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子宫内膜癌中p53突变模式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分子检测中国版专家共识(2021版)通过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的方法将子宫内膜癌分为四种亚型,其中p53突变型是预后相对最差的一组。目前关于p53突变型患者的不同突变方式的生存结局数据仍然有限。本文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中国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突变模式与预后相关性。方法:系统回顾2011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信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预后情况。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方法评Immune privilege估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2名患者(随访截止日期:2022年7月),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0岁(范围为37至83岁),平均年龄为59.56岁。依据免疫组化结果提示,82例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61例(74%)为错义突变表型,21例(26%)为无义突变表型。3年PFS率为55.4%。单因素分析显示,p53突变类型与无进展生存期无显著相关相关性(P=0.35>0.05)。结论:本研究显示,p53的不同突变方式与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之间无确切的统计学相关性。第二部分高级别子宫内膜癌中HER2表达情况与p53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以及低分化子宫内膜样癌等高级别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对较差。针对于HER2/ERBB2的靶向药物在乳腺癌等癌种中已开展使用且治疗效果明显,但目前关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HER2表达情况在不同研究中差异较大。本文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高级别子宫内膜癌患者的HER2表达率及其与p53表达模式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系统回顾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高级别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信息,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选择含有典型肿瘤病理特征的组织蜡块进行HER2的免疫组化染色及FISH基因检测。使用卡方检验分析HER2与p53的寻找更多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方法和对数秩检验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共LY2835219说明书纳入95名患者(随访截止日期:2023年4月),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范围为26至76岁),平均年龄为57.58岁。5年PFS率为53%,5年OS率为74.7%。依据p53免疫组化结果,95例高级别子宫内膜癌患者中,22例(23%)为p53野生型,72例(76%)为p53突变型(包括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1例(1%)的p53表达情况未知。依据HER2免疫组化结果,67例(71%)评分为0,16例(17%)评分为1+,8例(8%)评分为2+,4例(4%)评分为3+;后续对评分为2+和3+的病例进行FISH检测,90例(95%)无扩增,5例(5%)有HER2扩增。使用卡方检验验证HER2与p53的相关性提示HER2扩增状态与p53表达状态无显著统计学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扩增状态与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在高级别子宫内膜癌患者中,HER2扩增率为5%。HER2与p53表达模式不具有统计学相关性。HER2的扩增与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不具有统计学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