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3K/AKT研究针灸对阿尔茨海默病影响机制的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一种慢性神经退化性疾病,在痴呆发生比例Hepatoprotective activities中占主要地位,会出现记忆、selleck激酶抑制剂理解、语言等困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目前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没有得到确切的定论,均以各种假说为主,如Aβ淀粉样变性、Tau蛋白磷酸化、氧化应激、细胞自噬等。诸多研究证明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由于其作用的靶蛋白不同,该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效应产生不同的作用,对于AD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如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靶蛋白对Aβ淀粉样变产生影响,糖原合酶激酶-3β蛋白(GSK-3β)对Tau蛋白磷酸化机制产生作用,影响Tau蛋白磷酸化的病理进程,除此以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均对AD机制产生影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针灸作为中医药不可分割的部分,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能有效的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缓解症状。该文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作用性以及针灸对该方面的有效性进行综述及BAY 73-4506抑制剂探讨,为后期研究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