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首次确诊的中晚期NSCLC患者124例,随访至2020年6月,记录患者治疗前1d化验血清白蛋白及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计算预后营养指数(PNI),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采用Cox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出现肺漏气的患者的PNI水平明显低于无肺漏气患者(P<0.05)。高PNI组四年死亡率为54.55%显著低于低PNI组的75.36%(P<0.05)。高PNI组患者中位OS为40个月,低PNI组患者中位OS为18个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得出,PNI、年龄CB-839说明书、吸烟、临床分期、胸腔积液及联合手术是影响中晚期NSCLC预后情况因素(P<0.05)。结论 在中晚期NSCLC中,低PNI、年龄≥65岁、存在胸腔积液、吸烟、Ⅳ期、不联合手术、咯血,均是NSCLC患者OSselleckchem SCH727965的影响因素,PNI在中晚期NSCLC预后评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OS的评估指标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Author: admin
薯莨提取物通过KTN1反义RNA 1对食管癌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
目的 研究薯莨提取物是否影响食管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10、20和30mg/L)浓度的薯莨提取物处理食管癌Eca109细胞,分别记为薯莨-L组、薯莨-M组、薯莨-H组,另以未加薯莨提取物的Eca109细胞作为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测定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克隆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1(P21)、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Transwell分析细胞迁移、侵袭,实Belumosudil分子量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KTN1反义RNA 1(KTN1-AS1)表达。在Eca109细胞中转染KTN1-AS1小干扰RNA(si-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KTN1-AS1),或转染KTN1-AS1过表达质粒(pcDNA3.1-KTN1-AS1)并使用薯莨提取物处理,观察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薯莨-L组、薯莨-M组、薯莨-H组Eca109细胞的抑制率[(1.06±0.21)%比(19.25±1.68)%比(38.57±3.69)%比(62.14±6.06)%]、P21、E-cadherin蛋白水平明显提高,细胞的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142.00±11.59)比(121.00±11.07)比(94.00±9.26)比(73.00±7.15)]、侵袭细胞数[(81.00±8.03)比(67.00±6.21)比(50.00±5.04)比(37.00±3.56)]、MMP-2蛋白表达量、KTN1-BarasertibAS1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KTN1-AS1明显增加Eca109细胞的抑制率[(1.04±0.17)%比(47.81±4.55)%]、E-cadherin、P2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迁移细胞数[(144.00±13.52)比(85.00±8.51)]、侵袭细胞数[(80.00±8.11)比(47.00±4.36)]、克隆形成数和MMP-2蛋白水平(P<0.05)。过表达KTN1-AS1能减弱薯莨提取物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 薯莨提取物通过下调食管癌细胞中KTN1-AS1的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
某院索拉非尼临床使用情况与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临床使用情况与对策分析。方法 选取赤峰市肿瘤医院肿瘤科2019年点击此处2月—2021年1月收治的33例肝癌与31例肾癌患者。所有患者服用索拉非尼治疗。观察患者疼痛、乏力、腹泻等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分级情况和对策分析,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的血清细胞因子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前肝癌患者与肾癌患者VEGF、HIF-1α、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肝癌患者与肾癌患者VEGF、HIF-1α、AF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肝癌患者VEGF、HIF-1α水平显著低于肾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AFP水平显著高于肾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15.63%)、胃肠道反应(20.31%)、皮疹红斑(21.88%)、手足综合征(23.44%)、疼痛(23.44%)、食欲减退(15.63%)更多、脱发(15.63%)、恶心呕吐(14.06%)、乏力(15.63%)为高发生率,腹泻(12.50%)、口腔黏膜受损(6.25%)、心肌梗死(1.56%)为低发生率。所有患者0级与Ⅰ级为52例、7例,占总数的81.25%、10.94%。Ⅱ级、Ⅲ级、Ⅳ级为2例、2例、1例占总数的3.13%、3.13%、1.56%。总体患者服用药物后不良率为18.75%genetic generalized epilepsies。结论 索拉非尼对降低患者VEGF、HIF-1α、AFP水平有显著的疗效,恶心呕吐、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皮疹、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发生率较高。
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54例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4.10±12.96岁,男女比例2.1:1,艾滋病合并淋巴瘤的患者最多(28.25%)seed infection;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8%、62.13%、55.3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恶性肿瘤类型、年龄、性别、医保类型、确诊合并艾滋病后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是否放疗、有无遵医嘱离院等患者的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入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自费比例以及有无遵INCB018424分子量医嘱离院是影响患者生存IDN-6556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艾滋病容易合并淋巴瘤、肺癌、宫颈癌。患者在医院接受抗肿瘤疗程不足。
2018—2020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河南省治疗肺癌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探讨在国家医GSK1120212试剂疗保险政策影响下EGFR-TKI使用情况的变化,为其规范管理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河南省药品招标采购平台,对2018—2020年河南省EGFR-TKI品种、规格、采购数量、金额等进行统计,结合我省某三甲医院近3 a来EGFR-TKI使用数据,对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 DDDs)、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 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省EGFR-TKI品种从2018年的6种/10个品规增长至2selleck抑制剂020年的8种/12个品规;销售总金额从2018年的约3.0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约10.49亿元;奥希替尼在所有蛋白激酶抑制剂类药物中增长最为迅速,2020年DDDs值已升至第1位;吉非替尼DDC下降最为明显,且B/A值连续2 a≥3.0,其药品价格与利用率最佳;阿美替尼与安罗替尼的B/A值最低,均<1.0。结论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我省本类药品价格下降较明显,临床可使用品种日Precision Lifestyle Medicine趋广泛,符合临床个体化治疗的科学发展方向。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组织学亚型的临床病理意义及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组织学亚型的临床病理意义以及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切除的1 247例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组织学亚型分级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分析组织学分级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不同组织类型和分级的PTMC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是否伴有桥本甲状腺炎AMG510试剂、AJCC分期、肿瘤多灶性、腺叶外受累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亚型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高级别亚型(62.64%)>经典乳头型(42.82%)>滤泡型(30.40%)>低级别亚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以下、肿瘤直径≥5 mm、肿瘤多灶性以及高级别组织学亚型是PTMAnti-microbial immunityC发生淋巴Fulvestrant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TMC中滤泡亚型则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PTMC组织学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且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评估其组织形态分级对临床治疗策略具有帮助。
华蟾毒精靶向KATNB1抑制肿瘤细胞微管形成和有丝分裂
华蟾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中药, 但其抗肿瘤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阐明华蟾素活性成分华蟾毒精 (cinobufagin, CBG) 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靶标及分子机制。应用碘化丙啶 (PI) DNA染色法分析CBG对肿瘤细胞周期的作用; 通过胸苷同步化细胞至有丝分裂时期, 微管及中心粒染色法表征CBG对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采用体外微管聚合实验、微管单体Medical social media/聚体分离实验及微管α-tubulin荧光标记法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评价CBG对微管聚合的作用; 通过基因Z-VAD-FMK浓度编辑技术CRISPR/Cas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aclitaxel(Taxol).html9建立微管切割蛋白Katanin调节亚基B1 (KATNB1) 敲除的肿瘤细胞, CCK-8法考察CBG对野生型和敲除细胞抑制作用的差异; 利用化学生物学的技术方法研究CBG和KATNB1的直接结合; 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检测CBG对KATNB1蛋白和mRNA的调控。结果发现, CBG阻滞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于G_(2)/M期; 诱导中心粒异常增生, 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 体内外的微管形成实验表明CBG显著抑制微管蛋白聚合; KATNB1敲除后缓解了CBG对HCT116细胞的抑制作用, 表明KATNB1是CBG抗肿瘤的重要靶标; 进一步发现CBG与KATNB1结合并减少其蛋白水平, KATNB1突变能阻断两者结合及CBG的这种作用。以上结果表明, CBG靶向微管切割蛋白KATNB1抑制微管聚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
心可舒片联合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及焦虑抑郁程度的影响
目的 β-lactam antibiotic探讨心可舒片联合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血压、血压变异性(BPV)及焦虑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2级伴有焦虑抑郁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治疗,4片/次,3次/d口服,持续4周。比较2组服药前后血压、BPV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服药4周后2组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AG-221小鼠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服药前[对照组:(123±27)mmHg(1 mmHg=0.133 kPa)比(151±37)mmHg、(81±14)mmHg比(92±22)mmHg、(112±22)Docetaxel分子式mmHg比(131±29)mmHg、(65±18)mmHg比(78±15)mmHg;观察组:(122±24)mmHg比(153±35)mmHg、(80±16)mmHg比(94±30)mmHg、(110±23)mmHg比(129±30)mmHg、(64±20)mmHg比(79±22)mmHg](均P<0.05)。服药前后2组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4周后,2组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均低于服药前(均P<0.05)。服药前2组间BPV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药4周后观察组nSBP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4周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服药前和对照组[(48±4)分比(58±10)、(53±6)分;(49±4)分比(55±8)、(5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服药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心可舒片联合降压治疗能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压水平,改善BPV,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MMP-14、HSP27、miR-26a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4,MMP-14)、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微小RNA-26a(microRNA-26a,miR-26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进行根治术标本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50例,取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MMP-14、HSP27表达,RT-PCR检测miR-26a表达,统计学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肠癌组织中MMP-14、HSP27、miR-26a表达相关性。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MMP-14、HSP27表达较高,miR-26a表达较低(P<0.05)。与肿瘤最大径≤3 cm患者相比,肿瘤最大径>3 cm患者MMP-14、HSP27表达较高,miR-26a表达较低(P<0.05);与Ⅰ+Ⅱ期相比,Ⅲ+Ⅳ期患者MMselleck AdezmapimodP-14、HSP27表达较高,miR-26a表达较低(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MP-14、HSP27表达较高,miR-26a表达较低(P<0.05);与高、中分化患者相比,低分化患者MMPlung immune cells-14、www.selleck.cn/products/pf-07321332HSP27表达较高,miR-26a表达较低(P<0.05)。结肠癌组织中MMP-14、HSP27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455,P=0.001);结肠癌组织中MMP-14、miR-26a呈负相关(r=-0.673,P=0.001);结肠癌组织中HSP27、miR-26a呈负相关(r=-0.548,P=0.001)。结论 MMP-14、HSP27、miR-26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现异常表达,三者表达变化与结肠癌组织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并且三者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表明在结肠癌发生演进过程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
MMP-14、HSP27、miR-26a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4,MMP-14)、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微小RNA-26a(microRNA-26a,miR-26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进行根治术标本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50例,取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MMP-14、HSP27表达,RT-PCR检测miR-26a表达,统计学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肠癌组织中MMP-14、HSP27、miR-26a表达相关性。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MMP-14、HSP27表达较高,miR-26a表达较低(P<0.05)。与肿瘤最大径≤3 cm患者相比,肿瘤最大径>3 cm患者MMP-14、HSP27表达较高,miR-26a表达较低(P<0.05);与Ⅰ+Ⅱ期相比,Ⅲ+Ⅳ期患者MMselleck AdezmapimodP-14、HSP27表达较高,miR-26a表达较低(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MP-14、HSP27表达较高,miR-26a表达较低(P<0.05);与高、中分化患者相比,低分化患者MMPlung immune cells-14、www.selleck.cn/products/pf-07321332HSP27表达较高,miR-26a表达较低(P<0.05)。结肠癌组织中MMP-14、HSP27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455,P=0.001);结肠癌组织中MMP-14、miR-26a呈负相关(r=-0.673,P=0.001);结肠癌组织中HSP27、miR-26a呈负相关(r=-0.548,P=0.001)。结论 MMP-14、HSP27、miR-26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现异常表达,三者表达变化与结肠癌组织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并且三者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表明在结肠癌发生演进过程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