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压差增大患者的血清代谢组特征研究

目的 总结脉压差增大患者的血清代谢组特征。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自开滦医院(课题合作单位)纳入的脉压差增大受试者21例(脉压差≥60 mmHg),脉压差正常者103例(脉压差<60 mmHg)。通过队列人群血清样本进行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人群的血清中代谢物的组成,揭示血液循环中的代谢物在脉压差高患者中的改变情况。结果 临床指标显示,与脉压差正常的对照组人群比较,脉压差高组受试者血糖水平较高[6.01(5.58,6.78)mmHg比5.36(prebiotic chemistry4.98,5.84)mmHg,P<0.000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fg-4592.html1],肾功能受损[73.00(66.00,98.11)μmol/L比70.00(60.00,78.25)μmol/L,P=0.019];血脂,包括低密度脂蛋白[2.93(2.64,3.25)mmol/L比2.41(2.03,2.86)mmol/L,P=0.004]和高密度脂蛋白[1.40(1.24,1.71)mmol/L比1.23(1.06,1.35)mmol/L,PLGX818供应商=0.001]紊乱明显。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的代谢组数据表明,脉压差高组与对照组人群的血清代谢组特征经PLS-DA和OPLS-DA聚类分析可显著区分。PLS-DA在负离子模式下,第一主成分的可解释度间差异为0.047;正离子模式下,第一主成分的可解释度间差异为0.0345。在脉压差高组中,乙酸、丙酮醛、2-酮丁酸等显著富集;丙酮酸、L-乳酸、马来酸等明显减少。此外,观察到差异代谢物之间呈现较为复杂的协同或互斥关系,如乙酸与D-葡萄糖、丙酮醛、2-羟基己二酸等呈正相关;L-谷氨酸与D-葡萄糖、丙酮醛、2-羟基己二酸等呈负相关。血脂、血糖、尿酸、血红蛋白、性别等临床代谢性指标与戊二酸、衣糠酸、棕榈酸、丙酮酸以及D-葡萄糖、月桂酸等差异代谢物呈显著相关。结论 脉压差增大患者的血清代谢组的结构和组成呈现病理性改变,患者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可能参与脉压差增大的病理生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