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ACEI和ARB在预防成年患者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明确的方案,为延缓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血管毒性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提供新的证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9月20日,仅限英文,由2位作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相关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在进行meta分析时采用二分类变量计算发生心脏损伤、低血压的RR值及对应的95%的可信区间(95%CI)、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连续性变量NK cell biology左室射血分数(LVEF)、E/A的均数差(MD)。结果:全面检索得到了705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了5项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一共333例患者,对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后左室IACS-10759核磁射血分数有轻微的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3.22,95%CI[-2.01,8.46],P=0.2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ACEI/ARB在早期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00,95%CI[0.91,7.09],P=0.01),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其保护作用减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预防性使用ACEI/ARB对左室舒张功能无改善(MD=-0.00,95%CI[-0.08,0.07],P=0.90)。试验组心脏损伤的发生率(8.8%)低于对照组(12.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3,95%CI[0.09,9.18],P=0.95)。在对试验组安全性分析中显示,试验组低血压患者发生率较低,与对selleck合成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4.81,95%CI[0.58,39.72],P=0.14)。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在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预防性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轻微改善其左室射血分数但其效果不明显;预防性使用ACEI/ARB对左室舒张功能无改善。此后需要更多大样本、随访时间较长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预防性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对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