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43-3p靶向LASP1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研究

背景肿瘤远处转移作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一大危险因素,常常导致治疗失败。因此,亟需探索针对肿瘤转移新的治疗靶点以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目的 探讨miR-143-3p能否通过靶向LASP1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靶向于LASP1的miRNAs,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miRNAs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LASP1与mi RNAs的相关性。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3-3p和LASP1之间的靶向互作关系。以胃癌MGC-803细胞系为实验对象,分别转染miR-143-3p模拟物、抑制剂及其阴性对照,据此将实验分为miR-143-3p模拟物对照组(miR-143-3p mimic NC)、miR-143-3p模拟物lifestyle medicine组(miR-143-3p mimic)、miR-143-3p抑制剂对照组(miR-143-3p inhibitor NC)和miR-143-3p抑制剂组(miR-143-3p inhibitor)。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测定各组MGC-803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转染后MGC-803细胞中LASP1的m 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B)检测MGC-803细胞中LAS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miR-143-3p可能靶向于LASP1,二者相关性为r=-0.284(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一步证实LASP1是miR-143-3p的一个直接靶基因(P<0.01)。Transwelselleck Dolutegravirl侵袭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证实mEmpagliflozin使用方法iR-143-3p对胃癌MGC-80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qRTPCR实验结果显示miR-143-3p mimic组的LASP1的表达水平低于miR-143-3p mimic NC组(P<0.01),而miR-143-3p inhibitor组的LASP1的表达水平高于miR-143-3p inhibitor NC组(P<0.05)。此外,WB与qRT-PCR的实验结果相一致。结论 mi R-143-3p可通过靶向下调LASP1,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蛹虫草抗非小细胞肺癌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采用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蛹虫草抗非小细胞肺癌药效作用的潜在机制。以Balb/c裸鼠构建人肺癌荷瘤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模型组与顺铂组,冬虫夏草低、中、高剂量组,蛹虫草低、中、高剂量组中移植瘤裸鼠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及抑瘤率,以评价蛹虫草对肺癌生长的影响。收集移植瘤裸鼠血清样本,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仪器进行检测,运用SIMCA 13.0软件开展血清代谢轮廓比较,采用Metaboanalyst 5.0探究相关代谢通路。药效学数据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蛹虫草高剂量组和顺铂组裸鼠的肿瘤体积与肿瘤组织质量显著减小(P<0.05或P<0.01)。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蛹虫草组与模型组裸鼠血清的代谢轮廓具有明显差异,其内源性代谢物含量受不同程度地调整,初步鉴定出42个差异代谢物及7条代谢通路。综上,蛹虫草能够Immune signature显著抑制人肺癌移植瘤裸鼠肿瘤的生长,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氨酰-tRNA合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及氮代谢等通路密切相关。该研究从代谢物角度阐释了蛹虫草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PEG300核磁,为蛹虫selleck HPLC草抗肿瘤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灌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背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不良结局严重危害母儿健康,目前临床指标早期预测能力有限。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提供胎盘灌注定量指标,为早期预测不良结局提供可能。目的 探索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定量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血管灌注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中心常规超声检查并应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评估胎盘灌注的孕晚期(28-32周)孕妇。应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观察各组胎盘的血流灌注情况、定量指标血管化指数(VI)、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期期末血流速度比(S/D),孕妇的血压值,并随访妊娠结局至产后1个月,低体重Torin 1新生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作为不良妊娠结局。分析以上指标对不良结局的敏感性、特异性,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各临界值。结果 纳入正常组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of pregnancy,HDP)组52例[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GHT)35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12例,子痫(eclampsia)5例]。HDP组低体重新生儿7例、胎儿窘迫10例和新生儿窒息6例,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均<0.05)。SMI胎盘灌注图显示,HDP组孕妇胎盘内绒毛血管管径粗细不均、走行不VE-822规则,仅显示靠近表面的初级、次级绒毛血管,未显示子宫螺旋动脉及其分支。与正常组比较,GHT组、PE组、子痫组的胎盘VI值依次为10.2、7.0、4.1(P<0.05)。正常组与GHT组、PE组和子痫组的S/D比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SBP、DBP、S/D、VI等4指标及联合应用,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ROC-AUC(Myoglobin immunohistochemistry95%CI)分别为0.740(0.569~0.911)、0.719(0.452~0.972)、0.698(0.434~0.959)、0.769(0.545~0.969)、0.863(0.782~0.951)。其中联合应用诊断效能较高。结论 孕晚期运用SMI技术可以定量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血管指数(VI)对预测不良妊娠结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中医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目的:总结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医治疗优势人群特征。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158例经过中医治疗的Ⅳ期NSCLC患者,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收集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影响因素。INCB28060作用结果:158例患者分为中医治疗优势人群组75例、中间人群组34例和劣势人群组49例。3组患者吸烟史、病理类型、分期、肝转移、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时间、中成药治疗及辨证汤剂治疗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优势人群组与中间人群组比较,病理类型、分期、肝转移、靶向治疗和辨证汤剂治疗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ternational Medicine(P<0.05),优势人群组AG-221纯度与劣势人群组比较,中医药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癌、ⅣB期、无肝转移、接受靶向治疗、服用中医药时间长、接受辨证汤剂治疗的患者更易从中医治疗中获益。

ERAS理念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加速外科康复(ERAS)理念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期干预,研究组按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42±2.77)h、下床活动时间(23.19±3.41)h、尿管留置时间(4.15±2.06)h、引流管留置时间(1.79±0.51)d、术后住院时间(5.14±0.6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8.19±2.05)h、(26.41±4.50)h、(7.01±3.13)h、(3.25±1.07)d、(6.37±0.5点击此处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24、48、72 selleck合成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肺不张或感染、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ERABiological kineticsS理念进行干预,可明显改善术后疼痛,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肺不张或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的有效途径。

迭合于实体肿瘤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迭合于实体肿瘤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血液科自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诊的30例迭合于实体肿瘤的恶性血液病(恶性血液病为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CH-223191析。以总生存时间(OS)作为预后评价标准,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对几种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血液肿瘤中位发病年龄为70岁,常见类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多发性medial temporal lobe骨髓瘤。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实体肿瘤类型、两种肿瘤之间发病间隔、染色体核型等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无关,而血液肿瘤类型、ECOG寻找更多评分与患者总生存时间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液肿瘤类型和ECOG评分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迭合于实体肿瘤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白血病、ECOG评分≥3分的患者预后较差,总生存时间较短。患者自身遗传易感性、放化疗后骨髓损伤、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为此类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乙酰辅酶A羧化酶1对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及U373中ACC1的表达;构建ACC1过表达质粒载体,将过表达ACC1质粒载体瞬时转染至U87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U87细胞中ACC1表达情况;MTT实验检测过表达ACC1对U87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ACC1对U8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ACC1对U87细胞划痕愈合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GSK J4作用和U373相比,U87细胞中ACC1表达较低;ACC1过表达抑制U87细胞增殖(P<0.01);ACC1过表达抑制U87细胞迁移、侵袭和划痕愈合能力(P<0.01);ACC1过表达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波形蛋physiological stress biomarkers白(viment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表达下调(P<0.01),凋亡抑制蛋白BcINCB018424l-2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cyclin D表达下调(P<0.01),p-STAT3蛋白表达下调(P<0.01),细胞周期蛋白P21表达上调(P<0.01)。结论 过表达ACC1可能通过抑制STAT3活性,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配合胸腔镜手术在早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配合胸腔镜手术在早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早期肺癌患者60例,按screening biomarkers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胸腔镜手术,研究组采取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配合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切缘阳性率、创伤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心肺功能[每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肿瘤相关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161.55±40.31)mL购买Entinostat、(157.22±35.21)min、(4.53±1.26)d、(15.27±4.02)d、(6.90±0.46)个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08.67±26.83)mL较少,手术时间(136.43±30.19)min、胸腔引流时间(2.82±0.90)d、住院时间(11.34±2.58)d较短,淋巴结清扫数目(7.45±0.50)个较多(P<0.05);两组切缘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1d、3d、5d血清IL-6、IL-8、Cor、CRP较低(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SV、LVEF、FVC、MVV高于术前,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较高,血清VEGF-C、TSGF、EGFR低于术前,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较低(P<0.05);两组术后3个月FACT-L量表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关系、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的关注情况评分高于术前,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较高(P<0.05);与对照组26.67%(8/30)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RepSox采购率6.67%(2/30)较低(P<0.05)。结论: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配合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可显著优化手术情况,抑制肿瘤生长,避免切缘阳性,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MiR-24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分析MiR-24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人肺癌A549细胞分为观察组(MiR-24拟似物)selleck Gefitinib-based PROTAC 3、抑制组(MiR-24抑制物)和对照组,培养0、12、24和48 h; MTT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MiR-24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4对肺癌A549相关因子(MMP-2和MMP-9)mRNA和蛋白Bioglass nanoparticles表达的影响。结果:0 h时,观察组和抑制组的增殖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24和48 h,观察组的细胞增殖活力低于抑制组(P<0.05);观察组的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和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5),且对照组低于抑制组(P<0.05);观察组的MMP-2CB-839和MMP-9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5),且对照组低于抑制组(P<0.05)。结论:MiR-24可有效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有关。

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究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鹰潭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18年7月-202SB203580 NMR1年7月收治的妊DS-3201纯度娠期高血压AD biomarkers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8例和联合组38例。常规组给予单一的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联合组给予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水平、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联合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Hcy、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均低于常规组,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剖宫产、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给予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调节患者血清Hcy和胱抑素C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