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黄连提取物通过miR-26a-5p/NF-κB通路影响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究胡黄连提取物通过miR-26a-5p/NF-κB通路影响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通过缺氧/复氧(H/R)诱导H9C2细胞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胡黄连提取物低浓度(250μg/mL)组、胡黄连提取物中浓度(500μg/mL)组、胡黄连提取物高浓度(1 000μg/mL)组、miRNC组、miR-26a-5p组、anti-miR-NC+胡黄连提取物高浓度组、anti-miR-26a-5p+胡黄连提取物高浓度组。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Bax、p-NF-κB、NF-κB蛋白表达;ELISA检测MDA、SOD、CAT水平;qRT-PCR检测miR-26a-5p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MDA、p-NF-κB/NF-κB水平及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增殖能力、SOD、CAT水平及miR-26a-5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胡黄连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缺氧/复氧诱更多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及MDA、p-NF-κB/NF-κB水平和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增selleck殖能力、SOD、CAT水平及mi R-26a-5p表达(P<0.05)。抑制anti-miR-26a-5p可逆转胡黄连提取物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结论:胡黄连提取物High-risk medications可能通过调控mi R-26a-5p/NF-κB通路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实验探讨射麻止喘液治疗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的分子机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实验探讨射麻止喘液治疗中性粒细胞型哮喘(NA)的分子机制。方法 (1)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文献检索及Swiss ADME、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筛选射麻止喘液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medicinal food点。利用OMIM、Gene Cards、Dis Ge NET及Drug Bank数据库检索、筛选NA疾病相关靶点。通过微生信平台对射麻止喘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NA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射麻止喘液治疗NA的潜在作用靶点(共有靶点)。采用Cytoscape 3.8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潜在作用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使用内置Mcode插件分析获得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平台对潜在作用靶点PUN30119化学结构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2)将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NA模型组、射麻止喘液低剂量组(2.5 g·kg~(-1))、射麻止喘液高剂量组(10 g·kg~(-1))、地塞米松对照组(1 mg·kg~(-1));通过腹腔注射致敏剂[鸡卵清白蛋白(OVA)+弗氏完全佐剂(CFA)]并通过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复制NA小鼠模型,第0、7、14天分别腹腔注射OVA+CFA(20μg OVA+75μg CFA,0.3 m L)致敏,第21~30天采用5%OVA混悬液雾化激发(每次8 m L,每次雾化时间40 min,每天1次);雾化激发前1 h各组灌胃给药,地塞米松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8含量;RT-q PCR法检测肺组织中NLRP3、CXCR2 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p-m 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共筛选得到射麻止喘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826个,NA疾病相关靶点154个,取交集后得到射麻止喘液治疗NA的51个潜在作用靶点(共有靶点)。通过“中药-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分析得到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豆甾醇、柚皮素等关键活性成分。通过对潜在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分析得到29个核心靶点,包括AKT1、IL6、TNF、EGFR、NLRP3、RELA、MIF、CXCR2、VEGF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882个生物学过程条目、33个细胞组分条目、61个分子功能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42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甲型流感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MAPK信号通路、m TOR信号通路等。(2)动物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NA模型组小鼠的气道黏膜损伤明显,结构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充血、水肿,肺泡壁明显增厚,肺泡腔缩小;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因子IL-8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鼠肺组织NLRP3、CXCR2 m 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p-m 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NA模型组比较,射麻止喘液Galunisertib体内实验剂量低、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结构排列可见少许紊乱,气管及血管周围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小鼠肺组织CXCR2 m 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p-m 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射麻止喘液高剂量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射麻止喘液低剂量组小鼠肺组织NLRP3m 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射麻止喘液对NA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NLRP3、CXCR2等核心靶点,调控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oll样信号通路、m TOR等关键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基于生信与实验揭示肾纤维化免疫浸润相关诊断基因及丹参酮ⅡA治疗的相关机制

研究背景:肾纤维化(RF)是几乎所有慢性肾脏疾病(CKD)发展到终末期的病理基础,肾活检可明确诊断RF,且是唯一方法,但此方法具有侵入性,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风险大,可导致出血问题,因此,需寻找更容易获得的特异性肾纤维化生物标志物;其次,尽管在了解该疾病的病因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肾纤维化的基本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STATs的激活可能是肾损伤和瘢痕的重要标志物,许多进行性肾脏疾病以持续炎症为特征,响应和转导炎症信号的主要途径之一是JAK-STAT途径,这说明需进一步研究JAK-STAT通路与RF发病机制的关系。孙伟教授将RF的病机精简概括为“肾虚湿瘀”,基于“护肾延衰”的理念,开创“益肾清利活血”法。中药单体丹参酮ⅡA是活血祛瘀中药丹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清利活血”之效,已证实对肺、肝等脏腑的纤维化均有治疗作用,但于治疗RF机制尚不明晰,需进一步探究。研究目的:1.揭示肾纤维化免疫浸润相关诊断基因;2.阐明丹参酮ⅡA改善RF的作用;3.揭示丹酮ⅡA对JAK2-STAT3通路调控延缓RF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生信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通过“limma”R包获得,通过CIBERSORT分析计算每个样品中免疫细胞的富集评分,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分析和ImmPort数据库发现差异浸润的免疫细胞相关模块和基因,通过MCODE插件鉴定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中枢基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HuMulti-functional biomaterialsb基因的诊断价值,并利用非编码RNA(miRNA)-Hub基因和转录因子(TF)-hub基因调控网络来解释Hub基因的调控机制,最后检测Hub基因在验证集中的表达。2.网络药理学研究:首先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丹参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规范靶点蛋白,然后利用GeneCards、OMIM、NCBI为数据库检索人类疾病靶点,与丹参靶点取交集获取丹参治疗RF的可能作用靶点。接着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通过仙桃生信分析网站进行丹参与RF共同靶点集的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获取丹参发挥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对主要成分进行GO、KEGG富集,以明确主要成分作用靶点与发挥作用的核心机制。3.实验研究:离体实验研究中,应用马兜铃酸(AAI)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损伤与纤维化,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用MTT法检测AAI造模与AAI+丹参酮ⅡIA干预后的细胞存活率。在体实验研究中,采用AAI腹腔注射建立小鼠肾脏损伤与纤维化模型,造模前与进行药物干预后,观察小鼠一定时间内的一般情况如毛发、体态、体重等。通过收集小鼠尿液与血液,检测尿蛋白、血肌酐、尿酸和尿素氮以评估小鼠肾功能的损伤程度,并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的病理AY-22989说明书改变与纤维化程度,采用Western blot(WB)技术检验纤维化指IACS-10759体内实验剂量标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与核心通路STAT3、JAK2的磷酸化程度。结果:1.生信分析:在42个IFTA样本和99个正常对照组样本之间发现了 2692个DEG。CIBERSORT分析表明,9个细胞的浸润存在显著差异,以CD4记忆激活T细胞和γδT细胞最显著。从基于ImmPort数据库的模块基因中获得161个DEIG,之后,通过PPI网络鉴定出 10 个 Hub 基因,分别是 CD40,TLR2,PTPRC,ICAM1,IL1B,CCL5,STAT1,CD86,CD8A和CCR5,尤以CCL5关系最密切,它们均在外部数据集得到验证。最后,从miRNA-Hub基因网络和TF-hub基因网络分析了 Hub基因的调控机制,65个TFs中STAT1和STAT3是JAK-STAT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测γδT细胞通过CCL5趋化因子途径在RF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JAK-STAT通路具有重要意义。2.网络药理学:丹参治疗RF是多种成分、多条途径、多个靶点的网络状调控机制。对丹参与RF共靶点富集分析发现,多条与炎症和炎症因子相关通路、细胞氧化应激相关通路被富集,富集结果与RF特征一致。对丹参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富集后,核心靶点是C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PTPRC),KEGG得到TCR通路在RF中的重要性。由此,推测丹参酮ⅡA主要通过PTPRC,使活化的物质去磷酸化,以发挥抗RF作用,丹参发挥抗RF的作用与免疫密不可分。3.实验研究:离体研究:AAI显著降低HK-2细胞存活率,丹参酮ⅡA干预后能维持HK-2细胞形态且提高细胞存活率,并呈剂量依赖性。在体研究:对m于AAI腹腔注射诱导的小鼠肾脏损伤与RF模型,丹参酮ⅡA能显著保护小鼠肾脏功能,尿蛋白、血肌酐、尿酸、尿素氮水平上升,且病理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减轻,尤以高剂量组明显。丹参酮ⅡA还能使上调的pJAK2、pSTAT3、α-SMA蛋白的表达下降,高剂量组尤是。结论:1.研究确定了 10个基因作为RF的Hub基因,γδT细胞通过CCL5趋化因子途径在RF中起重要作用,并发现Hub基因与STAT通路关系密切。这些基因和γδT细胞可作为RF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2.丹参酮ⅡA的主要靶点是PTPRC,富集通路是TCR,它们与JAK-STAT通路关系密切;3.AAI腹腔注射能够建立肾脏损伤与RF动物模型,丹参酮ⅡA在体内外具有抗RF的作用;4.丹参酮ⅡA抗RF的潜在分子机制是调控JAK2-STAT3通路。

加味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加味温经汤联合针灸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以期探索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便于临床应用及推广。方法:选取的患者均为2021年12月-2023年3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二科门诊就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共计72例,中医辨证为寒凝血瘀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加味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加味温经汤治疗。记录两组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前后患者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运用SPSS24.0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此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1.VA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治疗组VAS评分降低幅HDAC抑制剂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加味温经汤配合针灸在改善患者VAS评分方面优于单独口服加味温经汤。2.痛经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痛经症状评分均下降,治疗组痛经症状评分的下降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温经汤配合针灸在改善痛经症状评分方面优于口服加味温经汤。3.痛经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均能对痛经症状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optical biopsy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温经汤配合针灸在改善痛经疗效方面优于单独口服汤药。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加味温经汤配合针灸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口服加味温经汤。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均能对中医证候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温经汤配合针灸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单独口服汤药。结论:1.治疗组加味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和对照组单纯口服加味温经汤治疗均能改善子宫腺肌病痛经症状及相关中医证候。2.治疗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且治疗组痛经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3.治疗全程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贯穿始终,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加味温经汤联合针灸治疗安全且有效,CH-223191浓度适用于临床。

血清尿酸水平对紫癜性肾炎患儿病情评估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SUA)对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136例确诊HSPN患儿据SUA值的高低分为高尿algal bioengineering酸血症(HUA)组(n=42)和非HUA组(n=94),收集2组HSPN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SUA、免疫指标、血肌酐、尿素、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BYL719核磁蛋白Ig G及尿转铁蛋白);抽取2组HSPN患儿低嘌呤饮食3 Epigenetics抑制剂d后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SUA水平,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CD3~+T、CD4~+T、CD8~+T及CD3~+CD19~+比例;超声定位下取2组HSPN患儿肾脏穿刺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PN患儿肾脏病理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HUA组患儿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尿转铁蛋白、CD4~+T淋巴细胞比例、NK细胞比例高于非HUA组(P <0.05),肾小球病理分级Ⅲb级及以上占比高于非HUA组(P <0.05);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SUA值是HSPN患儿肾脏病理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HSPN患儿合并HUA时,易出现较明显的细胞免疫紊乱及严重的肾脏病理改变。

基于离子迁移谱的呼出气氨测量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最主要的检测方式是~(13)C-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其原理是Hp能够分泌大量高活性尿素酶将外源性摄入的尿素分解成CO_2和氨,通过检测呼出气中同位素标记的CO_2来诊断是否感染Hp。受限于~(13)C同位素标记技术,成本高,供不应求,UBT的可及性受到限制。根据Hp分解尿素也生成氨的原理,则可利用无标记普通尿素测量呼出气中氨浓度用于Hp感染检测。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是一种痕量物质气相分离和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结构简单、便携等优势,十分适用于呼出气中氨的实时在线测量。目的:建立一种能满足临床检测需求的实时在线呼出气氨IMS测量方法,实现呼出中氨的高灵敏和高特异性分析,并初步探索IMS测量摄入尿素前后呼出气氨浓度和Hp感染Biomarkers (tumour)的关系PLX4032说明书,评估呼出气氨测量在诊断Hp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丙酮试剂修饰的正离子光电离IMS,实现氨气的选择性电离和高特异性测量;采用在线稀释和吹扫采样的方式,减少高湿度和氨的吸附性对呼出气氨检测的影响,进而发展出呼出气氨的高灵敏和高特异性在线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检出限、线性范围等性能参数进行了评估,并开展实际呼出气样本检测。随后,对2022年7-11月期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318名进行UBT检查的体检人群进行摄入尿素前后的呼出气氨检测,分析Hp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呼出气氨浓度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呼出气氨测量对诊断Hp感染的应用价值。结果:1.丙酮修饰正离子光电离IMS对呼出气中氨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丙酮作为修饰剂具有良好的峰峰分辨,从而提高了呼出气中氨检测的定性能力。2.在线稀释降低了呼出气中湿度对氨检测的影响,在线吹扫降低了氨吸附的BI 10773作用干扰,从而实现呼出气氨在线实时检测。3.获得高、低浓度范围的定量曲线,满足人呼出气氨浓度检测范围要求。4.对口腔呼出气氨和鼻腔呼出气氨浓度进行检测对比,口腔产生的高浓度氨会显著影响代谢相关呼出气氨的浓度测量,尿素-呼出气氨试验用于Hp感染诊断中的应用选取了测量鼻腔呼出气氨。5.共计纳入受试者318例,根据~(14)C-UBT结果,其中101例为Hp阳性者及217例为阴性者。6.Hp阳性和阴性两组摄入尿素前的空腹呼出气氨基线浓度(C1)差异不显著(49.4±19.3ppb vs 57.5±20.9 ppb,P=0.181)。Hp阳性组摄入尿素前后呼出气氨浓度差(C2-C1)显著高于阴性组(21.7±16.0 ppb vs 0.2±13.7 ppb,P<0.001);Hp阳性组摄入尿素前后呼出气氨浓度变化率(CCR)显著高于阴性组(47.5±39.3%vs 1.6±17.9%,P<0.001)。7.ROC曲线结果表示摄入尿素前后呼出气氨浓度差(C2-C1)和浓度变化率(CCR)对Hp感染诊断具有显著意义。以~(14)C-UBT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呼出气氨浓度差(C2-C1)曲线下面积为0.904,以呼出气氨浓度差为9.3 ppb作为预测Hp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其灵敏度为84.2%,特异性为90.8%,阳性预测值(PPV)为81.0%(85/105例),阴性预测值(NPV)为92.5%(197/213例),总体预测准确度为88.7%(282/318例)。呼出气氨浓度变化率(CCR)曲线下面积为0.919,以呼出气氨浓度变化率为20.2%作为判别Hp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其灵敏度为84.2%,特异性为92.2%,阳性预测值PPV为83.3%(85/102例),阴性预测值NPV为92.6%(200/216例),总体预测准确度为89.6%(285/318例)。呼出气氨浓度变化率(CCR)的诊断价值略优于呼出气氨浓度差(C2-C1)。结论:呼出气氨IMS测量方法是人体呼出气中氨的高灵敏和高特异性检测的可靠方法,这项探索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呼出气氨检测对Hp感染诊断具有显著意义,为Hp感染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新依据。

miR-660-5p靶向TET2促进乳腺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目的 研究miR-660-5p/TET2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荆门市人民医院6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样品,qPCR实验检测miR-660-5p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miR-660-5p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CCK8、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方法检测miR-660-5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明确miR-660-Pexidartinib5p与TET2的关系;Western blot、CCK8和Transwell实验明确miR-660-5p通过靶向TET2调节乳腺癌的进程;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iR-660-5p/TET2是否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动物成瘤实验证明敲低miR-660-5p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结果 miR-660-5p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miR-660-5p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P=0.003),晚期TNM分期(P=0.009)和血管浸润(P=0.018)密切相关;敲低miR-660-5p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迁移和侵袭,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TET2是miR-660-5p的直接靶标,干扰TET2可以部分逆转敲低miR-660-5p对乳腺癌细胞恶性潜能的抑制作用;miR-660-5p下调TET2并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敲低miR-660-5p可抑制体内肿瘤生长。结论 miR-660-5p通过靶向TET2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促进乳腺癌的进程,可能是治疗乳腺癌的MS-275 IC50潜在靶标。

CSVD患者血浆BDNF、tPA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总负担、测定血浆中两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BDNF前体(pro-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proBDNF)和成熟型BDNF(Mature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BDNF)以及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水平,以探讨CSVD患者MRI总负担、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与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并试图寻找CSVD认知障碍可能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签署知情同意的患者,入组患者均完善头颅MRI检查、生化指标检验及基线资料收集。参考《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中的诊断标准纳入CSVD患者。采用MRI总负担评分方法对CSVD患者MRI影像学特征进行总体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ELISA)测定血浆中proBDNF、mBDNF、tPA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NN2211浓度ssessment,Mo CA)、韦氏记忆量表、连线试验A、B试验、Stroop色词测验评估认知功能。纳入MRI检查和Mo CA评分均正常的对象作为对照组。根据MRI总负担评分将CSVD患者分为0-2分组、3-4分组,比较对照组、0-2分组、3-4分组总体认知功能、各项认知领域受累情况和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变化情况。根据受教育程度和Mo CA总分将CSVD患者分为CSVD认知正常组、CSVD认知障碍组(文盲≤13分、受教育年限1-6年≤19分,受教育年限7年及以上Mo CA得分≤24分),比较对照组、CSVD认知正常组、CSVD认知障碍组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变化情况。分析proBDNF、mBDNF、tPA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评估MRI总负担、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对CSVD认知障碍的联合诊断效果。【结果】1不同MRI总负担分组的认知测评结果1.1 Mo CA量表:与对照组相比,CSVD MRI总负担0-2分组的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定向力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CSVD MRI总负担3-4分组的Mo CA总分、视觉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复述+理解)、抽象、延迟回忆和定向力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3-4分组的语言能力得分比0-2分组更差(P<0.05)。计算力在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韦氏记忆量表:MRI总负担3-4分组的图片回忆、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联想学习、触觉记忆、理解记忆、倒背数字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总负担0-2分组(P<0.05)。1.3连线A、B试验:与对照组相比,总负担3-4分组的连线A耗时、连线B耗时以及连线(B-A)耗时均延长(P<0.05),连线A、B试验分数减少(P<0.05)。与MRI总负担0-2分组相比,总负担3-4分组连线A耗时、连线B耗时延长(P<0.05),连线A分数、连线B分数减少(P<0.05)。1.4 Stroop色词测试:与对照组比较,总负担0-2分组的C部分正确个数减少、错误个数增多,反应干扰量数值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总负担3-4分组的A部分、B部分和C部分耗时均延长,B部分和C部分的正确个数均减少、错误个数均增多以及耗时干扰量和反应干扰量数值均增大(P<0.05)。3-4分组的A部分、B部分和C部分耗时较0-2分组均延长,B部分正确个数少于0-2分组,耗时干扰量数值较0-2分组增大(P<0.05)。2不同MRI总负担分组的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检测结果总负担3-4分组的血浆proBDNF水平302.00(172.00-410.00)pg/ml低于对照组422.59(251.10-599.00)pg/ml,血浆mBDNF水平1726.29(1213.94-2291.20)pg/ml也低于对照组2903.13(1450.18-4316.19)pg/ml,血浆tPA水平4347.00(3525.33-5717.00)pg/ml高于对照组3578.5role in oncology care5(2802.00-4587.9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负担0-2分组的血浆mBDNF水平1780.32(1059.97-12370.39)pg/ml低于对照组2903.13(1450.18-4316.1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CSVD不同认知功能分组的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检测结果CSVD认知障碍组血浆proBDNF水平274.00(154.50-373.67)pg/ml低于对照组422.59(251.10-599.00)pg/ml和CSVD认知正常组425.0(330.47-495.6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VD认知障碍组血浆mBDNF水平1627.05(1090.91-2189.81)pg/ml和CSVD认知正常组1983.08(1181.98-2604.57)pg/ml均低于对照组2903.13(1450.18-4316.1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VD认知障碍组血浆tPA水平4432.00(3878.67-5518.67)pg/ml高于对照组3578.55(2802.00-4587.93)pg/ml和CSVD认知正常组3773.43(3085.75-4923.7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4.1与Mo CA量表的相关性:血浆pro BDN水平与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计算力、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和定向力得分成正相关(P<0.05)。血浆mBDNF水平与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计算力、抽象、延迟回忆得分成正相Adavosertib关(P<0.05)。血浆tPA水平与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力成负相关(P<0.05)。4.2与韦氏记忆量表的相关性:血浆pro BDN水平与图片回忆、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联想学习、理解记忆、顺背、顺背+倒背得分成正相关(P<0.05)。血浆mBDNF水平与图片回忆、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联想学习得分成正相关(P<0.05)。血浆tPA水平与图片回忆、视觉再生、触觉记忆得分成负相关(P<0.05)。4.3与连线A、B试验的相关性:血浆pro BDN水平与连线A、连线B试验耗时成负相关,与连线B实验分数成正相关(P<0.05)。血浆mBDNF水平与连线A、连线B试验耗时成负相关(P<0.05)。血浆tPA水平与连线B试验耗时成正相关(P<0.05)。4.4与Stroop色词测验的相关性:血浆pro BDN水平与Stroop测验A、B、C部分耗时成负相关,A、B、C部分正确个数成正相关,与A、B、C部分错误个数成负相关(P<0.05)。血浆mBDNF水平与Stroop测验B、C部分耗时成负相关(P<0.05)。血浆tPA水平与Stroop测验A、B、C部分耗时、A部分错误个数以及耗时干扰量成正相关,与A部分正确个数成负相关(P<0.05)。5 CSVD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有无认知障碍作为因变量,MRI总负担、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MRI总负担评分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6 MRI总负担、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对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单独诊断时MRI总负担、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的诊断价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MRI总负担对于诊断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最高(AUC 0.809,敏感度95.1%,特异度54.0%),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对于CSVD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价值的AUC分别为0.709、0.633、0.684。以上指标联合检测时诊断价值明显提高(AUC达0.844,敏感性75.4%,特异性79.0%)【结论】1 CSVD患者认知受损领域广泛,包括总体认知功能和专项认知水平包括空间结构能力、执行能力(注意力和抗干扰力)、命名、语言(复述+理解)、记忆力(短时记忆、瞬时记忆、理解记忆、情景记忆)以及定向力等认知功能均明显下降。CSVD患者的MRI总负担分数越高,认知功能损伤越重,主要受损领域是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2 MRI总负担越高,血浆proBDNF、mBDNF水平越低,tPA水平越高,此可能与CSVD易合并广泛的认知障碍有关。3 MRI总负担、血浆proBDNF、mBDNF、tPA对诊断CSVD认知障碍具有良好的敏感性,联合检测时诊断价值明显提高。

CSVD患者血浆BDNF、tPA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总负担、测定血浆中两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BDNF前体(pro-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proBDNF)和成熟型BDNF(Mature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BDNF)以及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水平,以探讨CSVD患者MRI总负担、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与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并试图寻找CSVD认知障碍可能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签署知情同意的患者,入组患者均完善头颅MRI检查、生化指标检验及基线资料收集。参考《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中的诊断标准纳入CSVD患者。采用MRI总负担评分方法对CSVD患者MRI影像学特征进行总体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ELISA)测定血浆中proBDNF、mBDNF、tPA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NN2211浓度ssessment,Mo CA)、韦氏记忆量表、连线试验A、B试验、Stroop色词测验评估认知功能。纳入MRI检查和Mo CA评分均正常的对象作为对照组。根据MRI总负担评分将CSVD患者分为0-2分组、3-4分组,比较对照组、0-2分组、3-4分组总体认知功能、各项认知领域受累情况和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变化情况。根据受教育程度和Mo CA总分将CSVD患者分为CSVD认知正常组、CSVD认知障碍组(文盲≤13分、受教育年限1-6年≤19分,受教育年限7年及以上Mo CA得分≤24分),比较对照组、CSVD认知正常组、CSVD认知障碍组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变化情况。分析proBDNF、mBDNF、tPA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评估MRI总负担、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对CSVD认知障碍的联合诊断效果。【结果】1不同MRI总负担分组的认知测评结果1.1 Mo CA量表:与对照组相比,CSVD MRI总负担0-2分组的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定向力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CSVD MRI总负担3-4分组的Mo CA总分、视觉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复述+理解)、抽象、延迟回忆和定向力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3-4分组的语言能力得分比0-2分组更差(P<0.05)。计算力在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韦氏记忆量表:MRI总负担3-4分组的图片回忆、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联想学习、触觉记忆、理解记忆、倒背数字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总负担0-2分组(P<0.05)。1.3连线A、B试验:与对照组相比,总负担3-4分组的连线A耗时、连线B耗时以及连线(B-A)耗时均延长(P<0.05),连线A、B试验分数减少(P<0.05)。与MRI总负担0-2分组相比,总负担3-4分组连线A耗时、连线B耗时延长(P<0.05),连线A分数、连线B分数减少(P<0.05)。1.4 Stroop色词测试:与对照组比较,总负担0-2分组的C部分正确个数减少、错误个数增多,反应干扰量数值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总负担3-4分组的A部分、B部分和C部分耗时均延长,B部分和C部分的正确个数均减少、错误个数均增多以及耗时干扰量和反应干扰量数值均增大(P<0.05)。3-4分组的A部分、B部分和C部分耗时较0-2分组均延长,B部分正确个数少于0-2分组,耗时干扰量数值较0-2分组增大(P<0.05)。2不同MRI总负担分组的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检测结果总负担3-4分组的血浆proBDNF水平302.00(172.00-410.00)pg/ml低于对照组422.59(251.10-599.00)pg/ml,血浆mBDNF水平1726.29(1213.94-2291.20)pg/ml也低于对照组2903.13(1450.18-4316.19)pg/ml,血浆tPA水平4347.00(3525.33-5717.00)pg/ml高于对照组3578.5role in oncology care5(2802.00-4587.9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负担0-2分组的血浆mBDNF水平1780.32(1059.97-12370.39)pg/ml低于对照组2903.13(1450.18-4316.1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CSVD不同认知功能分组的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检测结果CSVD认知障碍组血浆proBDNF水平274.00(154.50-373.67)pg/ml低于对照组422.59(251.10-599.00)pg/ml和CSVD认知正常组425.0(330.47-495.6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VD认知障碍组血浆mBDNF水平1627.05(1090.91-2189.81)pg/ml和CSVD认知正常组1983.08(1181.98-2604.57)pg/ml均低于对照组2903.13(1450.18-4316.1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VD认知障碍组血浆tPA水平4432.00(3878.67-5518.67)pg/ml高于对照组3578.55(2802.00-4587.93)pg/ml和CSVD认知正常组3773.43(3085.75-4923.7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4.1与Mo CA量表的相关性:血浆pro BDN水平与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计算力、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和定向力得分成正相关(P<0.05)。血浆mBDNF水平与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计算力、抽象、延迟回忆得分成正相Adavosertib关(P<0.05)。血浆tPA水平与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力成负相关(P<0.05)。4.2与韦氏记忆量表的相关性:血浆pro BDN水平与图片回忆、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联想学习、理解记忆、顺背、顺背+倒背得分成正相关(P<0.05)。血浆mBDNF水平与图片回忆、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联想学习得分成正相关(P<0.05)。血浆tPA水平与图片回忆、视觉再生、触觉记忆得分成负相关(P<0.05)。4.3与连线A、B试验的相关性:血浆pro BDN水平与连线A、连线B试验耗时成负相关,与连线B实验分数成正相关(P<0.05)。血浆mBDNF水平与连线A、连线B试验耗时成负相关(P<0.05)。血浆tPA水平与连线B试验耗时成正相关(P<0.05)。4.4与Stroop色词测验的相关性:血浆pro BDN水平与Stroop测验A、B、C部分耗时成负相关,A、B、C部分正确个数成正相关,与A、B、C部分错误个数成负相关(P<0.05)。血浆mBDNF水平与Stroop测验B、C部分耗时成负相关(P<0.05)。血浆tPA水平与Stroop测验A、B、C部分耗时、A部分错误个数以及耗时干扰量成正相关,与A部分正确个数成负相关(P<0.05)。5 CSVD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有无认知障碍作为因变量,MRI总负担、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MRI总负担评分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6 MRI总负担、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对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单独诊断时MRI总负担、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的诊断价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MRI总负担对于诊断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最高(AUC 0.809,敏感度95.1%,特异度54.0%),血浆proBDNF、mBDNF、tPA水平对于CSVD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价值的AUC分别为0.709、0.633、0.684。以上指标联合检测时诊断价值明显提高(AUC达0.844,敏感性75.4%,特异性79.0%)【结论】1 CSVD患者认知受损领域广泛,包括总体认知功能和专项认知水平包括空间结构能力、执行能力(注意力和抗干扰力)、命名、语言(复述+理解)、记忆力(短时记忆、瞬时记忆、理解记忆、情景记忆)以及定向力等认知功能均明显下降。CSVD患者的MRI总负担分数越高,认知功能损伤越重,主要受损领域是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2 MRI总负担越高,血浆proBDNF、mBDNF水平越低,tPA水平越高,此可能与CSVD易合并广泛的认知障碍有关。3 MRI总负担、血浆proBDNF、mBDNF、tPA对诊断CSVD认知障碍具有良好的敏感性,联合检测时诊断价值明显提高。

白术内酯Ⅰ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肺脾气虚反复呼吸道感染模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术内酯Ⅰ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对肺脾气虚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模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术内酯Ⅰ低剂量组、白术内酯Ⅰ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白术内酯Ⅰ高剂量+IGF-1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采用疲劳结合饮食失节联合刨花加烟叶烟熏的方法构建肺脾气虚反复呼吸寻找更多道感染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AhR-mediated toxicity进行给药处理,给药每天1次,持续6周。动物肺功能仪检测大鼠呼气峰流速(PEF)、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的变化;检测大鼠肺湿干质量比值变化;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selleckchem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EF、FEV_1、FVC降低(P<0.01),肺湿干质量比值升高(P<0.01);肺组织肺泡间隔变大,肺间质水肿且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中IL-6、TNF-α、MDA水平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肺组织中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术内酯Ⅰ低剂量组、白术内酯Ⅰ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大鼠PEF、FEV_1、FVC升高,肺湿干质量比值降低(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组织中IL-6、TNF-α、MDA水平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肺组织中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1),IGF-1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1)。与白术内酯Ⅰ高剂量组比较,白术内酯Ⅰ高剂量+IGF-1组大鼠PEF、FEV_1、FVC降低,肺湿干质量比值升高(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加剧;肺组织中IL-6、TNF-α、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肺组织中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 白术内酯Ⅰ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改善肺脾气虚反复呼吸道感染大鼠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