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铅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神经分化过程及脑类器官的毒性作用研究

目的铅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环境持久性污染物,可以在机体内蓄积。中枢神经系统作为其靶器官,在神经发育的早期阶段最容易受到影响,并且铅引起人类早期神经分化过程的毒性效应及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构建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s)诱导分化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以及脑类器官模型,探索醋酸铅对多能干细胞期、三胚层分化期和脑类器官的毒性作用。材料和方法分别用含0μmol/L、0.1μmoMG132供应商l/L、0.5μmol/L、1.0μmol/L、醋酸铅的细胞培养液处理hiPSCs细胞及EBs 7天,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情况,使用RT-qPCR法检测hiPSCs多能性基因的表达情况及EBs三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特异性分化基因的表达情况。另外,提取EBs DNA对其外显子进行捕获及测序,同样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标记(InDel)、染色体结构变异(SVs)和融合基因分析。脑类器官使用0μmol/L、0.5μmol/L、1.0μmol/L和2.5μmol/L醋酸铅处理60天。通过免疫荧光标记GFAP,MAP2,GABA,VGselleck激酶抑制剂LUT1,CTIP2,SATB2,BRN2,TBR1等神经标志物,对类脑发育进行检测。结果凋亡结果显示hiPSCs凋亡率与醋酸铅染毒浓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5);在醋酸铅的作用下,hiPSCs细胞周期主要阻滞在G1与S期,G2/M期细胞率显著下降;RT-qPCR结果显示醋酸铅会影响hiPSCs多能性因子的表达,其中相比于对照组,醋酸铅染毒组Sox2基因表达降低,而Nanog基因表达升高(P<0.05);EBs外胚层(Dlk1),中胚层(Cxcr4,Gata6,Foxa2,Sox17),内胚层(Hand1,Mixl1,Sava)mRNA的表达都显著降低,说明醋酸铅抑制EBs向三胚层的自发分化。外显子测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醋酸铅染毒EBs组增加了2632个SNP突变;,以非同义突变最多,其中碱基改变形式以G>A/C>T、A>G/T>C为主;InDel检测共发现1502个插入缺失,其中以移码突变最多;SVs变异检测发现增加83个结构变异,以染色体缺失、染色体插入为主;由于染色体插入和缺失等产生37个融合基因。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脑类器官神经标志物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结论低浓度醋酸铅染毒可抑制hiPSCs的多能性,干扰EBs向三胚层的自发分化,导致神经发育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并影响脑类器官的正常发育。本研究为铅暴露引起的早期胚胎神经发育毒性的Biometal trace analysis作用与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为神经毒性的替代毒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