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基本亮氨酸拉链和含W2结构域的蛋白质1、2(BZW1,BZW2)对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截至2021年12月,提取癌症基因组图谱-胰腺腺癌(TCGA-PAAD)数据库中4名健康和178例胰腺癌患者的RNA-seq数据和对应的临床信息以及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GTEx)中167名健康人胰腺组织的RNA-selleck GNE-140seq数据。比较胰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BZW1urine biomarker和BZW2的表达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ZW1和BZW2在胰腺癌和正常组织中的预测准确性;时间依赖ROC曲线分析BZW1和BZW2的表达与时间相关的结局的预测效能;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与BZW1和BZW2相互作用的基因;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共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途径;免疫浸润分析BZW1和BZW2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BZW1和BZW2的表达水平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BZW1和BZW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selleckchem LY2157299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ZW1和BZW2的曲线下面积(AUC)和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0.974(0.954~0.994)和0.944(0.918~0.970);时间依赖ROC曲线分析显示,BZW1的表达预测胰腺癌患者1、3、5年总生存期的概率分别为0.611、0.673、0.825;BZW2的表达预测胰腺癌患者1、3、5年总生存期的概率分别为0.623、0.584、0.601;BZW1、BZW2及其共表达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膜上,具有翻译启动因子活性,参与细胞质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BZW1与Th2细胞、T辅助细胞、Tcm细胞、Th1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呈正相关,与pDC细胞和Th17细胞呈负相关(P<0.05)。BZW2仅与Th2细胞呈正相关,与NK细胞、TFH细胞、pDC、肥大细胞、细胞毒性细胞、iDC细胞、B细胞、T细胞、CD8 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Tem细胞呈负相关(P<0.05)。高表达BZW1与患者的主要治疗结果有关,而高表达BZW2与T分期、M分期、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ZW1、BZW2可作为预测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风险因子,高表达BZW1的胰腺癌患者拥有更短的总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和无进展间期,而高表达BZW2的胰腺癌患者拥有更短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间期。结论 BZW1和BZW2在胰腺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其水平升高与胰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密切关系。因此,BZW1和BZW2可作为胰腺癌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