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media richness theoryL)是一种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兼具骨髓增生异常和骨髓增殖的特征。通过回顾性研究98例CMML患者的临床资Alpelisib化学结构料及生存情况,分析CMML患者的预后不利因素,并描述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研究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发、初诊的98例CMML患者,纳入患者均符合FAB和WHO2022年标准,总结其一般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情况,并对其生存情况进行病历或电话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回归曲线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Spearman Rank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CMML患者的预后不利因素,并分析各常见突变基因与相关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共98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4岁,其中男性64例(65.3%),女性34例(34.7%),60岁以上患者61例(62.2%),中位生存期为22.7个月。根据FAB协作组分型标准,MD-CMML有40例(40.8%),MP-CMML有58例(59.2%)。根据WHO(2022)分型标准,CMML-1有58例(59.2%),CMML-2有40例(40.8%)。(2)按照安德森预后积分进行危险度分层,低危、中危-1、中危-2、高危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8、23.1、20.6、13.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按照CMML特异性预后积分系统进行危险度分层,低危、中危-1、中危-2、高危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5.8、25.7、11.1、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按照CPSS-mol评分系统进行危险度分层,中危-1、中危-2、高危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3、22.8、13.8个月,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156)。按照MMM评分系统进行危险度分层,中危-1、中危-2、高危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5、25.1、22.7个月,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502)。(3)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提示:WBC≥13×10^9/L、ANC≥8×10^9/L、AMC>10×S63845抑制剂10^9/L、HB<80g/L、存在输血依赖、PLT<100×10^9/L、LDH>280U/L、骨髓原始细胞>10%、CMML-2、MP-CMML、ASXL1突变型、KRAS突变型与较差的总生存期(OS)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血红蛋白水平为CMML患者O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4)部分基因突变与CMML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ASXL1(P=0.004)、TET2(P=0.033)突变常见于高龄患者。结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常见于老年男性,整体生存期较短。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WBC≥13×10^9/L、ANC≥8×10^9/L、AMC>10×10^9/L、HB<80g/L、存在输血依赖、PLT<100×10^9/L、LDH>280U/L、骨髓原始细胞>10%、CMML-2、MP-CMML、ASXL1突变型、KRAS突变型与较差的OS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血红蛋白水平为CMML患者OS较差的预后因素。HAM治疗不能有效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