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治疗(Photothermal-therapy,PTT)是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式,面临着低温治疗时热休克蛋白耐热保护和高温治疗时非特异性热损伤等诸多难题。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可以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热敏感性,进而降低治疗时所需温度。基于此,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仿生基因递送系统,即将NK细胞膜包覆在DSPE-PEG-NH_(2)-HSP90-siRNA、DSPE-PEG-MAL和光热剂IR-792形成的壳核结构外cancer cell biology层,形成NK@RNPs。利用透射电LEE011子显微镜(TEM)、纳米粒度仪、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和荧光光谱仪等对新型仿生基因递送载体的基本形貌和特征进行了表征。在模拟体内环境中体外评估NK@RNPs释放HSP90-siRNA的能力,结果表明,经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处理后,siRNA基本上全部释放;以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为体外研究对象,相较于RNPs,NK@RNPs表现出更为优越的肿瘤细胞靶向性。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细胞结果显示,低功率808 nm激光处理下,NK@RNPs即可显著杀伤肿瘤细胞;同时,激光共聚焦和RT-qPCR结果显示,NK@RNPs可以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上显著抑制HSP90表达;此外,体外评估NK@RNPs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NK@RNPs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相容性。综上所述,新型仿生基因递送载体NK@RNPs既可靶向肿瘤细胞,又可抑制LY294002作用肿瘤细胞内热休克蛋白表达,发挥较好的低温光热治疗乳腺癌的效果。
Author: admin
伴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压的神经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伴面神经、三叉神经受压的神经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伴面神经、三叉神经受压的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53例的资料。所有患者采用MVD进行治疗,记录术中、术后情况,观察术后3个月血压改变。根据血压下降幅度、药物使用情况及症状缓解程度进行疗效判定。治愈:完全停用降压药,收缩压<140和舒张压<90 mm Hg;显效:收缩压和舒张压中一项降至正常水平或收缩压下降值≥30 mm Hg和舒张压下降值≥10 mm Hg;部分缓解:收缩压下降值<30和舒张压下降值<10 mm Hg,高血压临床症状缓解,降压药用量减少;无效:高血压临床症状无缓解Enasidenib体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升高,且药物用量无变化甚至增加。有效包括治愈、显效及部分缓解。结果 面神经、三叉神经受压最常见的责任动脉为:小脑前下动脉(21例,占39.62%),小脑后下动脉(15例,占28.30%),小脑上动脉(11例,占20.7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收缩压:(127.8±9.2)比(146.5±17.3)mm Hg,t=6.896,P<0.001;舒www.selleck.cn/products/3-methyladenine张压:(76.9±8.4)比(89.4±11.2)mm Hg,t=6.297,P<0.001]。治愈30例(56.60%),显效10例(18.87%),部分缓解5例(9.43%),无效8例(15.09%),显效率75.47%,有效率84.91%,且左侧神经受压患者术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右侧神经受压患者[90.48%(19/21)比81.25%(26allergy and immunology/32),χ~2=10.503,P=0.015]。所有患者的颅神经受压症状均消失并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MVD在治疗伴面神经、三叉神经受压的神经源性高血压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高血压5项联合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高血压5项联合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龙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30例,UAER<20 mg/24 h)和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52例,20 mg/24 h
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和分子特征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感染(DFI)足部分泌物中的病原菌、耐药性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8月-2020年8月汉川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35例DFI患者足部分泌物,使用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配合配套药敏试验板进行病原菌药敏试验,提取细菌DNA,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或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ERIC-PCR)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35例DFI患者足部分泌物分离出菌株共228株,革兰阳性菌总计88株(38.6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总计136株(59.6selleck CP-6905505%),以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敏感药物主要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考拉宁,革兰阴性菌中敏感药物主要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36株变形杆菌进行ERIC-PCR分型,其中Ⅰ型11株、Ⅱ型6株、Ⅲ型8株、Ⅳ型11株;30株大肠埃希菌菌株中有22株成功进行MLST分型,从高到低分别为ST94、ST6010、ST226、GSK1349572分子式ST6005、ST69、ST6006;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有20株成功Biogenic VOCs进行MLST分型,从高到低分别为ST59、ST630、ST88、ST188、ST6。结论 变形杆菌Ⅰ型和Ⅳ型、大肠埃希菌ST94和ST6010、金黄色葡萄球菌ST59和ST630是DFI分泌物中常见病原菌类型,临床应当重视其耐药模式。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对复方苁蓉益智胶囊(Compound Congrong YizVirus de la hepatitis Chi Capsule)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药理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通过TCMSP数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r428.html据库获取复方苁蓉益智胶囊中各药物的活性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Gen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取血管性痴呆的疾病靶点。通过STRING11.0数据库和Cytoscape3.8.0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及核心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3.8.0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PPI网络及“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35个主要活性成分,涉及134个靶点,其中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亚美罂粟碱(Armepavine)、甘草素(DFV)、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等;关键靶点包括APP、PIK3CA、SRC、PIK3R1、MAPK1、TP53、MAPK3、JUN、AKT1、VEGFA、EGFR、F2等;复方苁益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在癌症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粘着斑、Ras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分子对接结寻找更多果验证提示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复方苁益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共同发挥作用,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隔药灸联合调胃承气汤对脾虚湿困型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隔药灸联合调胃承气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联合调胃承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调胃承气汤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泌素-17(gastrin-17,G-17)、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STM2457ide,VIP)、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selleck LBH589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测量患者胃窦收缩幅度、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率,给予患者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gastroparesiscardinalsymptomindex,GCSI)、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epeandyspepsialifequalityindex,NDLQI)及症状指数(Nepeandyspepsiasymptomindex,NDSI)评价,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VIP、CCK、ROS、MDA、FPG水平及GCSI、NDS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G-17、Ghrelin、MTL、PGⅠ、PGⅡ、SOD、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 (oHSV)GSH-Px水平及NDLQI评分均显著上升,胃窦收缩幅度、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率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IP、CCK、ROS、MDA、FPG水平及GCSI、NDS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17、Ghrelin、MTL、PGⅠ、PGⅡ、SOD、GSH-Px水平及胃窦收缩幅度、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率、NDLQ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P<0.05)。结论 隔药灸联合调胃承气汤对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可提升患者胃动力,改善胃黏膜功能,降低氧化应激及血糖水平,促进胃肠收缩,改善其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究心脉康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作用机制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验证方法研究心脉康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潜在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使用BATMAN-TCM数据库检索心脉康片的组成药物并筛选得到药物活性成分与潜在作用靶标;在GeneCards,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疾病靶标;取药物与疾病靶标交集映射获得治疗靶标;将治疗靶标上传至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运用Cytoscape软件制作”药物-活性成分-治疗靶标”网络图,使用网络拓扑算法筛选关键作用靶标;使用DAVID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使用体外细胞实验方法对药物治疗关键靶点作用进行验证。结果:检索并筛选获得心脉康片药物的活Mexican traditional medicine性成分共19个,潜在靶标132个,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靶标基因4 703个,获得交集靶标84个;筛选得到心脉康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关键治疗靶标3个,包括钙调蛋白1(CALM1),L-型电压依赖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CACNA1C)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GO富集共得出313条生物学过程,89条分子功能和53条细胞组分;KEGG功能富集共得出40条通路,Dibutyryl-cAMP抑制剂包括嘌呤代谢,肾素分泌,cGMP/PKG信号通路等。体外细胞实验结果验证心脉康片可上调CALM1,CACNA1C的表达,下调PIK3CA的表达,抑Staurosporine制炎症反应的活性,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结论:心脉康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可能通过白桦脂醇、甲基丁香酚等化合物,经过嘌呤代谢,肾素分泌,cGMP/PKG信号通路等途径,作用于CALM1,CACNA1C,PIK3CA等靶标而发挥作用。
应用TreeNet算法建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预测模型
目的 应用TreeNet算法建立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预测模型,为早期监测EH提供预测方法。方法 收集2014—2016年均在杭州海勤体检中心或上海亿保健康管理公司进行健康体检者的体检资料,采用TreeNet算法建立EH预测模型;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偏差(MAD)和决定系数(R~2)评价模型特异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共收集4 265人的体检资料,其中EH 224例,占5.25%。共纳入12个关联指标,BMN 673化学结构按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2015年体质指数(BMI)、BMI 2014与2015年差值(差值)、三酰甘油(TG)差值、2015年总胆固醇(TC)、2014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014年TG、2014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15年体重、2014年空腹血糖、2015年TG、尿素氮差值和2015年血小板,预测精度最高为100.00%,最低为56.89%。当2015年BMI>25 kg/m~2、BMI差值>0.5 kg/m~2、TG差值为1.3~genetic information3.3 mmol/L、2015年TC为2.0~2.4 mmol/L、2014年HDL-C<0.52 mmol/L时,2016年EH发病概率显著升高。预测RMSE为0.082,MAD为0.064,R~2为0.811,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 (95%CI:0.74Panobinostat小鼠1~0.815),灵敏度为69.05%,特异度为66.21%。结论 应用TreeNet算法建立的EH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评价高风险个体。
黄连紫草湿性敷料对糖尿病足早期溃疡的炎性指标及足背动脉血流指标影响
目的 观察黄连紫草湿性敷料对糖尿病足早期溃疡的炎性指标及足背动脉血流指标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糖尿病足早期溃疡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使用碘伏联合康复新传统敷料换药;实验组使用黄连紫草湿性敷料换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溃疡创面愈合疗效、两组患者CRP、IL-6及TNF-α变化,及足背动脉血流指标(血流流速、血管内径、RI和PI)变化。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4.1%,实验组的创面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7080 MW糖尿足溃疡患者血清中CRP、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两组治疗后相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cylindrical perfusion bioreactor计学意义(P<0.01);两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RI、PI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观察组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连紫草湿性敷料在糖尿病早期溃疡中应用可加selleckchem快创面愈合,减轻炎性指标,改善足背动脉血流学指数。
滋肾泻青汤对ADHD模型大鼠前额叶多巴胺受体脱敏-复敏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方滋肾泻青汤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模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行为学表现及前额叶多巴胺受体脱敏-复敏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5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利他林组(2 mg·kg~(-1))、滋肾泻青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6.0、1immune-mediated adverse event2.1、24.1 g·kg~(-1)),每组10只,另设Wistar京都大鼠(Wistar Kyoto rat,WKY)为正常对照组。每日灌胃2次,在此期间进行相应的行为学检测,治疗4周后取大鼠前额叶组织。分别用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组织中GRK-6、β-arrestin2、NCS-1、PP2A及PSD-95等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利他林及滋肾泻青汤能改善SHR大鼠的行为学表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额叶中β-arrestin2、NCS-1、PP2A、PSD-95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有下调趋势或显著下调(P<0.05),而GRK-6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利他林组、滋肾泻青汤各剂量组前额叶中β-arrestin2、NCS-1、PSD-95、PP2A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有上调趋势或明显上调(P<0.05),而GRK-Epigenetics抑制剂6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ezacaftor半抑制浓度。结论 利他林及滋肾泻青汤能增加模型大鼠前额叶多巴胺受体的活性,多巴胺受体脱敏-复敏信号通路可能是滋肾泻青汤治疗ADHD的潜在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