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患病率较高且易导致脑卒中,抗凝治疗是预防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核心策略。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江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BLZ945纯度颤动患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心房颤动类型、合并症、卒中风险评分(CHAselleck PLX-47202DS2-VASc评分)、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分)、相关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案等。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low- and medium-energy ion scattering04例,平均年龄(70.67±11.18)岁,男女性别比1.14。伴随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合并高血压189例(62.1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6例(51.32%),心力衰竭123例(40.46%),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患病率远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0.001)。不同心房颤动类型患者在抗凝治疗率上无明显差别(P=0.287),未抗凝治疗的患者,其平均年龄比抗凝治疗患者大(P<0.05)。结论 本院就诊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以老年人为主。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为心房颤动的主要伴随疾病。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总体抗凝比例较高,但对于年龄大,有出血史的心房颤动患者,需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