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还田对黄泥田土壤理化和微生物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为探明紫云英连年还田化肥减施单季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依托位于福建省东部12年黄泥田紫云英-单季稻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_0)、单施化肥(C_(100))、紫云英还田(M)、紫云英还田+全量化肥(MC_(100))及紫云英还田+减量20%化肥(MC_(80))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及稻谷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_(100)、M、MC_(100)、MC_(80)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比C_0分别提高6.97%、15.05%、10.38%、11.15%,全氮分别提高9.52%、18.25%、15.87%、15.87%,硝Dibutyryl-cAMP浓度态氮分别提高6.51%、69.52%、66.87%、78.19%(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含量对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有显著的影响。与C_0相比,C_(100)、M、MC_(100)和MC_(80)处理土壤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丰度分别增加0.52%、24.30%、7.59%、11.93%,其中M处理增加达显著水平(P<0.05);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分别增加5.51%、21.58%、10.00%、14.74%,其中M处理增加显著(P<0.05);亚硝化杆菌属(Candidatus_Nitrosotalea)分别增加22.93%、17.21%、65.39%、89.89%,其中MC_(100)和MC_(80)处理增加均达显著水平(P<0.05)。相比C_0,M、MC_(100)和MC_(80)处理土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增加6.76%、16.89%、12.16%,其中MC_(100)处理增加显著(P<0.05),而C_(100)却减少2.50%。物种贡献度分析发现,土壤碳代谢和氨基酸合成的主要功能微生物为细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古菌亚硝化杆菌属(Candidatus_Nitrosotalea)。Mmedium-sized ring、MC_(100)、MC_(80)处理稻谷产量比C_0分别增加9.68%、19.16%、18.72%。阐明selleck化学紫云英培肥处理能提升单季稻黄泥田土壤肥力水平,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土壤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