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枳椇子药对提取物改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葛花和枳椇子药对提取物(PH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将中药材葛花和枳椇子分别进行煎煮及干燥后,按一定比例混合获得葛枳提取物(PHE),使用UPLC-LTQ-Orbitrap-MS/MS分析PHE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将雄性C57BL/6小鼠(7周龄,18-20g)随机分为四组(n=8):正常对照组(NC)、3%DSS干pediatric hematology oncology fellowship预组(DSS)、低剂量PHE治疗组(PHE-L,185mg/kg/d)和高剂量PHE处理组(PHE-h,740mg/kg/d)。从第8天到第14天,除NC组外的小鼠自由饮用3%的DSS溶液。从第1天到第14天,PHE治疗组的小鼠通过胃内给药分别给予低、高剂量的PHE。每天记录体重和药物反应。最后一天饮用DSS之后,处死小鼠,收集结肠组织待测。通过对小鼠体重的减轻、疾病活动指数(DAI)变化、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和肠GSK2118436供应商道病理变化(HE染色法及免疫组化)评价PHE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通过ELISA和RT-qPCR水平来检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通过生化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水平(ROS,CAT,SOD,MDA和T-AOC)。小鼠结肠中的INOS和COX-2的表达量以及MAPK信号通路中JNK、p-JNK、ERK、p-ERK、P38、p-P38的蛋白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析确定。采用16S rRNA测序方法分析和探究肠道菌群改善情况。结果PHE的化学成分组成在PHE中初步鉴定出27种化合物,黄酮、皂苷、挥发油、生物碱、甾醇和氨基酸,黄酮类、异黄酮类及其糖苷衍生物构成PHE中的大部分生物活性化合物。PHE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疗效评价NC组小鼠体重平稳,状态良好,模型组小鼠体重显著下降,状态较差,并且疾病活动指数也表现出最高值,Nirmatrelvir化学结构出现血便和直肠出血,结肠长度与NC组相比减少了近一半。而PHE治疗组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体重的下降(P<0.01),有效地降低了疾病活动指数(P<0.01),显著恢复了结肠长度(P<0.01),小鼠结肠炎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恢复(P<0.05)。用ELISA和生化试剂盒检测炎性因子表达情况发现,与NC组相比,DSS治疗显著增加了NO和PGE2的产生,而PHE给药降低了炎症反应(P<0.01),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HE给药后,上述炎症因子的趋势均出现了逆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模型组结肠中这些促炎因子的mRNA表达也显著增加(P<0.01),PHE治疗降低了TNF-α、IL-6和IL-1βmRNA的表达(P<0.05),提示葛枳提取物可以有效治疗小鼠结肠炎。PHE治疗对结肠炎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模型组的ROS和MDA含量提高到NC组的两倍以上(P<0.01),表明DSS诱导的结肠组织中存在严重的氧化应激。PHE治疗后低剂量和高剂量下的ROS和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同时模型组显著降低了SOD和CAT的活性,而PHE给药恢复了酶活性(P<0.05)。模型组中T-AOC的降低也通过PHE治疗得到改善(p<0.01)。这些数据表明PHE显著改善了结肠组织中的氧化应激。PHE治疗对结肠炎小鼠INOS、COX-2和MAPK通路活化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NC组小鼠相比,DSS组小鼠的结肠样品中的INOS和COX-2的表达显著提高,但PHE组小鼠的表达降低(P<0.05),DSS组中p-ERK、p-P38和p-JNK显著升高,而PHE治疗能够显著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表达。PHE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小鼠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PHE可以通过增强疣微菌门等有益菌和减少变形杆菌等有害细菌,从而改变肠道菌群的丰度和组成,由此进一步调节肠道免疫功能以减轻炎症,达到治疗结肠炎的作用。结论葛枳提取物通过改善炎症因子释放、调节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衡来发挥治疗结肠炎的作用,PHE治疗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i NOS、COX-2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产生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