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FhaC和BamA蛋白为例探究细菌Omp85家族蛋白的功能及应用

研究目的及意义:细菌耐药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在细菌耐药速度远超抗生素研发速度的局势下,探索新型的抗生素已迫在眉睫。革兰氏阴性菌存在内膜和外膜两种膜结构,外膜是阴性菌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另外外膜作为天然屏障,使抗生素进入细胞变得更加艰难。诸多的研究表明位于外膜上的外膜蛋白在细菌的致病性、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以细菌外膜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索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是十分有意义的选择。然而,截至目前,尚没有作用于外膜蛋白的抗生素用于临床。因此,探索外skin microbiome膜蛋白的功能对筛选新的抗生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Tofacitinib小鼠新药研发中,天然产物以其作用丰富、种类繁多等特点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天然产物作为新的抗生素来源,外膜蛋白作为新的药物靶点是新抗生素研发中一个很重要的选择。研究方法:(1)本文通过已Laduviglusib建立的外膜蛋白离体研究方法,探讨了 Omp85家族蛋白FhaC在体外对不同分子量大小致病因子FhaB的转运能力;(2)纯化BAM蛋白,并以BAM蛋白为药物靶点,通过亲和超滤结合液质联用的方式筛选出与BAM蛋白相互作用的天然产物,(3)对化合物进行药敏实验以检测其抑菌效果。研究结果与讨论:(1)在离体重组系统中,FhaC可以转运分子量达80 kDa的FhaB蛋白突变体,为利用重组体系进行双组分系统的机理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2)在亲和超滤的筛选结果中,发现植物提取物中的化合物G与BamA有良好的相互作用。(3)药敏试验中,未发现化合物G有很好的直接抑菌效果,且与其它抗生素联用仅有轻微的协同效应,故需进一步研究或改造并发掘其抗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