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抗体检测适应条件及效能研究

目的:探究比较不同肝素adaptive immune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检Adavosertib研究购买测适应条件及其检测效能。方法:选取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89例,依据验前概率(4T’s)评分结果 分为低(1~3分)、中(4~5分)以及高度(6~8分)临床可能性,分别有12例、48例以及29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中、高度临床可能性患者分为停用肝素组(32例)和未停用肝素组(45例)。分别采用颗粒免疫过滤法、微粒凝集法以及检测血浆HIT混合抗体阳性率,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HIT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阳性率。结果:在低度临床可能性患者中,颗粒免疫法HIT抗体阳性率为25.00%(3/12),微粒凝集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均无阳性结果,颗粒免疫法HIT抗体阳性率高于微粒凝集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在中度临床可能性患者中,颗粒GNE-140价格免疫过滤法HIT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在高度临床可能性患者中,颗粒免疫过滤法HIT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停用肝素组颗粒免疫过滤法、颗粒凝集法以及化学发光法的阳性率均高于未停用肝素组;3种检测方法均(+)均出现在停用肝素组,阳性率高于未停用肝素组;停用肝素组颗粒免疫过滤法+微粒凝集法均(+)发生率高于未停用肝素组;颗粒免疫过滤法+微粒凝集法+化学发光法均(-)均出现在未停用肝素组,阴性率高于停用肝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微粒凝集法,颗粒免疫过滤法在HIT抗体的检测中效能较差,对于中、高度临床可能性以及混合抗体阳性的患者,需要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gG特异性抗体以明确诊断。

针刺对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巩膜缺氧及氧化应激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索针刺对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 deprivation myopia,FDM)豚鼠巩膜缺氧及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以丰富近视形成的机制,并为针刺治疗近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3周龄普通级健康三色豚鼠72只(144只眼),雌雄各半,饲养3-7天后,将其随机分成三个组别: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各24只)。用半透明的气球作为眼罩分别固定于模型组和针刺组豚鼠右眼及头面部,同时将左眼充分暴露作自身对照,造模时间为4周;针刺组在豚鼠模型建立当天起,于每日相同时间对豚鼠进行针刺治疗,穴取“太阳”“合谷”“肝俞”“神庭”“百会”“大椎”,每日1次,每次30min,持续4周;空白组豚鼠则不做任何干预。记录每组豚鼠造模前、造模后2周及4周的眼轴长度和屈光度。造模4周后处死豚鼠,运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豚鼠巩膜组织结构的染色情况及病理特点;采用Tunel观察巩膜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巩膜组织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脯氨酸羟化酶2(Proline hydroxylase-2,PHD-2)的蛋白表达,通过化学比色法检测巩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1.豚鼠生物学参数指标(1)屈光度:左眼和右眼比较:造模2w、4w后的模型组和针刺组右眼(形觉剥夺眼)屈光度均明显小于左眼(自身对照眼)(P<0.05),其余情况下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各组豚鼠双眼在不同时间的屈光度表现为0w>2w>4w(P<0.05),即随时间延长,空白组豚鼠双眼和模型组、针刺组左眼逐渐正视化,而模型组和针刺组右眼逐渐形成近视漂移。不同分组比较:左眼0w、2w、4w,右眼0w的各组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右眼2w、4w各组均表现为空白组>针刺组>模型组(P<0.05)。(1)眼轴长度:左眼和右眼比较:造模2w、4w后的模型组和针刺组右眼(形觉剥夺眼)眼轴长度均明显大于左眼(自身对照眼)(P<0.05),其余情况下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时点比Empagliflozin抑制剂较:各组豚鼠双眼在不同时间的眼轴长度表现为4w>2w>0w(P<0.05),即眼轴长度的增加与造模时间成正比。不同分组比较:左眼0w、2w、4w,右眼0w的各组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右眼2w、4w各组均表现为模型组>针刺组>空白组(P<0.05)。2.巩膜形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巩膜层明显变薄,胶原纤维分布稀疏,有明显纤维空隙且排列不规则;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眼球巩膜层胶原纤维束更加紧密且排列更加规则整齐;空白组与针刺组巩膜形态无明显差异。3.巩膜细胞凋亡率: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巩膜细胞凋亡百分Gefitinib采购率显著增加(P<0.05);针刺组豚鼠巩膜细胞凋亡百分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豚鼠巩膜细胞凋亡百分率则明显降低(P<0.05)。4.缺氧指标变化情况: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巩膜中HIF-1α及PHD-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针刺组豚鼠巩膜Immune changes中HIF-1α及PHD-2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豚鼠巩膜中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HD-2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5.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情况: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豚鼠巩膜匀浆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针刺组豚鼠巩膜匀浆中SOD活性与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而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豚鼠巩膜匀浆中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1.针刺干预对FDM豚鼠近视的发生发展有抑制作用。2.针刺干预可以抑制豚鼠因形觉剥夺而导致的巩膜形态改变和巩膜细胞的凋亡,通过维持巩膜组织的稳定进而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3.针刺干预可能通过抑制FDM豚鼠巩膜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调节FDM豚鼠巩膜中SOD活性和MDA表达从而控制和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

MPV、hs-CRP、FIB、D-D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heme d1 biosynthesis018年9Y-27632抑制剂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设为急性脑梗死组,并根据不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1~4分)45例、中度组(NIHSS评分5~15分)50例、重度组(NIHSS评分16~42分)20例。另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AZD9291 IC50急性脑梗死患者MPV、hs-CRP、FIB、D-D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PV、hs-CRP、FIB、D-D水平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能。结果:急性脑梗死组MPV、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MPV、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V、hs-CRP、FIB、D-D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7、0.669、0.636、0.627、0.992,且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MPV、hs-CRP、FIB、D-D水平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能高于四者单项检测。

基于《内经》“调平”诸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中医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归属于“血证”等范畴。综观历代医家对血证的认识,从火热、气伤、血虚、PCI-32765供应商瘀血等立法者均有涉及,其证候表现复杂,很难用一方一法来概括。据此笔者对本病的证治进行了新的思考,认为本病与机体阴阳失衡有关,为了更好地达到调整患者内外、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平衡Dehydrogenase抑制剂的目的,以促进疾病缓解,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的状态,故而立足于《内经》“谨在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提出“调平”诸法来治疗ITP。ITP可分为急性ITP、慢性ITP和难治性ITP,每一阶段治法各有特点,急性期ITP火热者多见,需遵循“热者寒之”的原则,实火者清热凉血止血,虚火者滋阴降火止血;慢性期以脏腑虚损、劳伤为主要特点,应贯彻“损者温之”的原则,调补脏腑,重点在于健脾胃、补肝肾;难治性ITP兼夹证多,伴有滞、瘀、郁等病理的蓄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治法,如气机滞留者“逸者行之”、Bioelectrical Impedance瘀血内阻者“结者散之”、阳虚内寒者可“寒者热之”。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气化痰活血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气化痰活血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医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http://www. Organchem.csdb.cn/scdb/default.htm)、本草组鉴(HERB)平台筛选出益气化痰活血方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数据库中检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https://string-db.org)对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获得益气化痰活血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键靶点;利用Metascape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与基因本体论(GOHistology Equipment)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得到药效成分46个、药物靶点266个、心力衰竭靶点1 294个,最终获得关键靶点69个、KEGG通路2条。益气化痰活血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要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等,关键靶点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s,PKB又名AKT1)、血AM-2282使用方法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关键的BLZ945供应商生物学进程和通路可能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等。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益气化痰活血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机制,为益气化痰活血方的临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经尿道前列腺1470 nm激光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疗效及对患者尿流动力学和血清T-PSA、F-PSA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1 470 nm激光剜除Rapamycin临床试验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疗效及对患者尿流动力学和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2例,分为对照组(实selleck HPLC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和研究组(实施经尿道前列腺1 470 nm激光剜除术治疗),各5Oncolytic vaccinia virus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尿流动力学、血清T-PSA及F-PSA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到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最大尿流率、膀胱最大容量较术前均增加,残余尿量较术前均减少(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PS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F-PS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大体积前列腺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1 470 nm激光剜除术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进而利于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降低患者体内血清T-PSA F-PSA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TaTFL1-5调节小麦分蘖和穗发育的研究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分蘖数和每穗小穗数是小麦重要的农艺性状,决定小麦biologic medicine的株型并最终影响产量。TFL1(TERMINAL FLOWER 1)编码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在植物发育过程中参与了开花转变以及影响株型。然而,TFL1同源基因在小麦发育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分离得到selleck NN2211小麦中的TaTFL1基因,并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具有单、双或三缺失tatfl1-5等位基因的小麦(Fielder)突变体,并研究了该基因在小麦株型Taurine使用方法发育中的作用。我们在小麦中鉴定到9个TaTFL1基因,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它们与大麦Hv TFL1-like的亲缘关系最密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aTFL1-5s在小麦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原位杂交结果显示,TaTFL1-5s在单棱期茎尖、二棱期茎尖、小穗原基以及小花原基时期的茎尖中均强烈表达,同时在腋芽中也检测到明显的信号。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TaTFL1-5s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中。为了进一步了解TaTFL1-5s在小麦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我们构建了TaTFL1-5s-CRISPR基因编辑载体。对T2代植株进行鉴定,共得到四个突变体株系,基因型分别为是AAbb DD(T2-201)、AAbbdd(T2-202和T2-203)和aabbdd(T2-16)。对大田种植的T3代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tatfl1-5突变体的抽穗时间比野生型提前2-3天。tatfl1-5突变体植株平均每株有10-14个分蘖,均低于Fielder平均每株16.9个分蘖。在成熟期,野生型Fielder平均每株可产生12.5个有效分蘖。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株系AAbbdd-2和aabbdd的有效分蘖数减少,分别为每株9.8和10.1个有效分蘖。对Fielder和突变体植株的穗部形态观察发现,突变体植株的平均每穗小穗数为17-17.5个,显著低于Fielder的19.8个。RNA-seq分析表明,tatfl1-5突变体植株腋芽中生长素信号相关基因和细胞分裂素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明小麦TaTFL1-5s通过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小麦分蘖。综上所述,小麦TaTFL1-5s参与小麦分蘖和小穗形成,同时TFL1在控制开花时间和调控株型方面的作用是保守的。

超声引导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引SCH727965 NMR导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TUCBD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5—2021-04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BPH患者Medical sciences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法分为传统TUCBDP组(对照组)和超声引导TUCBDP组(观察组),各31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PSS)评估前列腺症状严重程度;检测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尿流动力学JNJ-42756493作用指标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的IPSS评分和Qmax、RUV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UCBDP应用于BPH治疗,能有效缩短术中膀胱冲洗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尿流动力学水平,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

解毒生髓方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由造血干细胞(HSCs)进行性获得性体细胞突变驱动的恶性克隆性Docetaxel IC50血液病,由于骨髓出现一系或多系病理性造血而具有贫血、发热、感染及出血倾向的临床症状。MDS是一种公认的难治性恶性血液疾病,有较高的白血病转化风险,但是目前仍缺乏特异的治疗手段,而中医药干预因其良好的疗效越来越受到重视与认可。本研究旨在Adherencia a la medicación对解毒生髓方联合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价,以期探索中西医结合疗法在MDS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50例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经过4周期的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内容:选取50例就诊于潍坊市中医院肿瘤诊疗中心的IPSS-R较高危(中危、高危、极高危)MDS住院患者,对照组单独使用地西他滨去甲基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解毒生髓方。完成4个周期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西医评价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出血、出血及感染情况,生活质量卡氏评分(KPS)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以探寻解毒生髓方治疗中、高危MDS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基线数据如年龄寻找更多、性别、疾病分型、危度分层以及疗效观察指标,例如血常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基线数据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经过4周期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从具体的疗效指标来看,治疗组患者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的改善方面两组之间比较疗效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明显改善(P<0.05)。在并发症方面,治疗组的红细胞输注量相较于对照组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和感染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解毒生髓方表现良好,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临床研究证实解毒生髓方能明显改善中、高危MDS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造血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治疗费用低廉,服用方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好,体现出中西医联合应用治疗MDS的优势,为中、高危MDS患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参考。

益气养阴活血汤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保护桥本甲状腺炎细胞

目的 研究益气养阴活血汤对桥本甲状腺炎(HT)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γ干扰素(IFN-γ)诱导人甲状腺细胞Nthy-ori3-1构建HT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雷帕霉素)组、益气养阴活血汤低、中、高浓度组,制备含药血清并处理细胞48 h。收集各组细胞,ELISA试剂盒测定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TG-Ab、TPO-Ab、TSH和T3浓度,细胞凋亡率,NLRP3和AS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 < 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益气养阴活血汤中、高浓度组细胞TG-Ab、TPO-Ab、TSH和T3浓度,细胞凋亡率,NLRBafilomycin A1使用方法P3和AS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 < 0.05)。益气养阴活血汤中、高浓HDV infection度组细胞TG-Ab、TPO-Ab、TSH和T3浓度,细胞凋亡率,NLRP3和selleck NMRAS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低浓度组(均P < 0.05),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汤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发挥对HT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