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噩梦、噩梦困扰与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的关系

目的:本研究分为研究一和研究二两部分。(1)研究一:在中国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中对噩梦困扰问卷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nightmare distress questionnaire,NDQ-CV)进行信效度检验。(2)研究二:探究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频繁噩梦、噩梦困扰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10-19岁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536例,后408例患者另外填写了抑郁症状相关问卷。(1)研究一:采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NDQ-CV的条目分析、NDQ-CV及其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检验、NDQ-CV及其分量表的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的检验,采用Mplus 8对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中NDQ-CV的因子结构进行验证。(2)研究二:采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分别比较了各变量之间的性别差异以及有无频繁噩梦患者之间各变量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中介分析对频繁噩梦、噩梦困扰和抑郁症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1)研究一: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平均年龄为15.30±1.95岁,女生占总样本的61%,52%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被诊断为抑郁障碍。NDQ-CV总分的平均值为29.92±13.22,中位数是27,各条目之间的相关性为0.247-0.802,各个条目在高分组与低分组上有显著性差异。双因子结构模型拟合指数良好,χ2=324.73,df=76,p<.01,RMSEA=0.078,CFI=0.973,SRMR=0.040。NDQ-CV 及其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分别为0.94、0.93、0.79。NDQ-CV总分及其分量表与噩梦频率、失眠、日间嗜睡和抑郁症状均呈中高强度的正相关,与工作日的睡眠时间呈较低强度的负相关,且NDQ-CV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和普通青少年之间有较好的区分效度。(2)研究二: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平均年龄为15.31±1.88岁,女生占总样本的62.7%,53.2%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被诊断为抑郁障碍。49.3selleck ABT-263%的患者做至少每周一次的噩梦。女性青少年患者有更频繁的噩梦、更严重的噩梦困扰和抑郁症状。有频繁噩梦的患者噩梦困扰和抑郁症状更严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频繁噩梦、噩梦困扰与抑郁症状显著相关。噩梦困扰对频繁噩梦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结论:(1)NDQ-CV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信Medidas posturales度和效度,适用于评估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噩梦困扰水平。(2)频繁噩梦在Erastin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群体中较为常见。频繁噩梦、噩梦困扰和抑郁症状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中有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噩梦困扰在频繁噩梦与抑郁症状之间有一定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