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归纳总结无蒂锯齿状病变的临床及白光内镜特征,探讨无蒂锯齿状病Ferrostatin-1变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镜中心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检出肠息肉并且病理诊断明确为无蒂锯齿状病变的患者资料,排除不完整的结肠镜检查以及临床资料缺失的病例,对临床、内镜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的统计描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计量资料呈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差异,计数资料(性别、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病变形态及病变表面结构)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对比,总结归纳无蒂锯齿状病变的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无蒂锯齿状病变恶变有关的确认细节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检出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患者34例,无蒂锯齿状病变36枚,无蒂锯齿状病变伴异型增生的发生率55.6%(20/36)。2.临床及白光内镜特征:SSL平均年龄(58.44±2.231)岁;男女比例1.83:1;近端结肠28例(77.8%),远端结肠8例(22.2%);≤5mm的3例(8.3%),6-10mm的17例(47.2%),>10mm的16例(44.4%);Is型病变19枚(52.8%),IIa型病变13枚(36.1%),IIa+Is型病变4枚(11.1%);全结肠评分7(6,7.25)分;20例病变表面有黏液帽(55.6%),21例表面有结节(58.3%),22例表面有微血管(61.1%)。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值为0.005)faecal immunochemical test和病变表面有微血管(P值为0.016)是无蒂锯齿状病变的恶变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变表面有微血管是无蒂锯齿状病变伴异型增生的危险因素(P值为0.022)。结论:1.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病变主要分布于右半结肠,直径多大于5mm,以Is型为主要表现形态,白光内镜下多数病变表面有黏液帽、结节和微血管。2.性别和病变表面有微血管为无蒂锯齿状病变伴异型增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