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D-二聚体、胱抑素C水平与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究血清D-二聚体、胱抑素C水平与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52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胱抑素C水平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危险因素对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狼疮性肾炎患者hepatobiliary cancer不良预后的指数方程。结果:预后LY2835219研究购买良好组的血清D-二聚体及胱抑素C水平均低于预后不Colforsin浓度良组,预后良好组在性别、肾小球球性硬化、细胞性新月体、尿蛋白等方面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细胞性新月体、重度尿蛋白、D-二聚体及胱抑素C水平是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的指数方程为PI=1.054X_3+0.864X_4+1.376X_5+1.402X_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94、78.4%、77.3%。经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校准度和一致性较好(χ~2=10.684,P=0.313)。结论:血清D-二聚体、胱抑素C水平与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