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面与非共面调强放射治疗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防性海马保护性全脑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 探讨共面调强放射治疗(CO-IMRT)和非共面调强放射治疗(NC-IMRT)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防性海马保护性全脑放射治疗(WBRT)中PEG300配制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于医院放疗科接受固定野调强(FFPD-0332991-IMRT)技术进行预防性WBRT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CO-IMRT和NC-IMRT计划,两种计划均满足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 0614和RTOG 0933的剂量限制标准且三维剂量验证均合格后,比较两种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剂量参数、典型病例的剂量分布图、危及器官(OARs)剂量参数、计划执行指标[包括机器跳数(MU)、治疗时间及三维验证通过率]。结果 两种计划的PTV D98%、D2%、均匀性指数(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IMRT的Dmedian、适形性指数(CI)大于CO-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的剂量覆盖体积相同,但是NC-IMRT比CO-IMRT的剂量覆盖更均匀,NC-IMRT的左侧和右侧海马区、左侧眼球、左侧和右侧晶体及脑干的Dmax均低于CO-IMRT,Hepatitis Delta Virus左侧海马区的Dmean低于CO-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IMRT的MU少于CO-IMRT,治疗时间长于CO-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计划的三维验证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计划均能实现预防性WBRT,同时保护海马区。但NC-IMRT比CO-IMRT的靶区剂量均匀性及对OARs保护性更好。

越南医古籍《海上医宗心领》论治哮喘探析

《海上医宗心领》为越南著名医家黎有卓于1770年所编撰,其在治疗哮喘方面的独特见解和诊疗方法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深入探讨了《海上医宗心领》中对哮喘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阐述,同时对比了该书与中医经典著作如《医贯》《冯氏锦囊秘录》等在理论继承与创新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黎有卓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他提Imidazole ketone erastin细胞培养出越南哮喘患者Bioclimatic architecture以虚证为主的特点,并在“扶正祛邪”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创制”调气疏郁方”进行辨证加减;其次,他创新性地将升降浮沉药性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研制”足金膏”以调畅气机、化痰平喘为核心治法;最后,在缓NSC 125973分子量解期治疗中,他深受赵献可命门学说的影响,善用六味丸、八味丸等经典方剂进行调治。综上,我们认为通过对《海上医宗心领》治疗哮喘的深入探析,继承黎的经验,将为后世在认识及治疗哮喘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ERAS管理路径下保留肺迷走神经的肺癌根治术在NSCLC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纳入ERAS管理路径下的患者在NSCLC肺癌根治术中保留或不保留肺迷走神经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短期疗效方面的差异。探究保留肺迷走神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该术式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1月至2024年12月于荆门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行单个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119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术中保留肺迷走神经的纳入保迷组(65例),未保留肺迷走神经的纳入传统组(54例)enzyme immunoassay。收集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情况(性别、年龄、术前炎症指标、既往史、吸烟史等);术中及病理资料情况(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理类型、分期、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咳嗽的VAS评分、术前及术后LCQ-MC评分,术后炎症指标、肺部感染、心动过速、房颤、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疼痛NRS评分、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其他并发症差异。结果:本项研究的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吸烟史、既往史对比无差异(P>0.05)。术前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CRP无差异(P>0.05)。手术及病理资料在手术部位、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NRS评分、术后带管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第一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反应蛋白值)、术后第五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迷组术后第五天白细胞计数低于传统组(5.58±1.04 vs 6.92±1.86,P=0.000),术后第五天CRP值中位数保迷组低于传统组(16.850 vs 25.215,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的对比中,保迷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组(6.25Gefitinib化学结构%vs 16.67%,P=0.037),传统组术后咳嗽VAS>3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保迷组(40.74%vs 21.54%,P=0.023);两组术前LCQ-MC评分对比无差异,术后的LCQ-MC评分保迷组与传统组Berzosertib MW在身体影响(5.28±0.37 vs 4.54±0.067,P=0.000)、心理影响(5.67±0.55 vs 5.43±0.47,P=0.013)、社会影响(6.25±0.13 vs 5.82±0.29,P=0.000)的对比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保迷组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术中保留肺迷走神经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并且可以降低术后咳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近红外光响应型纳米粒在光声成像引导下治疗动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制备介孔普鲁士蓝-硝普钠缀合物(MPB-NO)纳米粒,分析其光声成像效果、光热效应、一氧化氮(NO)释放能力及类抗氧化酶活性等,探讨其对动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NO供体硝普钠缀合到介孔普鲁士蓝中制备MPB-NO纳米粒,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其表征;红外热成像仪和光声成像系统分别检测纳米粒的光热效应和体外光声成像效果;总一氧化Human biomonitoring氮检测试剂盒检CX-5461浓度测808 nm激光照射下纳米粒的NO释放能力;酶标仪比浊法检测纳米粒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纳米粒在细胞内清除活性氧簇性能;CCK-8法和溶血实验分别观察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和血液相容性。取15只SD雄性大鼠建立颈动脉血栓模型,使用光声成像仪检测MPB-NO纳米粒的体内光声成像效果;将大鼠分为PBS组(注射PBS缓冲液)、NIR组(注射PBS缓冲液、1.0 W/cm2激光照射10 min)、MPB-NO组(注射1 mg/ml MPB-NO纳米粒混悬液)和MPB-NO+NIR组(注射1 mg/ml MPB-NO纳米粒混悬液、1.0 W/cm2激光照射10 min),使用ImageJ软件和多普勒超声分别获取残留血栓面积和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评估纳米粒对体内动脉血栓的治疗效果。结果 MPB-NO纳米粒镜下呈大小均一的球形,平均粒径(178.97±3.89)nm,平均Zeta电位(-17.18±1.31)mV。体外实验显示,MPB-NO纳米粒不但具有优秀的光热效应和体外光声成像效果,在808 nm激光照射下显示出较好的NO释放能力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还具有类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血液相容性。体内实验显示,MPB-NO纳米粒具有优秀的体内光声成像效果。MPB-NO+NIR组大鼠残留血栓面积为(68.4±5.8)%,较PBS组、NIR组、MPB-NO组[(93.8PEG300采购±4.0)%、(90.2±2.6)%、(88.0±2.0)%]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B-NO+NIR组大鼠治疗后血栓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近红外光响应型MPB-NO纳米粒,其具备优秀的体内外光声成像效果、光热效应、NO释放能力、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类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血液相容性,可为光声成像引导下治疗动脉血栓提供新...

基于HuProtTM芯片筛选非小细胞肺癌膜受体相关自身抗体

研究目的:肺癌(Lung Cancer,LC)作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的病理亚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AAbs)作为一类潜在的肿瘤标志物,能够在肿瘤发生前数月乃至数年被检测到,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细胞膜受体蛋白在配体激活下可能引发细胞信号传导的异常,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膜受体相关AAbs可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并可能通过模拟配体功能与相应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发挥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然而,其在NSCLC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尚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利用HuProtTM芯片,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并验证可用于肺癌诊断和预后的新型膜受体AAbs。材料方法:HuProtTM芯片对10例LC和10例健康对照(Normal controls,NC)血浆进行检测,旨在筛选在肺癌中显著升高的AAbs,进一步结合AmiGO 2和HPperoxisome biogenesis disorders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膜受体相关AAbs。为验证和评价筛选出的AAbs的诊断价值,本研究纳入290例NSCLC患者和290例NC。此外,还收集380例LC血浆样本(NSCLC占80%)用于预后分析。采用间接ELISA检测血浆中AAbs的表达水平,并以特异性结合指数(Specific Binding Index,SBI)代替OD值以减少板间变异性。以SBI的上四分位数作为截断值,高于该值为高表达,低于该值为低表达。实验数据使用SPSS 21.0和Graphpad Prism10.1.2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HuProt TM芯片初步筛选出176种在NSCLC高表达的AAbs。结合AmiEnasidenibGO 2中的膜受体蛋白基因集(共7498个蛋白),筛选出95种膜蛋白。进一步基于芯片结果(Fold change≥1.5、Positive LC-Positive NC≥50%和HPA中分子功能为受体),最终确定7种膜受体蛋白(LILRB2、IL13RA2、DGCR2、GYPA、FCRL2、FCRL4、HAVCR1)。ELISA结果显示,除anti-HAVCR1 AAb外,其余六种AAbs在NSCL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NC(P<0.05)。ROC分析表明,anti-LILRB2 AAb的AUC最AM-2282配制大(AUC=0.662),因此被选为后续研究的重点。进一步联…

三仁汤+苓桂术甘汤联合普拉洛芬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三仁汤+苓桂术甘汤联合普拉洛芬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CME)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grayscale median2019年5月—2024年6月本院诊治的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中药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普点击此处拉洛芬眼液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仁汤+苓桂术甘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黄斑水肿直径、并发症发生率、黄斑中心厚度。结果:治疗30 d后,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中药组黄斑水肿直径、黄斑中心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前房炎症、眼内炎、眼压升高、角膜上皮剥MLN8237供应商脱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仁汤+苓桂术甘汤联合普拉洛芬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能提高治疗效果,可降低患者的黄斑水肿直径与黄斑中心厚度,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玉屏风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5月—2023年5月,5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对比组(常规西药治疗)和实践组(玉屏风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各自GSK2118436价格有25例。主要观Forensic Toxicology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水平、哮喘症状缓解疗效以及呼吸道感染发作频率缓解疗效。结果:实践组呼吸道感染发作频率缓解疗效和哮喘症状缓解疗效显著优于对比组,P <0.05。治疗前,实践组免疫功能水平相比对比组差异不大,P> 0.05;治疗后,实践此网站组免疫功能水平与对比组比较偏高,P <0.05。结论:玉屏风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减轻哮喘症状,在改善患者的整体病情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效果。

BIBR1532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及放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高发病率和低生存率在恶性肿瘤疾病中位居前列。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在NSCLC的所有分期均Image guided biopsy可适用,是常规且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且放疗还对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IME)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目前放疗抵抗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临床上缺乏安全有效的放疗增敏策略,这大幅限制了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所带来的疗效。BIBR1532是一种非核苷类小分子合成化合物,通过与人逆转selleck化学录酶催化亚基(hTERT)上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结合从而靶向抑制端粒酶活性。研究发现BIBR1532可促进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诱导的端粒功能障碍,抑制放疗后DNA损伤修复通路ATM/CHK1/G2检查点活性,增强IR杀伤肿瘤细胞的敏感性。然而,BIBR1532对放疗引起的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BIBR1532PCI-32765联合RT对放射敏感性和抗肿瘤免疫效应的作用和具体调控机制,从而为NSCLC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前研究证据。

高尿酸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趋势及热点分析

目的 采用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分析近20年高尿酸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5年1月至2024年7月关于高尿酸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的文献,使用CiBMS-907351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对文献的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发文国家等进行分析并绘制网络合作图谱。结果 共分析75个国家和1713个机构的5844位作者撰写的2344篇文献。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杂志在该selleckchem C59领域发表文献最多,共36篇。学者Johnson在该研究领域共发表19篇文献,位居第一。共有2678个关键词被纳入,确定研究前沿并持续到2024年biostimulation denitrification的关键词为“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xanthine oxidoreductase”“adults”。结论 通过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全面概述2005年至2024年关于高尿酸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梳理该领域近20年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有望为该领域研究者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机械碎栓联合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中高危肺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观察机械碎栓联合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中高危肺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机械碎栓联合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的43例急性中高危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肺动脉开通情况、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更多改善情况、平均肺动脉压力及心功能变化等;记录治购买S63845疗相关并发症,并对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43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胸痛、胸闷、咯血、adoptive immunotherapy晕厥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患者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平均肺动脉压力、B型钠尿肽、肌钙蛋白I、右室最大内径/左室最大内径值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出现穿刺点血肿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随访期间,1例因肺癌全身多发转移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因症状性肺栓塞复发再住院。结论:机械碎栓联合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中高危肺栓塞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