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陕西省榆林地区鸡蛔虫核糖体18S rRNA、ITS-2基因序列特征及其种系发育关系,试验以采集于该地区的28条鸡蛔虫为样品,PCR扩增其18S rRNA、ITS-2基因的部分序列,测序后分别对鸡蛔虫18S rRNA、ITS-2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A、T、G和C的含量,并对这两个基因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其种内、种间差异,构建种系发育树。结果表明:测序所获得的鸡蛔虫18S rRNA、ITS-2基因序列的长度分别为637,350 bp;其中18S rRNA基因序列的A、T、G和C的含量分别为24.5%~25D-Lin-MC3-DMA使用方法.2%、26.1%~26.4%、28.3%~28.7%和20.3%~20.9%,A+T含量为50.6%~51.6%,G+C含量为48.6%~49.selleckchem Dinaciclib6%,种内差异为0~1.6%;与猪蛔虫(MF358962)、人蛔虫(LC422643)、犬弓首蛔虫(FJ418788)及狮弓蛔虫(JF837179)种间差异为5.18%~61.38%;ITS-2基因序列中的A、T、G和C的含量分别为28.9%~29.1%、38.0%~38.6%、19.1%~19.7%与12.9%~13.7%,A+T含量为66.9%~67.7%,G+C含量为32.0%~33.4%,种内差异为0~2.3%,与猪蛔虫(MF358962)、人蛔虫(LC422643)、犬弓首蛔虫(FJ418788)及狮弓蛔虫(JF837179)种间差异为55.95%~58.42%。此Ocular biomarkers外,所构建的两个种系发育树具有类似的拓扑结构,均显示来自于陕西省榆林地区的28条鸡蛔虫共同聚为一个分支。说明来自于陕西省榆林地区鸡蛔虫的ITS-2序列呈AT偏好,其18S rRNA、ITS-2基因序列均具有种内差异小而种间差异大的特点,且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差异,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