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NKp30 CAR-T细胞的构建及其对HGC27胃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构建携带以NKp30为基础的嵌合抗原受体(CAR)的慢病毒载体,利用第三代更多慢病毒质粒表达系统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获得慢病毒,并在Jurkat细胞中检测慢病毒滴度达7.6×106U/m L。然后,转染人外周血T细胞,制备NKp30 CAR-T细胞,利用Immune 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s流式细胞术检测CAR的转导效率约为71.9%,分别利用7-AAD法、ELISA法和CFSE法检测其对胃癌细胞系杀伤效率、干扰素-γ的分泌水平以及增殖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NKp30 CAR-T细胞的分Berzosertib分子量子标志物。结果显示,NKp30CAR-T细胞对表达B7-H6分子的HGC27胃癌细胞系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杀伤效率明显高于T细胞对照组(P<0.05),但对MKN74和AGS细胞系的杀伤效率与T细胞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HGC27细胞共培养后,NKp30 CAR-T细胞分泌干扰素-γ的水平和增殖能力明显高于T细胞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大部分NKp30 CAR-T细胞的表型为中央记忆性T细胞。通过本研究获得的NKp30CAR-T细胞可通过NKp30受体识别并杀伤胃癌靶细胞。

乳腺小肿块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指标特征与弹性成像结合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影响

目的:分析乳腺小肿块超声DS-3201抑制剂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指标特征与弹性成像结合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肿块患者临床资料,均为女性。患者均进行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类诊断、弹性成像low- and medium-energy ion scattering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弹性成像单独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100例乳腺肿块患者经病理诊断发现恶性30例,良性70例;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联合弹性成像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96.67%)、Decitabine生产商特异度(97.14%)、准确度(97.00%)、阳性预测值(93.55%)、阴性预测值(98.55%)均高于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73.33%)、(75.71%)、(75.00%)、(56.41%)、(86.89%)]及弹性成像单独诊断[(70.00%)、(77.14%)、(75.00%)、(58.33%)、(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7、14.469、22.183、13.235、8.663,P<0.05)。结论:乳腺小肿块患者进行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联合弹性成像诊断能够准确辨别良恶性,利于尽早发现早期乳腺癌。

蓝莓花青素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蓝莓花青素(Blueberry anthocyanins,BA)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肾脏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PCI-32765 IC50腔注射链佐霉素(streptozocin,STZ)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250 mg/kg)、蓝莓花青素组低、中、高剂量组(100、200、300 mg/kg),连续灌胃4health 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s周后,处死小鼠;测定脏器指数,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AZD6738分子量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UN)含量;检测肝、肾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制作肝肾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BA显著降低了肝、肾脏器指数(P<0.05);抑制血清中ALT、AST活力(P<0.01),减低血清Scr、BUN含量(P<0.01);提高了肝肾组织中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性(P<0.05),降低了MDA含量;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BA减轻了这些器官的病理损伤,且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结论:BA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改善肝肾功能,对2型糖尿病造成的肝肾损伤也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作为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潜在功能性食品。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体会与思考

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外科治疗策略中, 淋巴结清扫范围、手术入路选择、肿瘤切除范围及消化道重建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尤其AEG术后消化道重建面临着诸多挑战。其消化道重建方式与切除范围相关。目前,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有Roux-en-Y吻合、空肠间置法及其衍生术式, 依据重建方式不同, 可分为管selleck INCB28060型吻合、线型吻合以及手工吻合。近端胃切除术后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主要有食管胃吻合、间置空肠和双通道吻合3类, 目前, 国内较常用的重建方式为双通道吻合。笔者基于间置管状胃及重建胃角抗反流的理念, 提出”Giraffe”吻合, 将人工胃底及His角下移, 保留Medicine storage更多的残胃, 显示了良好的胃排空及抗反流效果。本文中, 我们就AEG术后selleck激酶抑制剂消化道重建的方式选择和技术要点, 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体会, 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并提出, 复合的抗反流机制设计, 可能是未来抗反流重建方式设计的发展趋势, 包括基于保留胃体中部大弯侧的胃电起搏点以增加残胃排空能力、重建的胃底及His角抗反流屏障、间置管状胃发挥缓冲带作用的理念设计的”Giraffe”吻合等。

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联合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724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Watson for Oncology24(CA724)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和云南省新昆华医院收治的219例结直肠病变患者, 包括病理诊断结直肠癌149例、结直肠息肉70例, 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状态,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EA和CA724的水平。比较各组3项指标表达情况,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结果结直肠癌组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率(74.50%, 111/149)高于结直肠息肉组(22.86%, 16/70)和健康对照组(1.00%, 1/1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直肠癌组CEA阳性率(46.98%, 70/149)高于结直肠息肉组(40.00%, 28/70)和健康对照组(3.00%, 3/1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直肠癌组CA724阳性率(38.93%, 58/149)高于结直肠息肉组(32.86%, 23/70)和健康对照组(2.00%, 2/1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EPT9基因甲基化、CEA和CA724单独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95%CI 0.753~0.891)、0.788(95%CI 0.725~0.852)、0.689(95%CI 0.624~0.754)。SEPT9基因甲基化诊断结直肠癌的最佳临界Ct值为36.5, 灵敏度为www.selleck.cn/products/Rapamycin90.30%, 阳性预测值为84.68%, 均高于CEA和CA724;CEA诊断结直肠癌的最佳临界值为8.80 ng/ml, 特异度(77.50%)和阴性预测值(78.48%)均高于SEPT9基因甲基化和CA724;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界值取3项指标单项最佳临CL13900体内界值时的灵敏度(97.66%)、阳性预测值(93.98%)、阴性预测值(81.25%)、AUC(0.846, 95%CI 0.749~0.944)均较单项指标高。结论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血清CEA和CA724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 灵敏度和准确度高, 三者可以优势互补, 提高诊断效率, 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3D打印半肘关节型全肱骨假体的设计及功能评估

目的探讨新型3D打印半肘关节仿生型全肱骨假体的设计、手术要点及短期随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全肱骨切MLN8237配制除、3D打印辅助半肘关节型全肱骨假体置换术的8例肱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情况、肿瘤学预后、假体并发症及功能状态。8例患者中, 男性3例, 女性5例, 年龄5~37岁;骨肉瘤5例, 尤文肉瘤2例, 软骨肉瘤1例。结果假体生产周期为(9.8±2.7)d, 手术时间为(209±23)min, 术中出血量为(569±173)ml。术中假体植入顺利, 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桡神经麻痹和1例局部复发(行截肢术)。使用LARS人工韧带或疝补片重建肩关节和肘关节周围关节囊及肌腱韧带附着。术后屈肘活动度为(118±15)°(100~140°), 伸肘受限度为(11Medical Doctor (MD)±9)°(0~25°), 肩关节外展(28±12)°(15~50°), 肩关节前屈(26±9)°(15~40°)。术后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93量表功能评分为(24.1±1.5)分。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12~32个月), 7例患者无病生存, 1例带瘤生存。结论新型Puromycin3D打印半肘关节型全肱骨假体具有良好的围术期安全性, 可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 解决了全肘关节型假体尺骨髓内柄应力集中的问题, 降低了假体的远期磨损率和松动率。

口服阿替洛尔对比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口服阿替洛尔对比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在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 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及参考。方法全面搜索2GNE-140研究购买008年1月至2021年6月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平台(https://clinicaltrials.gov)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redox biomarker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万方数据中收录的相关文献,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 筛选出关于口服阿替洛尔对比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随机对照试验, 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为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 采用Stata 16软件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发表性偏倚检测(Egger’s检验)。结果最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阿替洛尔与口服普萘洛尔相比, 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3, 95%CI 0.84~1.02, P=0.110);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8, 95%CI 0.61~0.99, P=0.040), 其中支气管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等β2受体阻滞剂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5, 95%CIselleck HPLC 0.40~0.76, P0.001), 阿替洛尔组低于普萘洛尔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7, 95%CI 0.39~0.84, P=0.005),阿替洛尔组低于普萘洛尔组。敏感性分析显示, 排除任何1项研究后的结果与前述分析结果相比变化较小, 所得结论不变, 提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Egger’s检验显示, P=0.502, 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方面, 口服阿替洛尔对比口服普萘洛尔, 疗效相当, 前者总体不良反应更少(并可降低支气管相关、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复发率更低。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钙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钙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期指导患者后续治疗。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新辅助化疗,根据新辅助化疗后钙化状态的改变分为钙化减少组、钙化增加组、无变化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结果160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钙化减少48例,钙化增加32例,其余80例无变化。三组的年龄、乳腺密度、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病灶直径、化疗反应MP分级、病理分子分型、钙化分布、钙化形态比较,差异具有统Medicare Part B计学意义(P<0.05)。钙化增加组病灶直径>3 cm的患者占比Liraglutide研究购买为84.38%。钙化减少组化疗反应MP分级3~4级的患者占比为81.25%,钙化增加组化疗反应MP分级1~2级的患者占比为6Ipatasertib5.62%。钙化减少组PR阳性的患者占比为47.92%,钙化增加组HER2阳性的患者占比为50.00%。钙化减少组钙化分布仅在肿块内的患者占比为41.67%。钙化减少组钙化形态为细小多形性、细线或细线分支样的患者占比为75.00%。三组的DFS、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DFS、OS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钙化状态会发生改变,该变化与病灶直径、化疗反应MP分级、病理分子分型、钙化分布、钙化形态等有关,乳腺癌病灶直径越大,病理分子分型为HER2阳性出现钙化增加的可能性较大。钙化对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其能否作为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指标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同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single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Docetaxel溶解度 surgery,SP-VATS)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Chromatography Search Tool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术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7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SP-VATS术(SP-VATS组),31例行VAMT术(VAMT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总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与手术前后血清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血清氧化应激指标(P物质和皮质醇)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变化情况。结果 SP-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均小于VAMT组,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VAMT组(P<0.05)。术后1个月,SP-VATS组FVC、FEV1及MVV均高于VA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SPVATS组血清P物质、皮质醇、IL-6、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VA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VAT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VAM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P-VATS能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较小,GSK126分子量且能降低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远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远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9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组接受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与血清LEE011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51.02%,高于对照组telephone-mediated care的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tegrase抑制剂(χ~2=4.224,P=0.040);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P=0.049);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EA)与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3、8.92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65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确切,可取得更好的近远期疗效,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