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K1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GEPIA数据库分析DKK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microbiome stability与预后的关联。方法 GEPIA数据库挖掘DKK1基因在常见肿瘤中的表达量;提取该基因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的表达差异,分析膀胱癌不同分期患者DKK1的水平;进一步提取该数据库Survival模块数据,研究DKK1基因与膀胱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ELISA法测定膀胱癌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DKK1的浓度,并比较其与膀胱癌患者主要临床参数的关联。结果 头颈部癌、食管癌、肺癌和胰腺癌组织中DKK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膀胱癌和黑色素瘤中则低表达;不GSKJ4体外同临床分期的膀胱癌组织中DKK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NCB28060;DKK1低表达的膀胱癌组患者总体生存率(OS)高于DKK1高表达组(P<0.05)。膀胱癌患者血清中DKK1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水平,且其浓度值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不同肿瘤组织中DKK1表达量不同;膀胱癌组织中DKK1基因明显低表达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与患者预后相关;血清中DKK1浓度可用来帮助诊断胰腺癌。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胰腺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估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胰腺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点击此处院2014—2017年收治的30例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实行ERCP引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 30例患者ERCP引流治疗成功28例,内镜下治疗成功率为93.3%(28/30)。28例ERCP引流成功患者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6/28)。术后1周TBIL、DBIL、AKP、γ-GT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无消化道大出血、胃肠道穿孔等严重致死性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2例患者出现支架内梗阻,再次行ERCP放置支架;至随访Immune repertoire结束,28例ERCP引流成功患者术后生存期46~824 d,中位生存期187 d。结论 ERCP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持久引流胆汁的优点;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是一种Taurine核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肺癌患者就医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目的 构建并验证肺癌患者就医延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493例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345例和内部验证组148例,选取另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47例肺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intestinal dysbiosis选肺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危险因素,使用R软SBE-β-CD抑制剂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和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最终构建的模型为Y=ez/(1+ez),其中Z=9.04×低疾病感知水平+2.01×未定期体检-0.08×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0.23×就医行为感知障碍量表得分-0.15×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得分。内部验证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selleck合成.849,灵敏度为82.39%,特异度为78.83%,阳性预测值为90.61%,阴性预测值为63.57%。外部验证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0,灵敏度为97.36%,特异度为80.03%,阳性预测值为94.62%,阴性预测值为80.05%。结论 低疾病感知水平、未定期体检、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低、就医行为感知障碍高、健康素养水平低是肺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危险因素,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能够帮助护士筛查肺癌就医延迟高危人群,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改善其就医行为,降低就医延迟风险。

烯酰吗啉对葡萄叶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究羧酸酰胺类杀卵菌剂烯酰吗啉对葡萄叶片代谢物质及代谢通路的影响,为进一步阐释羧酸酰胺类杀菌剂对葡萄叶片代谢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避雨栽培未施用过杀菌剂的健康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在葡萄树生长发育期间喷施烯酰吗啉农药处理(DI),以等量无菌水为对照(CK),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技术研究2种不同处理下葡萄叶片的代谢差异。【结果】偏最小二乘回归判别分析及置换检验结果显示2种处理葡萄样品GSK2118436说明书的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进一步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置换检验发现2种处理下葡萄叶片Biomolecules有差异代谢物,并筛选出造成2种处理葡萄叶片代谢显著差异的39种主要代谢物质,其中,烯酰吗啉处理后显著改变diABZI STING agonist溶解度的差异代谢物质主要分为7大类,脂质和类脂分子物质、苯丙烷和聚酮、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生物碱及其衍生物、有机氮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对植物抗性关键激素水杨酸和茉莉酸,以及与抗性有关的物质蛇葡萄素、白藜芦醇的相对丰度进行分析发现,施用烯酰吗啉后,其含量均受到影响。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质主要富集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通路、烟酸盐和烟酰胺代谢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4条代谢通路中。【结论】施用烯酰吗啉后,葡萄叶片代谢受到直接和间接影响。农业生产中合理按照推荐浓度施用烯酰吗啉能对葡萄产生一定的正面效应,从而促进其品质及质量的提升。

模拟高草酸摄入对舍饲绵羊矿物质代谢的影响

试验以绵羊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草酸的舍饲试验,探讨草酸对绵羊常量与微量矿物质元素代谢的影响,旨在为高草酸含量饲草利用与草酸盐中毒风险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随机将24只德国肉用美利奴绵羊(32.08 kg±3.43 kg)分成3个处理确认细节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试验处理分别在T1组日粮中添加1%草酸(H_2C_2O_4),T2组添加2%草酸,对照组不添加。正式试验期共60 d。结果表明,2%高草酸添加相较于1%低草酸对于绵羊矿物质代谢的影响Core-needle biopsy更大;添加2%草酸显著降低了钙、磷、镁、硫吸收量、沉积量和表观消化率;与1%草酸添加组相比,添加2%草酸显著降低了铁和铜的吸收量、沉积量BLZ945体内实验剂量及铁的表观消化率;添加1%草酸仅影响了磷沉积量、吸收量与镁沉积量;两种浓度草酸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瘤胃内锌、铁和锰元素浓度,是否会改变瘤胃微生物发酵功能还需深入研究。因此,当家畜日粮草酸浓度高于2%时,应该更加关注家畜体内矿物元素平衡与缺乏的问题。

谷子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铬胁迫的响应机制

重金属铬(Cr)污染对农田中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并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稳态,但不同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Cr胁迫的响应机制均有所差异。该研究在时间序列上分析Cr胁迫对谷子(正名:粱, Setaria italica)长势、谷子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功能途径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影响,阐明谷子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机制,为Cr胁迫下的谷子生长及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室内盆栽实验,以谷子幼苗和种植谷子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在Cr胁迫前(CK)及胁迫后6 h和6 d (Cr_6h、Cr_6d)的时间序列上分别进行样本采集,同时测量幼苗生理性状指标及土壤理化指标。通过转录组分析,研究Cr胁迫时间序列上谷子幼苗基因表达及所富集的功能途径的变化趋势;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Cr胁迫时间序列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群落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转PLX4032临床试验录组分析结果表明Cr胁迫诱导基因表达上调(上调DEGs 54%); 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表明DEGs在CK和Cr_6h、Cr_6h和Cr_6d样本对中与光合作用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在Cr_6h和Cr_6d样本对中与防御和损伤调控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细胞壁及细胞膜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2)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Cr胁迫时间序列ethnic medicine上土壤细菌与真菌在门、属水平组成变化显著;细菌群落α多样性呈现出由应激到稳定的阶段性变化特征(CK、Cr_6h和Cr_6d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09、5.93和6.05; 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6 8、0.007 8和0.006 8; CHAO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 818.49、2 630.73和2769.38),而真菌群落α多样性显著下降(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17、3.81和3.23);细菌与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在Cr胁迫时间序列的分布差异显著。3)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理化因子selleck与多种真菌群落显著相关,而与细菌群落的关联关系较弱。结果表明Cr胁迫在时间序列上通过降低叶绿素含量、光系统活性并影响类囊体等结构组分显著抑制了谷子幼苗的光合作用过程,通过下调细胞壁及微管相关组分基因表达抑制叶片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但同时激活了植物防御系统以降低自身所受的毒害作用。同时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通过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来适应Cr胁迫,二者在胁迫时间序列上的响应程度和策略均有所不同。

肺免疫预后指数与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目的 对肺免疫预后指数(LIPI)与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疗效关系的Liraglutide使用方法相关研究进行综述Entinostat分子量,以期为预测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疗效提供新的指导方向。方法 以“lung immune prognostic index、solidSupervivencia libre de enfermedad tumors、immunotherapy”为英文检索词,以“肺免疫预后指数、实体肿瘤、免疫治疗”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2018-03-01-2022-07-04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68篇,中文文献15篇。纳入标准:(1)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现状;(2)LIPI预测免疫治疗疗效。排除标准:(1)数据不完整的文献;(2)低质量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49篇相关文献。结果 通过LIPI在肺癌以及其他实体肿瘤中的应用角度可以总结出LIPI在预测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价值。结论 在接受免疫治疗的实体肿瘤患者中,LIPI可以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且LIPI越差预示着患者的预后越差,LIPI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筛选适合免疫治疗的患者。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便秘研究进展

便秘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梳理总结中医药治BMS-907351 IC50疗恶性肿瘤相关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其病因主要包括内因、外因。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药物不良反应、劳倦久坐、先天禀赋不足、年老等;外因主要为外感六淫邪气,与寒、热、燥邪关系甚密。恶性肿瘤发病后机体发生器质性改变、抗癌治疗、相关并发fetal head biometry症等易致便秘,加之癌毒耗伤,致大肠传导失司。病位在大肠,涉及肺、脾、胃、肝和肾,应以“通”立法。中医药治疗主要有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和内外治法结合的综合疗法,其中内治法包括经方和验方,外治法有穴位贴敷、灌肠、针灸等,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便秘疗效显著,但目前存在循证医学diABZI STING agonist细胞培养证据缺乏、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和不足。参考文献51篇。

白藜芦醇的合成工艺改进研究

白藜芦醇具有抗癌、抗氧化INCB28060核磁、抗菌消炎、抗老年痴呆等多种药理作用,现今已经广泛应用于保健品中。但从植物中提取的白藜芦醇含量较低,提取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白藜芦醇的合成方法成为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传统工业对于白藜芦醇的合成方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原料价格昂贵、反应条件苛刻、废水量大、收率较低等等。因此开发出一条成本较低、反应条件温和、三废较少的工艺路线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论文在传统的工艺路线上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即弃用传统路线中昂贵难得的原料3,5-二羟基苯甲酸,采用廉价易得的对甲苯胺为原料来进行白藜芦醇的合成研究。具体如下:对甲苯胺经过溴代得到2,6-二溴-4-甲基苯胺,收率90%;2,6-二溴-4-甲基苯胺与亚硝酸钠在硫酸和乙醇的回流作用下发生重氮化反应得到3,5-二溴甲苯,收率91.6%;3,5-二溴甲苯在溴化亚铜催化下与CH3ONa在BMN 673核磁DMF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3,5-二甲氧基甲苯,收率86.7%;3,5-二甲氧基甲苯在AlC13催化下反应得到3,5-二羟基甲苯,收率83.6%;3exercise is medicine,5-二羟基甲苯与乙酸酐在回流条件下反应得到3,5-二乙酰氧基甲苯,收率82%;3,5-二乙酰氧基甲苯与NBS在四氯化碳溶剂中BPO引发剂下回流反应得到3,5-二乙酰氧基溴化苄,收率92%。上述反应过程中的总收率为45.1%。按上述得到的3,5-二乙酰氧基溴化苄与三苯基膦在氯苯溶剂中进行回流反应得到3,5-二乙酰氧基苄基三苯基溴化盐,收率97.1%;3,5-二乙酰氧基苄基三苯基溴化盐和对乙酰氧基苯甲醛发生Wittig反应得到(E)-3,4′,5-三乙酰氧基二苯乙烯,收率87.5%;然后进行脱保护得到目标产物白藜芦醇,收率90.6%。以对甲苯胺为初始原料用Wittig法得到白藜芦醇的总收率为34.2%。为了减少Wittig反应工艺路线的成本,本论文将三苯氧磷还原成三苯基膦以便回收套用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按上述得到的3,5-二乙酰氧基溴化苄再与乌洛托品反应得到3,5-二乙酰氧基苯甲醛,收率25.3%;同时苯甲醚在自制的固体酸催化剂催化下发生傅克酰基化反应生成对甲氧基苯乙酮,收率91%;对甲氧基苯乙酮与升华硫、吗啉发生Willgerodt-Kindler氧化还原酰胺化重排反应得到4-甲氧基苯乙酸,收率88.5%;然后4-甲氧基苯乙酸在AlCl3催化下脱甲氧基得到对羟基苯乙酸,收率91.8%;对羟基苯乙酸与乙酸酐进行反应得到对乙酰氧基苯乙酸,收率93.7%。在上述合成的基础之上3,5-二乙酰氧基苯甲醛与对乙酰氧基苯乙酸发生Perkin反应得到2-(4′-乙酰氧基苯基)-3-(3′,5′-二乙酰氧基苯基)-丙烯酸,收率78.3%;然后进行脱羧反应得到(E)-3,4′,5-三乙酰氧基二苯乙烯,收率85.4%;再发生脱保护得到目标产物白藜芦醇,收率90.6%。用Perkin法得到白藜芦醇的总收率为7.2%。本论文对相关的反应进行了条件优化,并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方法。作者对白藜芦醇的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成本低、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等优点;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可行的数据。每一步的产物经过1H NMR、IR和MS进行了相应的表征,其谱图符合各个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民猪肝脏对冷暴露的生理反应和代谢组学应答

[目的]本文旨在解析猪的肝脏组织对低温环境的反应机理。[方法]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研究了慢性冷暴露和急性冷暴露对民猪肝脏组织的代谢影响。试验选用6月龄体重相近的雌性民猪9头,随机分成3组,1组CCRG 81045临床试验为对照组,1组为慢性冷暴露组(58 d),1组为急性冷暴露组(3 d)Timed Up-and-Go。[结果]低温处理后,共鉴定出434个正离子和344个负离子代谢物,功能涵盖了5大类生物通路,主要聚集在新陈代谢和生物体系统2大生物过程。慢性冷暴露组共有59个差异显著的代谢物,其中32个显著上调,27个显著下调,急性冷暴露组共有17个差异显著的代谢物,其中9个显著上调,8个显著下调。组间仅有3个共同代谢物,分别为葡糖石胆酸、5-甲基尿苷和2-苯基丙酸。慢性冷暴露组的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在37个代谢通路上,以β-丙氨酸代谢通路和铁死亡通路富集最显著,急性冷暴露组的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在8个代谢通路上,以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通路富集最显著。慢性冷暴露虽然LXH254导致肝脏多个生物学通路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每个通路上所富集的代谢物均很少。[结论]慢性冷暴露对民猪肝脏代谢的影响要大于急性冷暴露,冷暴露改变了肝脏的脂质代谢和糖代谢,慢性冷暴露最终会造成肝细胞出现铁死亡现象。但从代谢物变化的倍数以及所改变的通路推测,冷暴露没有对民猪的肝脏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