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蟾毒精靶向KATNB1抑制肿瘤细胞微管形成和有丝分裂

华蟾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中药, 但其抗肿瘤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阐明华蟾素活性成分华蟾毒精 (cinobufagin, CBG) 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靶标及分子机制。应用碘化丙啶 (PI) DNA染色法分析CBG对肿瘤细胞周期的作用; 通过胸苷同步化细胞至有丝分裂时期, 微管及中心粒染色法表征CBG对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采用体外微管聚合实验、微管单体GSK J4 IC50/聚体分离实验及微管α-tubulin荧光标记法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评价CBG对微管聚合的作用; 通过基因OIT oral immunotherapy编辑技术CRISPR/Cas购买E70809建立微管切割蛋白Katanin调节亚基B1 (KATNB1) 敲除的肿瘤细胞, CCK-8法考察CBG对野生型和敲除细胞抑制作用的差异; 利用化学生物学的技术方法研究CBG和KATNB1的直接结合; 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检测CBG对KATNB1蛋白和mRNA的调控。结果发现, CBG阻滞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于G_(2)/M期; 诱导中心粒异常增生, 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 体内外的微管形成实验表明CBG显著抑制微管蛋白聚合; KATNB1敲除后缓解了CBG对HCT116细胞的抑制作用, 表明KATNB1是CBG抗肿瘤的重要靶标; 进一步发现CBG与KATNB1结合并减少其蛋白水平, KATNB1突变能阻断两者结合及CBG的这种作用。以上结果表明, CBG靶向微管切割蛋白KATNB1抑制微管聚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

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组织学与CT表现特点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组织学与CT表现特点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CT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的患者128例,根据病理分为AIS患者24例,MIA患者45例,IAC患者59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skin immunityCT整体征象、实性成分CT征象及CT定量指标,并分析CT定量指标对IA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患者“毛.刺”征、“空泡”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肺瘤界面清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afilomycin A1体外P<005);三组患者实性成分CT征象中位.置、与磨玻璃间分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实性成分个数、形态、边.缘毛刺、“分叶”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CT定量指标的总体平均大小、平均实性大小、实性占比.、实性成分平均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CT定量指标平均结节大小、平均实性成分大小、实性成.分占比、.实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gsk126.html性成.分平均C.T值评估IAC的AUC分别为0836、0854、0782、0928。结论CT诊断有助于判定肺腺癌患者磨玻璃结节的具体性质及形态,有助于综合性判断病灶。

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2 cm浸润性肺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2 cm的浸润性肺腺癌的临床治疗结果,探索影响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且直径≤2 cm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SBE-β-CD半抑制浓度手术策略分为肺叶切除术组(肺叶组)和肺段切除术组(肺段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采Education medical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肺叶组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3%与96.2%,肺段组3年、5年总生存率均为98.8%(P=0.159);肺叶组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9%、89.0%,肺段组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为94.1%(P=0.071)。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淋巴结阳性是术后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AZD1152-HQPA供应商危险因素(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直径≤2 cm的浸润性肺腺癌行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与预后。

基于动态增强MRI影像组学评分和激素受体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不敏感的价值

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DCE-MRI)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和激素受体状态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不敏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28例行乳腺癌NAC治疗的女性病人,平均年龄(49.2±10.0)岁。128例病人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0例(疗效敏感者47例,疗效不敏感者43例)和测试集38例(疗效敏感者15例,疗效不敏感者23例)。基于DCE-MRI影像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Infectious Agents算模型的Radscore。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训练集和测试集中临床病理指标[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寻找更多体-2(HER-2)和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AZD9291采购病理指标和Radscore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建立联合模型和列线图。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应用决策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在训练集中,ER和PR在疗效敏感与不敏感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未得到测试集的验证(均P>0.05)。在训练集中,联合模型预测NAC不敏感的AUC值和准确度分别高于影像组学模型约3.8%和3.1%。在测试集中,联合模型预测NAC不敏感的AUC值高于影像组学模型,其较后者提高了约2.3%,但两者的准确度相同。在基于ER、PR和Radscore构建的联合模型列线图中,Radscore得分最高,其次是ER和PR。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的临床获益高于影像组学模型。结论 基于DCE-MRI的Radscore和ER、PR构建的联合模型列线图能够较好地预测NAC疗效不敏感。

基于GEO数据库研究结肠癌的生物标志物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结肠癌中的关键基因,为结肠癌分子生物研究及早期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选择编号为GSE10950、GSE74602和GSE110224的基因芯片,利用R语言下载评估芯片质量,对样本进行规范化处理并筛选出差异基因(DEG),通过TCGA下载结肠癌的表达数据,验证DEG的准确性,通过DAVID在线网站对DEG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在线网站得到RepSox半抑制浓度DEG的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出枢纽基因(hub基因),Oncomine数据库从基因层面验证delayed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hub基因的表达,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hub基因在结肠癌中的突变情况,最后通过UALCAN及TCGA数据库评估hub基因在结肠癌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 通过GEO数据库共筛选出结肠癌132个DEG,经TCGA数据库验证后最终得到131个DEG,其中表达下调DEG 78个,表达上调DEG 53个,通过STRING、Cytoscape筛选出10个hub基因,选取排名靠前的DTL等4个hub基因进一步分析,最终证明了DTL、CCNA2、BUB1、KIF23基因在结肠癌中的高表达并可能作为早期诊断结肠癌的标志物。结selleck化学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筛选出结肠癌的关键基因,并证明蛋白编码基因DTL、CCNA2、BUB1、KIF23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结肠癌的生物标志物。

miR-206通过靶向GREM1调节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

目的 探讨miR-206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鼻咽癌细胞株(NP69、CNE2、HNE1、6-10B及5-8F)中miR-206的表达水平,然.后选择miR-206表达水平较低的鼻咽癌细胞株HNE1和CNE2作为实验对象,将每株细胞均分为两组:NC组和miR-206 mimics组,分别转染无意义序列NC和miR-206 mimics。采用MTT法、细胞集落克隆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使用公共数据库GEPIA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es)分析Gremlin1 (GREM1)在人鼻咽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鼻咽癌细胞中N-catenin、Vimentin及GREM1蛋白表达量,采用qRT-PCR检测鼻咽癌细胞GREM1 mRNA的表达水平。使用生物信息学网站CoGeMiR、MicroRNAdb预测miR-206可能的靶基因,采用Transwell Boyden小检测过表达GREM1对鼻咽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鼻咽癌细胞HNE1、CNE2中,miR-206 mimics组细胞存活率、克隆细胞集落数目、细胞迁移数目,N-caten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均低于NC组(P<0.05)。GREM1在人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mselleck抑制剂iR-206 mimics组的GREM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NC组下调genetics polymorphisms(3-Methyladenine价格P <0.05)。生物信息学网站CoGeMiR、MicroRNAdb预测miR-206与GREM1 mRNA存在结合位点。过表达GREM1后鼻咽癌HNE1、CNE2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P<0.05)。结论miR-206对鼻咽癌细胞株HNE1、CNE2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化(EMT)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其对GREM1表达的调控有关。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广藿香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广藿香治疗胃癌的活性成分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TCMSP平台筛选和文献挖掘收集广藿香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胃癌的靶点,利用R语言编程将化合物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应用String数据库、R语言编程结合Cytoscape软件构建胃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分析。应用Metascape网站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Captisol IC50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DS软件对广藿香活性成分与胃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广藿香中含有7个主要活性成分,对应胃癌的143个靶点,主要通过AKT1、IL-6、EGFR、MMP9、VEGFA、CASP3、MARK1等关键靶点发挥疗效,主要作用途径为癌症途径、IL-17信号通路、铂耐药、NF-κB信Panobinostat供应商号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至少有5个活性成分可与核心靶点AKT1相互作用,其中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与AKT1的结合最为稳定。结论 广藿香治疗胃癌具有多靶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点和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

微秒脉冲电场联合EPA对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

针对当前电化学疗法中使用的传统化疗药物对人体正常组织毒副作用较大,中药成分对人体毒副作用小但作用效果弱等问题,选用中药单体成分二十碳五烯酸selleck产品(EPA)作为抗癌药物,探CL 318952试剂究微秒脉冲电场对EPA细胞毒性效果的促进作用,以及两者联合作用对肺癌A-549细胞的毒性效果。首先研究不同场强的脉冲电场作用下细胞膜通透性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的药物浓度(50~1 000μmol/L)、电场强度(750~2 000 V/cm)对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PI染色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然后根据检测结果筛选用于后续实验的电场强度区间为1 000~1 500 V/cm,EPA浓度区间为100~/场联合EPA对A-549细胞毒性效genetic monitoring果的实验研究,并且对脉冲电场联合EPA共同作用后培养24 h(48 h)时A-549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微秒脉冲电场能够显著增强EPA对A-549细胞的毒性效果,并且EPA浓度为300μmol/L时,脉冲电场和EPA的联合作用效果最佳。微秒脉冲电场对EPA细胞毒性的增强效果可达40%以上,为后续中药成分干预癌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促进手段。

乳酸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在氧气充足时, 肿瘤细胞会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并将大量丙酮转化为乳酸。这种有氧糖酵解现象被称为Warburg效应 (Warburg effect)。而产物乳酸作为癌细胞改造微环境的重要工具, 促进肿瘤侵袭与转移, 并通过诱导和招募免疫抑制相关细胞和分子, 有利于肿瘤发生发展。乳酸通过单羧酸转运蛋白从癌细胞流出并防止胞内酸化, 可抑制T淋巴细胞和NK (natural killer) 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并促进树突细胞 (dendritic cells, DCs) 向分泌白介素10的耐受性DCs分化。此外, 通过组behaviour genetics蛋白赖氨酸残基的乳酸化修饰, 乳酸可促进巨噬细胞向M2样表型极化, 从而抑制肿瘤微环境内的免疫反应。本综述从乳酸代谢过程、乳酸对免疫细Navitoclax配制胞的影响等方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repsox.html面系统地阐释了乳酸作为免疫抑制分子的作用。此外, 揭示了组蛋白乳酸化修饰在乳酸调节细胞代谢和功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并探索了靶向乳酸代谢过程中的潜在靶点用于癌症治疗的可能性, 最终提出通过抑制糖酵解途径和乳酸生成与转运的相关蛋白的肿瘤免疫联合治疗策略。

乳酸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在氧气充足时, 肿瘤细胞会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并将大量丙酮转化为乳酸。这种有氧糖酵解现象被称为Warburg效应 (Warburg effect)。而产物乳酸作为癌细胞改造微环境的重要工具, 促进肿瘤侵袭与转移, 并通过诱导和招募免疫抑制相关细胞和分子, 有利于肿瘤发生发展。乳酸通过单羧酸转运蛋白从癌细胞流出并防止胞内酸化, 可抑制T淋巴细胞和NK (natural killer) 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并促进树突细胞 (dendritic cells, DCs) 向分泌白介素10的耐受性DCs分化。此外, 通过组behaviour genetics蛋白赖氨酸残基的乳酸化修饰, 乳酸可促进巨噬细胞向M2样表型极化, 从而抑制肿瘤微环境内的免疫反应。本综述从乳酸代谢过程、乳酸对免疫细Navitoclax配制胞的影响等方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repsox.html面系统地阐释了乳酸作为免疫抑制分子的作用。此外, 揭示了组蛋白乳酸化修饰在乳酸调节细胞代谢和功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并探索了靶向乳酸代谢过程中的潜在靶点用于癌症治疗的可能性, 最终提出通过抑制糖酵解途径和乳酸生成与转运的相关蛋白的肿瘤免疫联合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