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属(Rosa L.)隶属于蔷薇科,其属下植物可分为两亚属七系九组,全球分布约200余种,在亚洲、欧洲、非洲以及北美洲均有分布,我国约有95种植物,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目前关于蔷薇属Support medium的diABZI STING agonist细胞培养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杂交育种、栽培及食品开发等方面,在物种分类上缺乏较为全面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当前已有部分全基因组和叶绿体全基因组的相关研究,但总体数量较少,蔷薇属植物的系统学仍缺乏相对深入的研究。蔷薇属物种间均可能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此存在大量杂交起源,也对蔷薇属植物的分类造成较大困难。此外,在部分蔷薇属下各组中,如月季组以及蔷薇组,存在大量人工栽培的杂交品种或自然杂交后代,但由于部分种间杂交现象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因此蔷薇属部分物种的种间关系、亲缘关系以及祖先起源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对植物进行物种鉴定以及系统进化分析是较为常用的研究手段。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蔷薇属68个个体的叶绿体全基因组,通过对其进行测序、注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得到以下结果:蔷薇属植物叶绿体均呈现四分体环状结构,基因组长度为156,291-157,327bp,LSC长度为85,408-86,515bp,SSC区为18,653-19,008bp,IR区为51,898-52,158bp,全叶绿体基因组、LSC区、SSC区以及IR区CG含量为37.2-37.3%,35.1-35.3%,31-31.4%,42.7-42.8%。四种长重复序列共检测到2022个,对各长重复序列的数量、所占比例以及区域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检测到的5593个简单重复序列进行了基本分析。通过对叶绿体全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发现密码子数目为52,097-52,442个。RSCU分析结果表示,蔷薇属的68条序列共有64种密码子,其中32种密码子的RSCU值大于1,即32种密码子具有较强的使用偏好性,29种密码子的RSCU值小于1,即29种密码子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终止密码子UAA的数量最多,优先级高于UAG和UGA,所有物种对密码子的使用都倾向于A/U结尾。通过对蔷薇属物种的相似性分析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蔷薇属68个个体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差异较小。其中,IR区较LSC区和SSC区更为保守,SSC区具有较多突变位点,但总体变异程度略低于LSC区,且非编码区突变频率普遍高于编码区。共线性分析显示蔷薇属叶绿体基因组具有高度共线性,不存在基因的大量重排、倒置等现象。IR边界分析表明蔷薇属植物没有IR区扩张情况,且边界基因全部相同,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构建了蔷薇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树,研Etoposide核磁究结果表明:蔷薇属为单系发育的属。基于系统学研究结果,建议将卡罗来纳组并入桂味组,将百叶蔷薇、波特兰蔷薇并入狗蔷薇组。蔷薇属传统的以形态分析为主的属下分组系统与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系统学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本研究使用的样品数仍然有限,未来还需增加更多研究材料开展蔷薇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同时将全基因组分析纳入蔷薇属系统发育的研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