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伤行为的疗效

研究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舍曲林对治疗青少年抑郁症(DD)患者自伤行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52例伴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高频r TMS+舍曲林,n=76)和对照组(舍曲林,n=76)。观察组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rizotinib分子量C)给予高频r TMS(10 Hz)治疗,对照组在相同刺激部位给予假刺激治疗,r TMS每周治疗5次,持续治疗4周。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舍曲林治疗,起始剂量为2Genetics education5 mg/d,每天1次,饭后服用。根据研究者的评估,患者的剂量可以逐渐调整到最高150 mg/d。治疗前后,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估,使用自伤行为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自伤行为。治疗期间,采KPT-330说明书用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通过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评分、焦虑/躯体化、体重、迟缓、睡眠障碍因子分值差值、自伤行为种类、自伤频率、不良反应等情况对单药舍曲林和舍曲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对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受教育年限、病程、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24评分、自伤行为种类、自伤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HAMD-24评分、焦虑/躯体化、体重、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分值、自伤行为种类、自伤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改善;组间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HAMD-24评分、焦虑/躯体化、体重、迟缓、睡眠障碍因子分值差值、自伤行为种类、自伤频率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认知障碍、日夜变化、绝望感因子分值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方面,观察组临床痊愈0例,显著进步7例,好转14例,有效21例,临床有效率为27.63%。对照临床痊愈0例,显著进步5例,好转15例,临床有效率为26.3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3,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失眠,头晕等,两组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近。研究结论:单药舍曲林和舍曲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HAMD-24评分、自伤行为的种类和频率,表明它们都有治疗作用。与单药舍曲林相比,舍曲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这些指标,表明它们可能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单药舍曲林和舍曲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安全性方面没有差异,不良反应都很轻微且能自行消退。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自伤行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