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过敏性紫癜现称为免疫球蛋白A型血管炎,即IgA血管炎,其疾病特点为病情进展隐匿,病程长,并发肾脏损伤常提示预后不佳。目前临床缺乏IgA血管炎并发肾损伤病情预测和评价的客观指标,更是缺乏能够有效预防肾损伤事件发生的药物。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及其衍生的相关指标具有一定预测IgA血管炎患者发生肾损伤事件的能力。中药治疗IgA血管炎可缩短激素疗程,发挥预防肾损伤的作用。研究患者发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中药治疗IgA血管炎的潜在靶点,有助于临床工作者实施精准医疗,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因此该研究具有一定临床及社会价值。目的:构建IgA血管炎患者肾损伤的临床预测模型;探究IgA血管炎合并肾损伤中药治疗的潜在靶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IgA血管炎患者,共计165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资料。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回归分析结果P<0.05的指标认定为可以反映IgA血管炎患者发生肾损伤的预测因子,将预测因子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逐步向前法建立模型,运用R4.2.2的rms程序包进行模型构建及模型可视化。模型预测性能从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可推广性(准确性、稳定性)三方面评价;模型内部验证采用十折交叉验证及Bootstrap法;采用时段验证的方式进行外部验证。通过文献检索和中药数据挖掘的方式探索中药治疗IgA血管炎合并肾损伤患者的高AZD1152-HQPA使用方法频中药。以TCMSP,GeneCards,DisGeNET,OMIM,UniProt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获取高频中药的成分、作用靶点、靶点基因以及疾病相关基因等数据;将疾病靶点基因及药物成分作用靶点基因所对应的蛋白质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网络构建;将中药-疾病共同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验证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活性。结合临床预测模型的预测因子及基因富集分析二者结果交集部分探讨预防IgA血管炎患者发生肾损伤的潜在药物作用靶点。结果:(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环境、心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白介素-6、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是IgA血管炎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2)基于影响因素构建诊断IgA血管炎合并肾损伤的临床预测模型,模型ROC曲线分析示曲线下面积为0.871,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IgA血管炎肾损伤临床预测模型预测IgA血管炎患者发生肾损伤的概率阈值为0.10~1.00时,患者净获益率大于0。校准曲线分析、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4.128,P=0.127)均示该模型预测效能良好。(3)随机拆分的十折交叉验证(Accuracy=0.792,Kappa=0.545)、Bootstrap 重复抽样1000次(模型一致性指数CI=0.849)、时段验证三种验证方式均示IgA血管炎肾损伤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4)中药处方中牡丹皮-紫草是治疗IgA血管炎合并肾PF-07321332损伤的高频中药。(5)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提示牡丹皮、紫草通过IL-6、CASP3、RELA等12个作用靶点,经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等18个通路发挥调控激素、炎症、代谢水平,进而发挥抑制血管新生、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增殖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提示熊果酸、槲皮苷、异丁酰紫草与关键靶点有较好的对接度。(6)IgA血管炎患者发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与基因聚集分析显示交集部分为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白介素-6。结论:(1)本研究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在区分IgA血管炎患者是否合并肾损伤方面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对临床决Immune changes策具有一定指导价值。(2)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IL-6,CASP3,RELA为牡丹皮-紫草治疗IgA血管炎的潜在作用靶点,作用通路为经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对进一步研究牡丹皮、紫草治疗IgA血管炎,预防肾损伤的作用机制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