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G1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 α 2-糖蛋白 1(leucine rich alpha-2 glycoprotein 1,LRG1)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LRG1在T2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T2DM微血管病变有关的危险因素分析,旨在为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间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患者103例为研究Z-IETD-FMK体内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检查,按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T2DMLaboratory Supplies and Consumables微血管病变组(A组)64例和单纯T2DM组(B组)39例。另外,选取与T2DM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共35例。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一般临床资料收集,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使用自动化化学分析技术,检测血样中的空腹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和血脂水平等指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并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LRG1的表达情况,应用改良的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将采集到的全部资料及数据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对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LRG1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LRG1与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相关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估LRG1等对诊断T2DM微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间的性别组成无统计学差异(P=0.418),三组间的收缩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N组相比,A、B两组的年龄、BAY 73-4506试剂BMI、舒张压均升高(P<0.05)。A组的病程较B组长(P<0.05)。2.三组间的 FINS、FCP、TC、LDL-C、HOMA2-IR 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的TG、HDL-C有组间差异(P<0.05)。A、B两组间的FPG较N组高(P<0.05)。在A组中,HbA1c较B组升高(P<0.05)。3.女性组与男性组比较,LRG1水平显著增高(P<0.05)。三组间的LRG1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将LRG1水平由低到高地采用四分位法进行分组,高LRG1水平组T2DM微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另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LRG1水平与年龄、BMI、FPG、FINS、TG、收缩压、舒张压、HOMA2-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6.病程、HbA1c、LRG1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7.ROC曲线分析表明病程、HbA1c、LRG1联合应用诊断T2DM微血管病变的AUC达到了 0.881,比单项指标高,表明LRG1联合病程、HbA1c在诊断T2DM微血管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结论:1.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LRG1表达水平升高,高LRG1水平组T2DM微血管病变患病率显著增加,LRG1与T2DM微血管病变有相关性。2.LRG1的高低与性别、年龄、BMI、FPG、FINS、TG、收缩压、舒张压、HOMA2-IR、HDL-C具有相关性。3.病程、HbA1c、LRG1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4.LRG1有望成为T2DM微血管病变诊断的潜在新型生物学标志物,且病程、HbA1c、LRG1三者联合对T2DM微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