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大流行促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进了各高校线上教学模式的发展。各种线上教学模式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和难以避免的缺点。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甚至到后疫情时代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医学寄生虫学是医学基础课,也是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相衔接的桥梁课程。传统的《PLX4032 MW医学寄生虫学》教学存在诸多教学困境和痛点,如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陈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针对这些困境,《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采用了多种创新思路和措施,包括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大纲与教材、采用创新教学模式、运用混合式教学工具、建立多维度教学评价方法等。本文总结了新冠肺炎KD025试剂疫情期间我国《医学寄生虫学》混合式教学的工具、平台、方式、效果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后疫情时代”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Category: Uncategorized
阿帕替尼联合长春瑞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MMPs及PTEN/HIF1α的影响分析
目的 本研究分析阿帕替尼联合长春瑞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PTEN/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厦门市第五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Baricitinib核磁组接受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帕替尼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MMPs、Fer-1体内PTEN及HIF1Biomechanics Level of evidenceα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2、MMP9、TIMP1和TIMP2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同时两组治疗后PTEN水平明显升高,HIF1α水平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MMPs、HIF1α以及PTEN蛋白水平。
真实世界中免疫与靶向药物治疗不可切除晚期肝癌降期转化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中免疫与靶向药物治疗不可切除晚期肝癌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Liraglutide核磁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第一医院2019年2月至2Galunisertib细胞培养020年10月收治的5例不可切除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免疫+靶向+局部等联合治疗方案,肿瘤达到转化标准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继续给予全身治疗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降期转化,术前全身治疗3~9个周期,患者耐受性较好。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61 min(200~320 min),术中出血量540 ml(200~800 ml),术中成分输血3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04 ml(0~580 ml)。常规病理显示不同比例的残存癌组织。随访时间22.2周(12~31周),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对于不可切除晚期肝癌患者,免疫与靶向联合局部治疗的降期转化策略值得期待。
WP1130通过下调β-catenin增强鼻咽癌细胞化疗敏感性
[目的]探讨WP1130与顺铂联合用药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CCK-Cell Biology8法检测鼻咽癌顺铂敏感细胞系HNE1和顺铂耐药细胞系HNE1/DDP的顺铂药物半抑制浓度(IC50),以及不同浓度WP1130对鼻咽癌细胞活力的影响;选取适当药物浓度处理细胞,两种鼻咽癌细胞系分别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DMSO)、DDP单药组(6μmol/L顺铂)、WP1130单药组(1.25μmol/L WP1130)以及DDP+WP1130联合用药组(6μmol/L顺铂+1.25μmol/L WP1130)。MTT法检测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鼻咽癌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鼻咽癌细胞侵袭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顺铂耐药HNE1/DDP与亲本HNE1鼻咽癌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情况以及不同药物处理对β-catenin的表达的影响。[结果]耐药HNE1/DDP细胞比亲本HNE1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提高了近5.7倍(5.17±0.33 vs 29.44±2.62,P<0.01)。β-catenin在HNE1/DDP细胞中的mRNA表达上调约3.4倍(1.00±0.26 vs 3ABT-199.44±0.39,P<0.01)。与空白对照组和单药组相比,顺铂+WP1130联合用药组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显著下调(HNE1:1.00±0.06 vs 0.78±0.07 vs 0.32±0.05,P<0.05;HNE1/DDP:1.01±0.05 vs 0.57±0.07 vs 0.39±0.07,P<0.05),顺铂+WP1Torin 1分子量130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 WP1130与顺铂联合用药可以通过下调β-catenin的表达增强顺铂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强鼻咽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收的40例行介入栓塞术后随访6个月预后不良的SAH患者临床资料,纳入预后不良组,另采集同期40例selleck Gefitinib行介入栓塞术后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的SAH患者临床资料,纳入预后良好组。阅读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导致SAH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高血压、Hunt-Hess分级、术后脑血管痉挛占比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占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H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f-06463922.htmlunt-Biomedical ResearchHess高分级、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是SAH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 <0.05)。结论 SAH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预后不良可能与合并高血压、Hunt-Hess高分级、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据此提出针对性干预方案,以便降低SAH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
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不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患者超声和病理学特点
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HT)与甲状腺癌(TC)的关系以及合并HT与不合并HT的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和病理学的不同特点。方法接受全甲状腺切除的甲状腺肿大患者613例。观察记录合并HT与不合并HT的甲状腺肿大患者术前超声和术中病理学特点。结果手术过程中组织病理学检查,HT患者92例,其中TC发生率为45.7%;而在非HT患者中TC发生率为29%(P<0.05)。所有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TC患者HT发生的概率为21.8%,非TC患者HTGSK126研究购买的发生率为11.9%(P<0.05)。术前细胞学穿刺检查,TC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非HT患者中TC的发生率(13.0%)(P<0.05)。HT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特点和非HT组相似(P>0.05),包括结节数量、回声质地、小钙化灶粗大钙化灶Novel PHA biosynthesis、晕征以及边缘规则程度。且甲状腺乳头状癌在两组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相似(P>0.05)。结论 HT和TC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HT可能诱导TC的发生。需要对HT患者进行随访,以防止其发生肿瘤变化。HT的存在似乎对恶性结节超声和组织病理学特性没有影响。对同时患有HT的TC患者可以采取相同的初始治疗方法。
经口机器人手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的适应证分析及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目的:探讨经口机器人手术(TORS)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适应证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TORS治疗的23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分为单纯TORS手术和TORS联合内镜或经颈手术。手术切口采取直接缝合或部分缝合。对术腔靠近selleckchem口咽平面以下有压迫气道风险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根据术腔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引流组8例,非引流组15例。23例患者中,17例肿瘤位于鼻咽顶水平及口咽下界水平之间,行单纯TORgenetic backgroundS手术切除肿瘤;1例肿瘤近颅底且上极和腮腺深叶边界不清行TORS联合经颈及内镜手术;5例瘤体超过鼻咽顶水平行TORS联合内镜手术。结果:仅1例术后术腔出血即行紧急止血,3例术后术腔积液即行穿刺及扩开排液。患者均未出现术腔感染、气道阻塞等并发症。引流组的切口及术腔愈合明显selleck抑制剂优于非引流组。结论:TORS对于大小和部位适合的咽旁间隙肿瘤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术腔积液是TORS术后常见并发症,对于术腔较大且向咽旁深部延伸或术腔的下方低于手术切口下方的肿瘤,术后放置经鼻负压引流管能够促进口咽黏膜切口及术腔的愈合,减少积液感染术腔并发症的发生。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骨髓趋化因子2预测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非复发性死亡的价值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和骨髓趋化因子2(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 CCL2)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非复发性死亡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12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均行allo-HSCT治疗,allo-HSCT术后1周采用放LGX818 IC50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髓CCL2 mRNA相对表达量。记录患者白血病类型、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度、移植前状态、抗胸腺球蛋白应用情况及共患病指数;术后随访3年,记录非复发性死亡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发生非复发性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TNF-α水平、骨髓CCL2 mRNA相对表达量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发生非复发性死亡的效能;根据血清TNF-α水平、骨髓CCL2 mRNA相对表达量最佳截断值,将123例患者分为TNF-α高表达组(≥1.65μg/L)69例和TNF-α低表达组(<1.65μg/L)54例,CCL2高表达组(≥0.65)55例和CCL2低表达组(<0.65)68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TNF-α高、低表达组及CCL2高、低表达组allo-HSCT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 血清TNF-α水平(HR=2.623,95%CI:2.215~3.437,P=0.019)、骨髓CCL2 mRNA相对表达量(HR=1.654,95%CI:1.313~1.997,P=0.037)是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发生非复发性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TNF-α水平、骨髓CCL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以1.65μg/L、0.65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发生非复发性死亡的AUC分别为0.785(95%CI:0.690~0.879,P<0.001)、0.661(95%CI:0.519~0.803,P=0.029),灵敏度分别为85.1%、79.5%,特异度分别为78.5%、71.4%;二者联合检Soil microbiology测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发生非复发性死亡的AUC为0.881(95%CI:0.802~0.960,P<0.001),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87.3%。123例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71.5%。TNF-α低表达组allo-HSCT术后3年生存率(83.3%)高于TNF-α高表达组(62.3%)(χ~2=5.677,P=0.027);CCL2低表达组allo-HSCT术后3年生存率(85.3%)高于CCL2高表达组(54.5%)(χ~2=5.889,P=0.021)。结论 血清TNF-α和骨髓CCL2是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发生非复发性死亡的影响因素,二者联合预测急性白血病allo-HSCT术后发生非selleck产品复发性死亡有一定价值;TNF-α、CCL2低表达者预后较好。
2017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与死亡现状及2011—2017年趋势分析
[目的]描述和分析2017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肺癌的发病、死亡特征,以及2011—2017年肺癌的流行趋势。[方法 ]对2017年内蒙古20个肿瘤登记点的数据进行整理,用Joinpoint统计软件分析2011—2017年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通辽VX-661市开鲁县、牙克石市、巴彦淖尔市临河区4个肿瘤登记地区肺癌的发病与死亡趋势,并计算肺癌中标发病(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标准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人口年龄标准化率(中标率和世标率)。[结果] 2017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粗率为56.77/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38.37/10万和43.76/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4.54%,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0.83%,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首位;肺癌死亡粗率42.11/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28.48/10万、33.16/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3.19%,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7.49%,居全部恶性肿瘤死亡首位。其中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城市均高于农村,男性均高于女性。2011—2017年内蒙古4个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中标率AAPC为-1.8%,死亡中标率AAPC为0.9%,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肺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女性死亡中标率从2011年的21.44/10万下降至2017年的16.44/10万,AAPC为-5.1%(P<0.05)。从年龄别趋势来看,2011—2017年30~44岁年龄组肺癌发病中标率以每年5.5%的趋势在下降(P<0.0Galunisertib生产商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1—2017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呈现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的特征,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应加强男性、中老年人群的肺癌防控,从而有效降低肺authentication of biologics癌的发病和死亡。
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在肺癌骨转移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PINP)在肺癌骨转移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6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5例肺癌无骨转移患者纳入无骨转移组,53例肺癌伴骨转移患者纳入骨转PCI-32765价格移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治疗Genetics behavioural前ALP、N-MID、TPINP水平以及治疗后肺癌患者ALP、N-MID、TPINP水平变化,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对不同骨代谢指标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进行比较E-616452说明书,并观察不同临床疗效患者的骨代谢指标水平以及不同骨代谢指标水平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前肺癌患者ALP、N-MID、TPI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骨转移组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 <0.05); ALP、N-MID、TPINP诊断肺癌患者骨转移的AUC分别为0.727、0.725、0.895,TPINP诊断AUC明显大于ALP、N-MID(P <0.05),ALP、N-MID、TPINP诊断最佳临界值分别为95.28 U/L、16.56μg/L和69.94μg/L;治疗后有效组患者ALP、N-MID、TPI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有效组患者ALP、N-MID、TPINP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P <0.05); TPINP≥69.94μg/L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差于TPINP <69.94μg/L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LP、N-MID、TPINP均可作为肺癌骨转移诊断、疗效评估的有效指标,TPINP还可用于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