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型烟雾病脑血管搭桥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缺血型烟雾病患者术前相对血糖比值与脑血管搭桥术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78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行186例次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收集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白蛋白数据、计算相对血糖比值,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49%(53/186),其中,重型占8.60%(16/186),均为症状性脑梗死;轻型占19.89%(37/186),其中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97.30%(36/37)、硬膜下出血2.70%(1/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D-Lin-MC3-DMA半抑制浓度3.696,95%CI:1.805~7.569;P=0.000)、手术间隔<2个月(OR=2.186,95%CI:1.041~4.590;P=0.039)、相对血糖比值升高(OR=1.484,95%CI:1.071~2.0age- and immunity-structured population58;P=0.018)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烟雾病患者急性缺血性发作后脑血管搭桥术时间可延长至2个月后,同时关注selleck Laduviglusib术前相对血糖比值、严格控制围手术期血压,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放疗不能增加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生存且可能增加心肺疾病死亡风险:基于SEER数据库的队列研究

目的:观察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selleck产品受放射治疗后的远期预后,并观察放疗与这类患者出现心肺疾病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筛选2004—2016年首次诊断后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58 350例,经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共15 630例患者,分为放疗组(n=7 815)和非放疗组(n=7 815)。采用竞争风险回归法分析患者肿瘤特异性死亡、心源性疾病死亡和COPD死亡的相关因素,确定放射治疗在结局事件中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74月,平均生存时间为(59.48±0.48)月。放疗组和非放疗组的3年selleck抑制剂、5年和10年肺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3.0%、48.45%、35.82%和61.99%、48.56%、37.29medical group chat%;放疗组和非放疗组的3年、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71%、33.17%、13.58%和52.32%、35.85%、19.33%。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放疗与否的死亡风险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放疗组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疾病死亡和COPD死亡风险均高于非放疗组(sHR>1,P<0.05)。结论: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接受放疗的长期生存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并且放疗会增加心源性疾病和COPD相关的死亡风险。

CDH13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DH13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ccR CC)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TCGA、GEO、CPTAC、HPA、UALCAN、cB ioPortal和Metascape数据库分析并探究CDH13基因在SCH727965 molecular weightccR CC中的差异表达、预后价值、基因组变异和富集通路。运用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一步检测40对ccR 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H1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ccR CC组织VX-661溶解度中CDH13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生存分析显示CDH13基因的高水平表达与ccR CC患者较高的总体存活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显著相关,并且是ccR C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此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外,约4%的ccR CC患者中存在CDH13基因组变异,并且该基因的变异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富集分析结果表明,CDH13相关基因主要涉及血管发育、内皮发育、细胞迁移及细胞粘附等生物过程。基于40对临床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CDH13基因在ccR CC组织中高水平表达。结论 作为ccR C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CDH13基因在ccR CC组织中呈现高水平表达,并且与ccR 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

多学科协作的心理社会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健康及日常生活的影响

目的 探究多acute pain medicine学科协作的心理社会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健康及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selleck激酶抑制剂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协作的心理社会干预。比较两组心理健康[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癌因性疲乏[Piper疲乏修订自评量表(RPFS)]、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日常生活[M.D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MDASI-C)]及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Bemcentinib配制C30)]。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571、-5.344,P<0.001),RPFS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8.122、-4.126、-5.354、-5.300,P<0.001),MUIS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550、-5.188、-5.911、-3.642,P<0.001),MDASI-C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869、-4.427、-5.476、-4.460,P<0.001),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478、8.567、4.402、6.702、3.707,P<0.001)。

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气温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98例及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卒中组)11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和既往病史(糖尿病、冠心病),入院3 d内进行动态血压测量,记录24 h平均收symptomatic medication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DBPCV)。记录患者入院当天的日平均气温,分析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BPV与入院日气温的关系。结果 合并脑卒中组24 hSBP、24 hDBP、24 h SBPCV、24 hDBPCV均高于高血压组(P<0.05)。<60岁组患者24 hSBP低于60~<70岁、≥70CX-5461 NMR岁组,≥70岁组患者24 h DBP低于<60岁、60~<70岁组患者,≥70岁组患者24 hSBPCV、24 hDBPCV均高于<60岁、60~<70岁组患者;男性24 h DBP高于女性(P<0.05);糖尿病患者24 hSBPCV、24 hDD-Lin-MC3-DMA作用BPCV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冠心病患者24 hSBPCV、24 hDBPCV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入院日气温于-13.85~<4.12℃时患者除24 hSBP外,24 hDBP、24 h SBPCV、24 h DBPCV均高于其余入院日气温患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高龄、低入院日平均气温为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 hSBP升高的影响因素(P<0.05);高龄为24 hDBP降低的影响因素(P<0.05);高龄、糖尿病史、冠心病史、低入院日平均气温均为24 hSBPCV、24 hDBPCV升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入院日气温较低、高龄、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时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PV升高。

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M1、TM4SF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1(TM4SF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100例(观察组)、体检健康的女性志愿者50例(对照组),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EACAM1、TM4SF1、CEA、CA15-3。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M1、TM4SF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血清CEACAM1、TM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4SF1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CEACAM1、TM4SF1、CEA、CA15-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M1、TM4SF1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或远处转移有关PUN30119体内(P均<0.05),而与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www.selleck.cn/products/Lapatinib-Ditosylate孕激素受体无关(P均>0.05)。血清CEACAM1、TM4SF1水平单独和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787、0.872,血清CEACAM1、TM4SF1水平联合诊断乳腺癌的AUC大于二者单独(P均<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M1、TM4SF1水平升高,且其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或远处转移有关;CEACAM1、TM4SF1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electric bioimpedance究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和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7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MLN8237细胞培养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前采用焦虑状态-特质评分问卷(the Stata-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进行焦虑评估;实验组在其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在术后一个月,对两LEE011采购组采用前列腺癌治疗功能评价(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prostate,FACT-P)问卷,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对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生活质量评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术前的STAI及其他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的FACT-P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情感状况的分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有助于术后生活质量。在手术前根据焦虑评分状况制定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对临床治疗及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肺硬化性血管瘤12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归纳和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诊疗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近5年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等临床资料,分析和讨论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临床资Bioaccessibility test料完整的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1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42±12www.selleck.cn/products/jq1.38)岁,无吸烟史患者10例,均无肿瘤家族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影像学表现肺结节10例,肿块2例,可表现为边缘光滑、规整,或者毛刺状、分叶状,可有钙化、胸膜牵拉,CT增强后可有强化。病理结果提示免疫组化EMA及TTF-1均阳性,术后随访均预后良好。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少见,容易忽视,且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不典型,与肺癌鉴别难度大,病SCH727965纯度理诊断是金标准,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案。

单指数、双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单指数及双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乳腺genetic load恶性肿瘤39例,良性病变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单指数模型DWI检查和多b值双指数模型检查。通过GE AW4.4处理工作站计算出单指数模型及双指数模型参数。比较乳腺良性及恶性病变组别中单指数、双指数参数模型用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平CX-5461抑制剂均表观扩散系数ADC_(avg)、最大表观扩散系数ADC_(max)、灌注分数(f)值显著低于良性组(P<0.05),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_(fast)值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_(min)、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_(slow)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_(avg)、ADC_(max)、ADC_(fast)、f特征性Bemcentinib纯度ROC曲线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双指数模型中ADC_(avg)、ADC_(max)、ADC_(fast)、f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有应用价值。

姜黄素通过miR-181a调控KLF6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目的:探讨姜黄素通过微小RNA-181a(miR-181a)调控锌指蛋白Kruppel样因子6(KLF6)表达对骨Epigenetics抑制剂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系U2OS细胞,将U2OS细胞分为对照组(不作处理)、姜黄素组(终浓度分别为5, 10, 20μmol/L姜黄素)、miR-181a阴性对照(miR-NC)组、miR-181a模拟物(miR-181a mimics)组、姜黄素(20μmol/L)+NC组、姜黄素(20μmol/L)+miR-181a mimics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U2OS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81a与KLF6 mRNA表达情况;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各组U2OS细胞KLF6、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Cyclin D1表达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81a与KLF6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姜黄素浓度升高,U2OS细胞存活率、细胞平板克隆形成率、Cyclin D1、Cyclin B1蛋白、miR-181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KLF6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经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显示,miR-181a与KLF6 mRNA 3'UTR区有结合位点,与KLF6-3'UTR-WT+miR-181La Selva Biological Stationa NC组比较,KLF6-3’UTR-WT+miR-181a mimics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及miR-NC组相比,miMK-1775试剂R-181a mimics组U2OS细胞存活率、细胞平板克隆形成率、Cyclin D1、Cyclin B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KLF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181a显著降低姜黄素对U2OS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论:姜黄素可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iR-181a表达而调控KLF6表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