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动Adezmapimod MW态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CEUS-TIC)定量分析对复发性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肝癌切除术后的159例复发性小肝癌患者197个病灶,经病理确诊,患者均接受CEUS检查,以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分析恶性组和良性组CEUS参数以及各时相灌注模式等差异,并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动态CEUS-TIC定量参数对复发性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计算敏感度、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CEUS显示良性病灶84个,恶性病灶113个,CEUS对恶性病灶诊断的准确率为85.61%(113/132);恶性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等增强开始时间以及低增强开始时间显著短于良性组(t=4.929, t=11.231, t=5.400, t=9.652, P<0.05);两组动脉期不同时相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00, P>0.05),恶性组门脉期高增强或等增强以及延迟期低增强比例sandwich bioassay显著高于良性组(Z=2.280, Z=2.160, P<0.05);始增时间、达峰时间、等增强开始时间和低增强开始时间各参数联合诊断的特异度(92www.selleck.cn/products/azd9291.30%)和AUC(0.942)高于各参数单一诊断的特异度(66.20%、75.40%、43.10%、84.60%)和AUC(0.767、0.808、0.710、0.838)。结论:动态CEUS-TIC定量分析对复发性小肝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是一种简单、可行的诊断复发性小肝癌的检查方法。
Category: Uncategorized
长链非编码RNA诊断膀胱癌预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目的构建基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膀胱癌(BLCA)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下载BLCA的lncRNA表达数据及临床信息, 利用单因素Cox回归评估每个lnHNF3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3cRNA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 将经多重比较校正P值0.01的lncRNA作为候选预测变量, 再在训练队列中通过最小化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多因素逐步Cox回归等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同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该模型。统计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tROC)曲线下面积以及Harrel C指数。并将患者预测模型风险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 通过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建立基于13个lncRNA获悉更多的BLCA预后模型, 其中LINC01465、ARHGAP5-AS1、ZFHX4-AS1、MAFG-AS1为预后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32、0.16、0.06、0.20), 其余为保护因素(β值均0);该预测模型在完整队列中第1年、第3年、第5年OS的t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82、0.80, Harrell C指数为0.74。校正包括年龄和肿瘤分期在内的混杂因素发现, 该模型风险评分为BLCA患者总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风险比为4.05, P0.001)。高风险和低风险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显示, 高风险组年龄较低风险组年龄大(70.0 岁66.1岁, P0.001)、非乳突型患者较多[74.2%(147/202)比61.2%(123/202), P=0.005]、高分期患者较多[Ⅳ期患者为37.6%(76/202)比2selleckchem8.0%(56/202), P0.001]、高级别肿瘤较多[98.0%(198/202)比92.0%(183/202), P=0.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13个lncRNA的膀胱癌预后模型, 该模型可为临床决策和患者咨询提供参考价值。
基于~(99)Tc~m标记纳米抗体的SPECT/CT显像探测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99Tcm标记抗severe deep fascial space infections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纳米抗体(NM-01)的SPECT/CT显像探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PD-L1表达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确诊为NSCLC且未经治疗的患者14例[男11例, 女3例, 年龄(61.9±11.0)岁]。用放射性核素99Tcm标记NM-01, 患者注射99Tcm-NM-01[剂量为(359.1±68.VX-765体内0) MBq]后2 h进行定量SPECT/CT显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D-L1阳性和PD-L1阴性患者的SUVmax差异,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原发灶SUVmax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结selleck SBE-β-CD果 14例患者中, PD-L1阳性6例, PD-L1阴性8例。99Tcm-NM-01在肝、肾中有明显摄取, 在脾和骨髓中也有轻微摄取。99Tcm-NM-01注射后2 h原发灶的SUVmax为4.69±1.88, 转移灶的SUVmax为2.04±1.32。PD-L1阳性患者原发灶的SUVmax明显高于PD-L1阴性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99±1.99和3.72±1.10;t=5.98, P=0.039);但2组间转移灶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1.03和2.35±1.46;t=-1.77, P=0.084)。原发灶的SUVmax与PD-L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48, P=0.042)。结论 99Tcm-NM-01能够显示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的PD-L1表达水平。
超声造影TIC定量参数在乳腺癌分期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与其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TNM分期分为中Lapatinib体内实验剂量早期组和晚期组。比较两组TIC相关参数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TIC相关参数对乳腺癌分期的评估效能。结果 晚期组TIC相对上升斜率、达峰强度、曲线下面积大于中早期组,TIC相对达峰时间短于中早期组(P<0.05)。晚期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2、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阳性表达等均高于中早期组(P<0.05)。TIC相对上升斜率、Empagliflozin半抑制浓度达峰时间、达峰强度、曲线下面积评估乳腺癌Tbreathing meditationNM分期的AUC分别为0.878、0.755、0.843、0.796。结论 乳腺癌患者TIC参数可有效反映乳腺癌进展情况,且其获取方式更具无创性,可为临床评估乳腺癌分期提供参考。
纳米递送系统在mRNA肿瘤疫苗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治疗策略之一, 其通过递送肿瘤抗MS-275浓度原促进抗原递呈过程, 进而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Similar biotherapeutic product信使RNA (messenger RNA, mRNA) 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 通过向体内递送特定抗原的mRNA序列并表达相应抗原蛋白, 从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达到免疫治疗的目的。mRNA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生产周期短、有效性高和免疫原性强等优势, 近年来mRNA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引起广泛关注, 但mRNA的不稳定性和低递送效率限制了其应用。纳米递送系统能有效解决mRNA疫苗递送的Lorlatinib NMR难题, 极大的促进mRNA肿瘤疫苗的研究进程和临床应用, 已成为mRNA疫苗研究的热点。本文对mRNA肿瘤疫苗进行介绍, 重点对纳米递送系统在mRNA肿瘤疫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以期为mRNA肿瘤疫苗高效递送及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癌结节对根治性手术后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癌结节对根治手术后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Distal tibiofibular kinematics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55例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分析癌结节与肿瘤位置、分期、分化程度、错配修复状态、脉管癌栓、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之间的关系, 研究癌结节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 155例Ⅲ期结肠癌患者中37例(23.9%)合并有癌结节, 脉管内癌栓、术前血清CA19-9升高的患者癌结节的发生率更高(χ2=9.567, P=0.002;χ2=11.561, P=0.003);癌结节患者较无癌结节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均低(总生存率:P=0.029;无疾病生存率:P=0.025)。多因素COX分析发现合并癌结节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90, 95%CI:1.032~3.835, P=0.040;HR=2.416, 95%CIPLX-4720采购:1.205~3.820, P=0.009)。结论癌结节是影响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IACS-10759分子式, 将癌结节纳入TNM分期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预后。
PKM2促进肿瘤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为了分析丙酮酸激酶M2型(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并探索PKM2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用TCGA数据库和免疫印迹分析了33种肿瘤中PKM2的表达情况,探索了PKM2与不同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在肺癌细胞系中过表达PKM2,利用CCK8和Transwell方法分析PKM2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和敲低PKM2对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分泌的影响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gCeralasertib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的变化。TCGA数据分析显示,PKM2在包括乳腺癌、肺癌等15种肿瘤中高表达,且9种肿瘤中PKM2的高表达与肿瘤的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在肺癌细胞中过表达PKM2后,selleckchem Entinostat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过表达PKM2能够显著增加乳腺癌和肺癌中Hsp90α的分泌。敲低PKM2能够抑制N-钙黏蛋白(N-cadhesion)和波M-medical service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促进E-钙黏蛋白(E-cadhesion)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PKM2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且与肿瘤预后显著相关,能够通过影响Hsp90α的分泌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PKM2有望成为潜在的广谱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MR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实施MR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台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0例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患者,所选患者均进行MR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20例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患者经MR平扫检出16例,检出率为80.0%,多排螺旋CT平扫检出10例,检出率为50.0%,MR平扫检出率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 (P<0.05);MR增强扫描检出20例,检出率为100.0%,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出16例,检出率为80.0%,MR增强扫描检出率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 (P<0.05);MR与多排螺旋CT动脉期强化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与多排螺旋BerzosertibCT动脉期病灶等级、延迟期病灶等级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MR与多排螺旋CT动脉期等级评分、静脉期等级评分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ABT-263癌实施MR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价值显Neuroscience Equipment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对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 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对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符合标准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共303例入组,入院后进行同质化的药学服务,出院时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45)及对照组(n=158)。出院后药师对干预组患者进行药物重整、用药教育、用药咨询等药学服务,对照组不进行主动药学服务。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控制率情况。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4,P=0.779),出院后3、6个月,www.selleck.cn/products/gsk-j4-hcl两组的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舒tubular damage biomarkers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差异无更多统计学意义(P=0.119,P=0.901),出院后3、6个月,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8,P=0.003)。结论 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可有效控制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血清MDA、GFAP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血清丙二醛(MDA)、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此网站老年HIC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内镜组),42SCH772984作用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CHR)(传统组)。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I)评分、血清MDA、GFAP水平及随访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估量表(GOS)评分。结果:与传统组相比,内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失血量较少,血肿清除率较高(t=6.246、26.265、7.002、8.834,P<0.05);术后7 d,内镜组NIHSS评分、BI评分及血清MDA、GFAPgenetic disease水平均优于传统组(t=4.387、3.449、9.146、6.639,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3%vs.30.95%,χ~2=4.753,P=0.029);术后随访6个月,内镜组GOS评分高于传统组(t=6.341,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HICH安全有效,可改善围术期指标,促进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并降低血清MDA、GFAP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