI患者的病灶以微小梗死为主,直径多小于1.5cm,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及放射冠区、额叶及顶叶。4.TSI是一组不同于TIA及CI的独特缺血性脑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