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制备一种皮肤外用的雪菊凝胶剂,评价雪菊凝胶剂的质量,研究雪菊凝胶剂体外透皮释放特性、皮肤滞留性以及对皮肤的药效学作用。方法:以凝胶剂的外观性状、均匀度、涂展性、黏度、保湿性及失水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法筛选凝胶剂的基质、保湿剂以及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种类和浓度,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雪菊凝胶剂的处方;以雪菊凝胶剂外观性状、黏度、p H、离心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及含量等项目为考察指标,对质量进行评价;以HPLC法检测透皮液中马里苷含量并进行方程拟合,考察雪菊凝胶剂体外释放特性;以皮肤弹性、厚度、含水量等指标对光老化小鼠皮肤进行宏观评价,通过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小鼠皮肤的组织型态结构,通过检测小鼠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以及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活性,评价雪菊凝胶剂改善皮肤光损伤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利用大鼠皮肤刺激性试验和豚鼠主动过敏性试验,对雪菊凝胶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利用荧光成像技术对凝胶剂的滞留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备100 g雪菊凝胶剂的最佳处方为:雪菊加入量为10%,CP940用量为1.1 g,丙二醇7.5 m L,丙三醇7.5 m L,三乙醇胺1.2m L,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1 g,无水乙醇3 m L,纯水适量。雪菊凝胶剂外观为棕黄色、质地均匀,细腻的半固体状态凝胶剂,其表面具有光泽,易均匀涂布,黏度适宜;高速离心后较为稳定,p H值范围为6.33~6.50,雪菊凝胶剂在短时间的高温、低温环境中较为稳定,雪菊凝胶剂中马里苷含量为6245.99±94.67μg·g~(-1),雪菊凝胶剂的成品质量稳定。雪菊凝胶剂中马里苷体外释放方程为Q=192.42t(1-e~(0.07t)),符合一级释放规律,药物吸收量随着吸附时间延长而增加,可以避免突释现象。在小鼠皮肤的宏观评价中,雪菊凝胶剂组相比于模型组小鼠,皮肤恢复到原始状态,耗时更少,说明雪菊凝胶剂组皮肤弹性更好;相对于模型组,雪菊低剂量组对小鼠皮肤厚度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雪菊中RP56976、高剂量组的小鼠皮肤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雪菊中、高剂量组的皮肤含水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皮肤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雪菊凝胶剂组的皮肤结构完整,无炎症细胞浸润,无纤维组织增生,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雪菊凝胶剂组的胶原纤维形态较规则,排列有序,形态与空白组相似;相对于模型组,雪菊中、高剂量皮肤SOD活力提高,均具有极显著性(P<0.01),雪菊凝胶剂中、高剂量组MDA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P<0.01),雪菊凝胶剂中、高剂量组Hyp含量提高,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P<0.01),雪菊凝胶剂中、高剂量组Tyr活性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雪菊凝胶剂对大鼠的完整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没有过敏性。雪菊凝胶剂在8.0 h内的滞留性较强,黏附性较好,将药物制备成皮肤外用的凝胶剂,能够延长药物在皮肤停留时间,有利于药物吸收。结论Clinical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本课题研制的雪菊凝胶剂,制备工艺可靠,成品质量稳定。体外释放符合一级释放规律,释放机制为骨架溶蚀。雪菊凝胶剂能够改善光老化小鼠皮肤的状态,对光老化皮肤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对皮肤光老化损伤以及皮肤色素异常沉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凝胶剂相对于液体制剂,其皮肤selleck滞留时间延长,易于发挥凝胶剂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