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及短期心功能改善的作用,脑啡肽酶(rs3736187)与AT-1R(A1166C)不同基因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心力衰竭短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因不同病因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1例,由于本研究脑啡肽酶(rs3736187)位点未检测出CC基因型,AT-1R(A1166C)位点未检测出CC基因型,故根据脑啡肽酶基因型将心衰患者分成TT、TC二组,根据AT-1R基因型将心衰患者分为AA、AC二组。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因、NYHA心功能分级、NT-pro BNP、生化(血肌酐、血钾、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心肌酶(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感染标志物(降钙素原、白介素6)、血常规指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宽度-SD、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心脏彩超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并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出院后通过门诊或电话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的心脏彩超、NT-pro BNP及心功能分级,分析不同基因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短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脑啡肽酶(rs3736187)的基因型频率为TT(84%)、TC(16%)、CC(0%),AT-1R(A1166C)的基因型频率为AA(90%)、AC(10%)、CC(0%)。不同基因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病因、NYHA心功能分级、NT-pro BNP、心脏超声、血常规、感染标志物、心肌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啡肽酶TT基因型患者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TC基因型患者,AT-1R中AA基因型患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高于AC基因型患者,具有Gefitinib-based PROTAC 3抑制剂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个月后,不同基因型患者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滴定剂量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心selleck产品功能分级改善情况,脑啡肽酶TT基因型治疗有效率为56.19%,TC基因型治疗有效率为53.84%;AT-1R中AA基因型治疗有效率为59.09%,AC基因型治疗有效率为38.09%,分析后认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不同基因型的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均有改善,其有效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脑啡肽酶中TT基因型患者随访3月后在LVEF、LVDD、LVDS、NT-pro BNP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啡肽酶中TC基因型患者随访3月后在NT-pro BNP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TT基因型患者与TC基因型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滴定剂量治疗3月后在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指标和NT-pro BN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1R中AA基因型患者随访3月后LVEF、LVDD、LVDS、NT-Hepatoprotective activitiespro BNP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T-1R中AC基因型患者随访3月后在LVEF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AA基因型患者与AC基因型患者经心力衰竭药物治疗3月后在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指标和NT-pro BN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脑啡肽酶的2种基因型与AT-1R的2种基因型进行两两配对组合后分为四组,四组不同基因型患者治疗前在心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四组不同基因型心衰患者随访3月后心功能指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提高、心脏超声指标改善和NT-pro BNP水平下降,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的逆转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改善患者短期预后,但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脑啡肽酶(rs3736187)与AT-1R(A1166C)不同基因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无统计学差异,两者基因型未见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