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总结脉压差增大患者的血清代谢组特征。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自开滦医院(课题合作单位)纳入的脉压差增大受试者21例(脉压差≥60 mmHg),脉压差正常者103例(脉压差<60 mmHg)。通过队列人群血清样本进行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人群的血清中代谢物的组成,揭示血液循环中的代谢物在脉压差高患者中的改变情况。结果 临床指标显示,与脉压差正常的对照组人群比较,脉压差高组受试者血糖水平较高[6.01(5.58,6.78)mmHg比5.36(prebiotic chemistry4.98,5.84)mmHg,P<0.000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fg-4592.html1],肾功能受损[73.00(66.00,98.11)μmol/L比70.00(60.00,78.25)μmol/L,P=0.019];血脂,包括低密度脂蛋白[2.93(2.64,3.25)mmol/L比2.41(2.03,2.86)mmol/L,P=0.004]和高密度脂蛋白[1.40(1.24,1.71)mmol/L比1.23(1.06,1.35)mmol/L,PLGX818供应商=0.001]紊乱明显。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的代谢组数据表明,脉压差高组与对照组人群的血清代谢组特征经PLS-DA和OPLS-DA聚类分析可显著区分。PLS-DA在负离子模式下,第一主成分的可解释度间差异为0.047;正离子模式下,第一主成分的可解释度间差异为0.0345。在脉压差高组中,乙酸、丙酮醛、2-酮丁酸等显著富集;丙酮酸、L-乳酸、马来酸等明显减少。此外,观察到差异代谢物之间呈现较为复杂的协同或互斥关系,如乙酸与D-葡萄糖、丙酮醛、2-羟基己二酸等呈正相关;L-谷氨酸与D-葡萄糖、丙酮醛、2-羟基己二酸等呈负相关。血脂、血糖、尿酸、血红蛋白、性别等临床代谢性指标与戊二酸、衣糠酸、棕榈酸、丙酮酸以及D-葡萄糖、月桂酸等差异代谢物呈显著相关。结论 脉压差增大患者的血清代谢组的结构和组成呈现病理性改变,患者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可能参与脉压差增大的病理生理过程。
Author: admin
丹黄通脉胶囊稳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丹黄通脉胶囊稳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规范化降压、调脂方案,对照组患者口服丹黄通脉胶囊安慰剂,治疗组患者口服丹黄通脉胶囊,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二维超声参数、颈动脉弹性参数、超声造影参数及增强程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MT、斑块厚度、斑块面积、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弹性模量(E)、目标斑块新生血管造影峰值强度(iMAX)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目标斑块新生血管造影上升时间(RT)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SAG临床试验治疗后IMT、斑块面积、iMAX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RT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MT、PWV、E、iMAX均低于对照组(P<0.05),R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黄通脉胶囊可有效改善LBH589纯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Two-stage bioprocess动脉弹性,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6种转录本人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重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目的 构建6种转录本人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human promyelocytic leukaemia,hPML)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分析其重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方法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hPM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RT-PCR法扩增获得6种转录本hPML基因片段(hPMLⅠ、Ⅱ、Ⅳ、Ⅴ、Ⅵ、Ⅶ),分别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获得6种转录本hPML基因的真核Baricitinib浓度表达质粒。将6种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Medical Resources表达情况;分别转染至Vero细胞,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法检测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 6种真核表达质粒中的目的基因片段均与GenBank中登录的hPML基因序列一致。6种重组蛋白均可与Myc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其中重组蛋白hPMLⅠ、Ⅱ、Ⅳ、Ⅴ和Ⅵ定位于细胞核C59生产商及细胞质内,重组蛋白hPMLⅦ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极少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构建的6种转录本hPML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均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正确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同时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或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本研究为重组蛋白hPML抗病毒等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通过诱导自噬对氧化应激状态下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氧化应激状态下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氧及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过氧化氢(H_2O_2)模拟氧化应激状态后采用不同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干预MC3T3-E1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寻找更多ecies, ROS)检测细胞ROS水平;q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LC3B mRNA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GSK2118436价格蛋白Beclin 1、LC3B表达情况。结果 (1)CCK-8结果显示,H_2O_2会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当其浓度为0.10 mmol/L时具有相对较小程度的抑制增殖效果;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可以促进氧化应激状态下成骨细胞的增殖,且当体积浓度为20%时促进增殖的效果最好。(2)细胞活性氧检测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组ROS水平降低(P<0.05)。(3)qRT-PCR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组Beclin 1、LC3B mRNA表达上调(P<0.05),且该作用会被自噬抑制剂所抑制。(4)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组Beclin 1蛋白表inundative biological control达上调(P<0.05),蛋白LC3Ⅱ/Ⅰ比值增高(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可以促进氧化应激状态下成骨细胞增殖、降低细胞ROS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自噬相关。
黄牛木枝叶中化学成分及其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藤黄科黄牛木属植物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selleckchem Bafilomycin A1与文献中已经报道的相应化合物的数据进行对比,鉴定了从黄牛木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ratocochine (1)、1-hydroxy-3,7-dimethoxyxanthone (2)、1-hydroxy-5,6,7-trimethoxyxanthone (3)、ferrxanthone (4)、3,6- dihydroxy-1,5-dimethoxyxanthone (5)、3,6-dihydroxy-1,7-dimethoxyxanthone (6)、1,2,5-trihydroxy-6,8-dimethoxyxanthone (7)、securixanthone G (8)、gentisein (9)、3,7-dihydroxy-1-methoxyxanthone (10)、pancixanthone B (Median paralyzing dose11)、garcimangosxanthone A (12)、pruniflorone L (13)、9-hydroxycalabaxanthone (14)、cochinchinone A (15)、木犀草素(16)、3,5′-dimethoxy-4’,7-epoxy-8,3′- neolignane-5selleck HPLC,9,9′-triol (17)、N-benzyl-9-oxo-10E,12E-octadecadienamide (18)、15-hydroxy-7,13E-labdadiene (19)、stigmasta-4,22- dien-3-one (20)和stigmast-5-en-3β-ol (21)。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呫吨酮类化合物,化合物2~5、7、8、12、16~21为首次从黄牛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和13为首次从黄牛木中分离得到。此外,采用MTS法通过对分离得到的所有化合物1~21的体外抑制滑膜细胞增殖的活性进行测定评价了化合物1~21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呫吨酮类化合物1~15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它们对MH7A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IC_(50)为(8.98±0.12)~(228.68±0.32) μmol·L~(-1)。
陕西某高校教职员工2016—2020年健康体检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员工健康状况,为健康保健和制定相关健康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6For submission to toxicology in vitro月—2020年11月连续5年参加体检的教职员工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体检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2016—2020年有效参检人数分别AZD9291体内为2 679名、2 55MG132说明书1名、2 623名、2 492名、2 663名,共13 008名,其中男性6 659名,占51.19%;女性6 349名,占48.81%。研究对象年龄21~65岁,平均(41.88±9.67)岁。2016—2020年除血脂异常在年份间无差异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5年体检异常检出率均位居前4位的有超重或肥胖、心电图异常、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不同年龄组体检异常情况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脂异常、高血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升高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性别体检异常情况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各项异常情况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年龄、性别、超重或肥胖、女性高尿酸血症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异常的共同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异常三者之间互为危险因素。结论 该高校教职员工健康状况欠佳,特别要加强男性教职员工、≥50岁年龄组教职员工的健康管理,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建立个性健康档案,教职员工自己也要重视体检和健康,从生活、工作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健康理念。此文的研究结果为该高校教职员工健康管理策略后期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血流感染病原学与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细菌的耐药性及炎症指标变化,为预防及治疗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武汉儿童医院97例血流感染恶性KPT-330作用血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数据。结果 女童38例,男童59例,年龄分布4个月~15岁;42.27%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9.90%为急性髓系白血病;70.10%患儿处于粒缺状态,73.20%患儿有留置中心静脉管;革兰阳性菌感染占53.40%,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链球菌属为主;肠杆菌目细菌中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55.00%,阿米卡星及替加环素100.00%敏感,其中9株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的抗菌药物均敏感,13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儿中,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菌株有2例。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protamine nanomedicine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0.91%、86.36%和90.91%,草绿色链球菌中青霉素耐药率33.33%;革兰阴性菌组血流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寻找更多(IL-6)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P<0.05)。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目及草绿色链球菌为恶性血液病儿童血流感染常见菌,病原菌药敏结果发布前使用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可用于抗血流感染经验性预防用药;临床需加强患儿皮肤黏膜护理及集束化导管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血流感染的发生。
血清miR-130a预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心脏毒性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血清miR-130a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心脏毒性的关系。方法 纳入该院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168例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紫杉醇+曲妥珠单抗化疗方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曲妥珠单抗治疗前(基线)血清miR-130a水平。观察随访治疗开始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记录治疗失causal mediation analysis败时间(TTF),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0a水平预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心脏毒性的价值。结果 基线血清miR-130a表达水平与N分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关(P<0.05)。血清miR-130a高水平组患者的TTF明显短于selleck激酶抑制剂低水平组(P<0.05)。心脏毒性组患者基线血清miR-130a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脏毒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血清miR-130a水平预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发生心脏毒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733(95%CI:0.657~0.809)。结论 基线血清miR-130a水平与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化BMS-354825研究购买疗后心脏毒性风险相关,可作为早期亚临床心功能不全的预测因子。
动态血压监测和脐动脉搏动指数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脐动脉搏动指数(UAPI_(MOM))在可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孕妇中与小于胎龄儿(SGA)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02例可疑HDCP孕妇在分娩前14天内的ABPM相关参数及脐动脉超声检查数据,根据分娩时是否发生SGA将其分为SGA组(n=90)和非SGA组(n=412)。结果 SGA组孕妇的ABPM相关血压参数及UAPI_(MOM)均较非SGA组高(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UAPI_(MKPT-330试剂OM)发生SGA的最佳截断值为1.3,据此将其转化为二分类变量。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逐步前向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后,夜间收缩www.selleck.cn/products/gefitinib-based-protac-3压负荷(nSBPL)最终纳入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Primary biological aerosol particles,nSBPL联合UAPI_(MOM)预测SG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75(95%CI:0.69~0.80)。根据nSBPL中位数(<55%和≥55%)和UAPI_(MOM)最佳截断值(<1.3和≥1.3)对孕妇进行分组分析,校正后的结果显示,高nSBPL低UAPI_(MOM)组(OR_1=2.69,95%CI:1.31~5.52)和高nSBPL高UAPI_(MOM)组(OR_1=9.09,95%CI:4.23~19.54)与SGA显著相关。此外,中介分析显示在高nSBPL引起的SGA中,高UAPI_(MOM)的中介效应为13.9%。结论 ABPM联合UAPI_(MOM)对可疑HDCP孕妇发生SGA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但本结果尚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湖北安陆市成年居民不同肥胖指标对高血压的预测效果
目的 探讨安陆市成年居民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高比(WHtR)和内脏肥胖指数(VAI)对高血压患病的预测价值。方LXH254 MW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安陆市成年居民进行调查。应用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各肥胖指标与高血压患病的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不同肥胖指标对高血压患病的预测效力。结果 研究共纳入2 518名受试者包括705名高血压患者,患病率为28.00%。其中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BMI、WC、WHtR和VAI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32、0.30、0.34和0.10;0.27、0.26、0.29和0.0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重OR=1.79(95%CI:1.43~2.25)、肥胖OR=2.94(95%CI:selleck产品2.04~4.24)、WC过大OR=1.86(95%CI:1.43~2.40)、WHtR过大OR=2.52(95%CI:1.97~3.20)和VAI较高OR=1.08(95%CI:1.02~1.15)较体重正常者有更高的患病风险。4种肥胖指标对高血压患病预测的AUC依次为WHtR(0.74)>BMI(0.70)>WC(0.69>VAI(0.56),(P<0.001)。结论 BMI、WCHepatocyte fraction、WHtR和VAI与高血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WHtR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