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热疗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凋亡的潜在机制。方法 在37、40、43、46℃的温度下处理NSCLC细胞系A549、HCC827、NCI-H1299,并分析热疗对NSCLC细胞活力和凋亡水平的影响。将37、43℃处理的NSCLC细胞系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并分析3种细胞系中同时被调控的基因。通过遗传学筛选鉴定热疗调控NSCLC细胞凋亡的关键分子同源盒结构基因B1(HOXB1)。siGFP或siHOXB1敲低后检测NSCLC细胞系在43℃下的凋亡水平。过表达Vector或HOXB1后检测NSCLC细胞系在37℃下的凋亡水平。siGFP或siHOXB1敲低后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 相比于37℃,NSCLC细胞系在40、43、46℃下的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凋亡水平Trichostatin A均显著上升(P<0.05)。相比于37、40、46℃下,NSCLCQ-VD-Oph细胞系在43℃的凋亡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siGFP组比较,敲低HOXB1后,43℃时NSCLC细胞系A549、HCC827、NCI-H1299的凋亡水平下降(P<0.05BioMark HD microfluidic system)。与Vector组比较,过表达HOXB1后,37℃时NSCLC细胞系A549、HCC827、NCI-H1299的凋亡水平上升(P<0.05)。与siGFP组比较,敲低HOXB1后,43℃时NSCLC细胞系中荧光素酶活性上升(P<0.05)。43℃条件下,免疫共沉淀通过HOXB1抗体能够结合NSCLC细胞系A549、HCC827、NCI-H1299的NF-κB。结论 热疗处理NSCLC细胞后,HOXB1表达水平上升,HOXB1可与NF-κB结合并抑制NF-κB的活性,促进了NSCLC细胞凋亡。
健康人群恶性肿瘤的检出分布对肿瘤筛检策略的警示
背selleck PF-03084014景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甚至是根治恶性肿瘤的先决条件。然而,如何在肿瘤筛检项目中找到可靠、低成本的肿瘤筛检方法值得临床探究。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检出分布及其检出方法,以利于今后更好地进行肿瘤筛查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健康管理部健康体检者共185 938例(已排除既往有恶性肿瘤者)的体检结果(男性105 204例,女性80 734例),根据年龄分为≤29岁、30~44岁、45~59岁、60~74岁、≥75岁五个年龄组,筛选出各检查方法提示恶性肿瘤高风险者,追踪随访其进一步检查诊断结果,统计其中确诊恶性肿瘤病例数。结果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153例,检出前5位PCI-32765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0.21‰)、甲状腺癌(0.12‰)、乳腺癌(0.11‰)、肝癌(0.09‰)、宫颈癌(0.06‰)。60~74岁年龄组恶性肿瘤检出率最高(2.30‰),其他组肿瘤检出率依次由高到低为≥75岁年龄组(1.75‰),45~59岁年龄组(1.46‰),30~44岁年龄组(0.38‰),≤29岁年龄组(0.15‰)。男性肺癌和肝癌检出率(分别为0.28‰、0.13‰)高于女性(分别为0.12‰、0.02‰)(χ~2=4.318,χ~2=5.032,P均<0.05)。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检出率(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分别为0.26‰、0.22‰)高于男性(分别为0、0.05‰)(χ~2=27.368,χ~2=9.989,P均<0.01)。检出方法主要为胸部CT或数字X线摄影技术(DR)、超声、肿瘤标志物、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肺癌主要由胸部CT/DR检出,超声是盆腹腔及腺体肿瘤筛检的主要手段,肿瘤标志物是肝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的检出方法。结论在健康体检人群中进行恶性肿瘤筛查意义重大,恶性肿瘤高发年龄段为60~74岁,主要检出方法为胸部CT或DR、超声、肿瘤标志物、TCT,对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进行早筛尤为重要。体检中心应设立切实可靠的肿瘤早筛方法。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铁死亡-脂质代谢通路调控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铁死亡-脂质代谢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结扎冠状动脉复制AMI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神门-通里段,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3 d,剩余两组不予治疗。电针结束后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液和心肌组织。用Powerlab记录大鼠心电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HE染色对心肌组织做病理观察;化学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BMS-907351试剂L4)、磷脂胆碱酰基转移酶3(LPCAT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RT-PCR检测ACSL4、LPCAT3、GPX-4 mRNA的表达;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 与伪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血清cTn-I上升(P<0.05);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纤维间隙增宽,细胞肿胀明显;心肌组织中ROS水平升高(P<0.05);ACSL4、LPCAT3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5),GPX-4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确认细节GHS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microbial symbiosis针组大鼠心电图ST段下降;血清cTn-I降低(P<0.05);心肌纤维间隙缩小,细胞肿胀减轻;心肌组织中ROS水平降低(P<0.05);ACSL4、LPCAT3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GPX-4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GHS水平升高(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升高细胞内GSH水平,激活GPX-4系统,抑制铁死亡脂质代谢通路中ROS水平以及ACSL4、LPCAT3活性,发挥保护心肌细胞作用。
加味温胆汤联合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MMP9、NO、ET-1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联合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BMS-3548259)、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氯沙坦钾治疗,观察组接受加味温胆汤联合氯沙坦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中医证状积分、血压水平、血清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状积分、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MMP9、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购买Ceralasertib结论:加味温胆汤联合氯沙坦钾治疗EH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Tibiofemoral joint中医症状,控制血压水平,调节血清MMP9、NO、ET-1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紫云英还田对黄泥田土壤理化和微生物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为探明紫云英连年还田化肥减施单季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依托位于福建省东部12年黄泥田紫云英-单季稻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_0)、单施化肥(C_(100))、紫云英还田(M)、紫云英还田+全量化肥(MC_(100))及紫云英还田+减量20%化肥(MC_(80))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及稻谷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_(100)、M、MC_(100)、MC_(80)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比C_0分别提高6.97%、15.05%、10.38%、11.15%,全氮分别提高9.52%、18.25%、15.87%、15.87%,硝Dibutyryl-cAMP浓度态氮分别提高6.51%、69.52%、66.87%、78.19%(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含量对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有显著的影响。与C_0相比,C_(100)、M、MC_(100)和MC_(80)处理土壤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丰度分别增加0.52%、24.30%、7.59%、11.93%,其中M处理增加达显著水平(P<0.05);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分别增加5.51%、21.58%、10.00%、14.74%,其中M处理增加显著(P<0.05);亚硝化杆菌属(Candidatus_Nitrosotalea)分别增加22.93%、17.21%、65.39%、89.89%,其中MC_(100)和MC_(80)处理增加均达显著水平(P<0.05)。相比C_0,M、MC_(100)和MC_(80)处理土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增加6.76%、16.89%、12.16%,其中MC_(100)处理增加显著(P<0.05),而C_(100)却减少2.50%。物种贡献度分析发现,土壤碳代谢和氨基酸合成的主要功能微生物为细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古菌亚硝化杆菌属(Candidatus_Nitrosotalea)。Mmedium-sized ring、MC_(100)、MC_(80)处理稻谷产量比C_0分别增加9.68%、19.16%、18.72%。阐明selleck化学紫云英培肥处理能提升单季稻黄泥田土壤肥力水平,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土壤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
不同二代ALK-TKIs二线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药基因变异分子图谱差异
目的 比较和探索不同二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ALK-TKIs)获得性耐药基selleck激酶抑制剂因变异图谱差异,为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全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Biogeophysical parameters纳入2014年至2020年共计103例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在一线克唑替尼治疗和二线二代ALK-TKIs治疗发生耐药后,通过组织样本或液体样本行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检测,分析不同的二代靶向药物发生获得性耐药的基因变异分子图谱的异同。结果 二代TKIs获得性耐药以ALK激酶结构selleck化学域突变为主(66.7%),发生率V3型显著高于V1型(85.7%vs. 55.6%,P=0.003 9);最常见G1202R/K和L1196M,前者多见于V3型(57.1%vs.4.4%,P<0.000 1),后者在V1型相对多见(31.1%vs. 14.3%,P=0.079 4)。阿来替尼耐药以ALK继发突变发生率最高,常见G1202R(31.6%)和G1269A(12.3%);色瑞替尼G1202R、L1196M、F1174X和C1156Y发生率较高;而布加替尼F1174X、D1203N、E1210K发生率较高。D1203N(0 vs. 6.7%vs. 20%,P=0.000 2)和E1210K(1.8%vs. 0 vs.15%,P=0.003 5)主要发生在布加替尼耐药后。ALK-TKIs的序贯应用可引起ALK基因的复合突变。结论 二代ALK-TKIs二线治疗耐药后基因变异图谱复杂多样,不同药物、不同ALK变体之间差异较大,且存在复合突变,增加后线治疗难度,因此ALK阳性晚期NSCLC的临床治疗决策需充分考虑耐药分子机制后进行全局化管理。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胰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宏力医院就诊的76例胰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MR、DWI等检查,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DWI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恶性预测值、良性预购买Dibutyryl-cAMP测值。结果经穿刺活检结果得知,入选76例胰腺肿瘤患者中34例诊断为恶性,占44.74%,42例为良性,占55.26%; MR、DWI联合检查的准确度(94.74%)、灵敏度(94.12%)、特异度(95.24%)、恶性预测值(94.12%)、良性预测值(95.24%)均高于MR检查(81.58%、82.35%、80.95%、77.78%、85.00%)及DWI检查(88.16%、88.24%、Properdin-mediated immune ring88.10%、85.71%、90.24%);且MR诊断与穿刺活检结果具有理想一致性(Kappa=0.630),DWI诊断与穿刺活检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61),MR、DWI联合诊断与穿刺活检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94)。结论胰腺肿瘤患MEK抑制剂者应用MR联合DWI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为临床早期判断胰腺良恶肿瘤提供可靠依据,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壳多糖酶3样蛋白l联合相关标志物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检测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l(CHI3L1)、CA19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补体3(C3)、补体4(C4)代谢水平在胰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筛选最优的胰腺癌诊断模型。方法收集101例患者血清,包括70例胰腺癌患者及31名健康对照。分别测定血清中CHI3L1、CA199、C3、C4及HDL-C、LDL-C代谢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HI3L1、CA199、C3、C4、HDL-C、LDL-C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NSC 127716<0.05)Immunomodulatory action;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HI3L1的水平与患者是否接受抗肿瘤治疗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是否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ROC曲线表明:血清CHI3L1、CA199、C3、C4、HDL-C、LDL-C水平对胰腺癌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多指标联合分析提示:联合检测血清CBlebbistatin小鼠HI3L1、CA199、C3、HDL-C(AUC=0.964)与CA199(AUC=0.896)及CA199、C3、HDL-C多因素联合检测(AUC=0.923)比较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血清中CHI3L1、CA199、C3、C4、HDL-C、LDL-C表达水平对胰腺癌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CHI3L1、CA199、C3、HDL-C联合检测可作为胰腺癌最优的诊断模型。
玉米降血糖活性肽结构分析及对糖尿病斑马鱼糖脂代谢的影响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经酶解、超滤分级得到不同分子质量分布的玉米降血糖活性肽,分析各超滤组分的粒径、结构,并研究其对糖尿病斑马鱼体内糖脂代谢影响。结果显示,玉米降血糖活性肽随超滤分级(>10 ku、10~5 ku、5~1 ku、<1 ku)平均粒径不断减小,其中<1 ku组分粒径最小,为563.6 nm。二级结构变化为低分子质量组分的β-折叠和eggshell microbiota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β-转角含量则降低,α-折叠无显著变化。各超滤组分使糖尿病模型组斑马鱼的BMI指数降低,并改善其糖脂指标。其Liraglutide试剂中<1 ku组分的玉米降血糖活性肽可使其葡萄糖含量由0.662 mmol/L降低至0.547 mmol/L,并使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分别下降34.65%、BYL719细胞培养28.82%和26.62%,高密度胆固醇增加96.67%,均接近正常组的糖脂水平。同时,除葡萄糖含量外,其他指标均受喂养剂量影响。<1 ku组分的玉米降血糖活性肽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调节血糖作用的亮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占比分别为24.84%和11.09%。本研究进一步确定了玉米蛋白作为开发降血糖产品原料的潜力。
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炎性标记物与EGFR-TKIs靶向治疗相关预后的关联及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针对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selleck Dibutyryl-cAMP factoCicindela dorsalis mediar receptor, 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靶向治疗展现了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成为指南推荐的标准一线治疗,但仍面临耐药的问题,并且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预测预后指标。持续的慢性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过程密切相关。外周血检测具有价格低、容易获取、创伤性小、可重复性好等特点,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中炎症相关的指标,如中性VP-16体内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等,在预测肺癌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的预后方面均已有报道。本文拟归纳及分析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标与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靶向治疗的预后的相关性作一综述,为改善NSCLC患者的预后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等提供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