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1.评价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干预策略对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化学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和膀胱灌注化疗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2.评价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干预策略对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3.评价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干预策略对医护人员膀胱灌注化疗时药物溢出率和膀胱灌注化疗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的影响。方法:1.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门诊首次进行膀胱灌注化疗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同期对照类实验性研究方法,2022年5月至8月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9月至12月患者为干预组,每组66人。2.在患者诱导灌注化疗阶段进行干预,共持续2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膀胱灌注措施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目标管理理论干预措施:首先成立目标管理小组,建立目标管理清单,内容包括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三方面,明确个人所需实现各级分目标和干预手段,形成目标管理理论干预方案,然后各目标执行者逐项完成各自分目标,包括改善科室膀胱灌注化疗环境、优化及规范部分膀胱灌注流程、对膀胱灌注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与监督、加强患者健康宣教等方面,组长定期督查。3.收集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2个月的膀胱灌注化疗知识掌握情况、化学性膀胱炎发生率、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资料,收集医护人员在对两组患者进行膀胱灌注化疗时的药物溢出率和膀胱灌注化疗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使用SPSStaurosporine配制S 22.0统计分析判断干预效果。结果:1.干预中退出2例患者,共130例完成研究,对照组66例,干预组6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地、职业、目前工作状态、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情况、医疗付费方式、肿瘤大小、肿瘤数量、病程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干预1个月和2个月,两组患者尿频、尿急、血尿、排尿困难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尿道疼痛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膀胱灌注化疗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均为中度水平。干预1个月和2个月,干预组焦虑、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时,对照组焦虑、抑郁得分为重度水平,干预组为中度水平。4.干预前,干预组躯体、情绪、角色、认知和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恶心呕吐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各维度得分参考containment of biohazards值(P<0.05),睡眠障碍得分显著高于参考值(P<0.05)。干预1个月和2个月,干预组躯体、情绪、角色、认知和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尿路症状、治疗相关症状、睡眠障碍、对将来的担心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时,干预组躯体、情绪和认知功能、疼痛、睡眠障碍得分显著高于参考值(P<0.05),角色、社会功能、恶心呕吐得分显著低于参考值(P<0.05)。5.干预后,干预组药物溢出率显著降低(P<0.05)。干预2个月时,干预组药物溢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干预前,对照组抽检合格率为62.34%,干预组抽检合格率为55.56%。干预后,干预组操作前充分准备防护物品、穿戴规范、正确处理灌药或拔管时药液溢出、严格处理废弃物相selleck化学关灌注操作的落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时,对照组抽检合格率为61.04%,干预组抽检合格率为88.89%。结论:目标管理理论干预策略可显著降低患者化学性膀胱炎尿道疼痛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有效提高患者膀胱灌注化疗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并显著降低医护人员在膀胱灌注化疗时的药物溢出率,提高膀胱灌注化疗职业防护措施的落实率,能从根本上提高诊疗护理质量,进而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