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肺癌在全球范围内属于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肿瘤类型。在组织病理类型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为常见。近年来分子驱动靶向治疗相关的临床应用和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靶向治疗前确定EGFR突变CB-839体内实验剂量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常规组织活检受活检部位及患者自身等因素影响可显著影响检测结果,存在局限性。有学者提出使用18F-FDG PET/CT辅助预测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状态,具有无创、高效、准确性高等优势,但相关结论目前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旨在研究18F-FDG PET/CT显像与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以更全面的了解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从而有效指导临床。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与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EGFR基因突变与PET/CT代谢指标的关系,为18F-FDG PET/CT显像应用于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预测、selleck NMR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患者的预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河南省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NSCLC患者215例:已经进行过18F-FDG PET/CT显像检查;检查后一月内行肺癌切除手术。在215例NSCLC患者中选取既往无肿瘤病史、在术前未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辅助治疗,在术后已进行EGFR基因检测,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NSCLC患者78例。收集这78例NSCLC患者EGFR基因检测结果和的临床资料,然后比较它们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最后根据EGFR基因是否突变将其分为野生型组(A组)与突变型组(B组)。调取78例NSCLC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的原始图像资料,在AW4.6工作站上使用PETVCAR自动测定病灶的代谢指标:SUVmax、SUVmean、SUVpeak、MTV、TLG值,对EGFR突变型与野生型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EGFR突变多因素分析;ROC曲线分析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SUVpeak、MTV、TLG预测NSCLC EGFR突变的价值,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1.比较野生型组(A组)和突变型组(B组)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位置、肿瘤大小、临床分期、TNM分期等临床信息,除性别、吸烟史、TNM分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野生型组(A组)相比,突变型组(B组)SUVmax、SUVpeak、MTV、TLG显著降低,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野生型组(A组)相比,突变型组(B组)SUVmean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史、TNM分期、SUVmax、SUVpeak、MTV、TLG与EGFR基因突变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TNM分期、低SUVmax、低SUVpeak、低MTV、低TLG是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4.ROC曲线结果显示,SUVmax、SUVpeak、MTV、TLG各18F-FDGPET/CT参数ROC曲线P值均<0.05。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死亡患者与幸存患者的SUVmax、SUVpeak、MTV、TLG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NSCLC患者,EGmedical auditFR突变与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中SUVmax、SUVpeak、MTV、TLG具有相关性,SUVmax、SUVpeak、MTV、TLG较低值的病灶更倾向于EGFR突变型,其对EGFR突变状态具有一定的独立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