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消癌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芪消癌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脱落4例,剩余60例患者术后口服埃克替尼片。治疗组脱落3例,剩余6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寻找更多上,联合参芪消癌方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检测两组血清环氧化物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水平。对比两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orced vital Immune and metabolismcapacity, FEV1/FVC)、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 PEF)、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使用肺癌功能评价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ung, FACT-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经统计学比较,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COX-2、MMP-2、VEGF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COX-2、MMP-2、VEG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EV1/FVC、PEF、MVV高于治疗前,治疗组的FEV1/FVC、PEF、MVV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FACT-L各项评分显著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Proteasome抑制剂.05)。治疗组的皮疹、腹泻、恶心、转氨酶异常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参芪消癌方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有助于降低血管的形成,促使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药物毒性。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8例老年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患者采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YFRA21-1、MMP9、VEGF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YFRA21-1、MMP9、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Dolutegravir分子式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贫血、胃肠道反应、皮疹和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治疗老年NSCGenetic-algorithm (GA)LC患者可降低血清CYFRA21-1、MMP9、VEGF水平,提高Cell Cycle抑制剂近期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白藜芦醇在胰腺癌大鼠中的应用效果及对T细胞免疫增强效应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在胰腺癌大鼠中的应用效果及对T细胞免疫增强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参与实验的SD大鼠30只作为对象,随机取SD大鼠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其余20只大鼠通过胰腺被膜下包埋二甲基苯蒽(DMBA)建立胰腺癌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白藜芦醇组(n=10)和5-Fu尿嘧啶组(n=10)。空白对照组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预,5-Fu尿嘧啶组静脉注射5-Fu尿嘧啶12 mg/kg,白藜芦醇组灌胃给药白藜芦醇水溶液100μg/ml。比较三组肿瘤体积、肿瘤重量、T细胞免疫水平及HE染色。结果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与肿瘤重量低于5-Fu尿嘧啶组(P <0. 05); 5-Fu尿嘧啶组肿瘤体积与肿瘤重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 <0. 05);白藜芦醇组CD3+、CD4~+及CDLXH2544~+/CD8~+水平,均高于5-Fu尿嘧啶组(P <0. 05),低于空白对照组(P 购买LBH589<0. 05);白藜芦醇组CD8+水平,低于5-Fu尿嘧啶组(P <0. 05),高于空白对照组Optimal medical therapy(P <0. 05); HE染色结果表明:白藜芦醇组瘤体体积较小,肿瘤细胞分布均匀、排列致密,分裂像相对较少,胞浆及细胞间质均较少; 5-Fu尿嘧啶组HE染色结果表明瘤体体积较大,肿瘤细胞分布不均匀、排列紊乱;空白对照组均为胰腺组织,未见癌细胞。结论白藜芦醇用于胰腺癌大鼠中能缩小肿瘤体积及肿瘤重量,提高T细胞免疫水平,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烟草甲体内烟碱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

从烟草甲体内筛选鉴定烟碱降解菌,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探索研究。通Regorafenib供应商过梯度稀释法从烟草甲体内分离筛选出烟碱降解菌,并利用4种烟叶培养基进行复筛。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以及生理生化实验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验证探究菌株的生物特性。再通过分子对接及RT-qRCR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应用潜力。从烟草甲中分离到1株显著降解烟碱的优势菌株J1,16S rRNA基因同源性和生化特征分析鉴定为Mixta,不同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J1不产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烟碱降解菌通过数据库进行功能注acute otitis media释,发现了菌株上存在的烟碱代谢通路以及烟碱代谢关键基因或selleck BI 10773酶,选择吡啶途径中J1具有的烟碱脱氢酶(NDH)进行分子对接和功能验证。通过RT-qPCR验证,1 g/L烟碱诱导J1 24 h,与对照相比,ndh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15.978倍。0.8%烟叶浸提液诱导J1 24 h,与对照相比,ndh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1.117倍。在烟草甲体内分离筛选高效降解烟碱细菌J1,验证了降解相关基因的功能,为烟碱降解菌的筛选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丰富了降解烟碱微生物资源。

唑来膦酸联合常规西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与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使用唑来膦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血磷(P)、血钙(Ca)、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β-胶原片段(β-CTX)]及健康状况[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结果:两组治疗后P、Ca比较,差异均无统Noninfectious uveitis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BALP及BG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β-CTX水平较对照组selleck GSI-IX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点击此处<0.05)。治疗后两组PF、RP、GH、VT、SF、RE、MH、BP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常规西药予以治疗有利于改善其骨代谢指标、提高健康状况。

益肾骨康方对肺癌A549细胞形态及转录组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益肾骨康方作用后肺癌A549细胞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及进行MDV3100研究购买功能分析,探讨益肾骨康方作用于肺癌的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益肾骨康方组,中药作用于A549细胞24 h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A549细胞表面形态的变化;利用转录组基因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饱满,表面有膜皱,丝状伪足。益肾骨康方组可见细胞表面膜皱显著减少,丝状伪足断裂,凋亡小体形成。差异基因筛选|log2FoldChange|>1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40个,其中下调基因有136个,上调基因有304个。其中与癌症密切相关的基因为SOX2,在给药组中表达下调。在GO功medical libraries能富集过程中共得到307条结果,主要涉及生物过程(237项)、细胞组分(56项)和分子功能(14项)。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与益肾骨康方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相关机制主要涉及到细胞凋亡方面。通过构建PPI网络,找到与中药干预肺癌增殖和转移相关的2个节点度较高的基因:MMP9和CCL2。与对照组比较益肾骨康方下调了MMP9和CCL2基因的表达。结论:益肾骨康方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SOX2、MGSK J4分子量MP9和CCL2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了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外来植物刺萼龙葵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选取刺萼龙葵(Solanumrostratum)入侵地与未入侵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刺萼龙葵对当地土壤微生Core functional microbiotas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利用Biolog-ECO平板和IlluminaMisep高通量测序对刺萼龙葵根际、根围土壤和对照土壤样品进行代谢活性和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同时采用 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其功能。【结果】刺萼龙葵生长样地中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代谢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CK),显著增强了对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等底物的利用率;根际(GJ)、非根际土(GW)的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与未入侵样地相比,刺萼龙葵入侵样地中的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根际与非根际差异不明显。特定物种的相对丰度产生显著变化,鞘脂菌属(Sphingobium)的相对丰度提高了79倍、Rokubacteriales相对丰度降低了3.3Histone Demethylase抑制剂倍;相关性Heatmap结果显示鞘脂菌属(Sphingobium)与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氨基酸类、聚合物www.selleck.cn/products/s-gsk1349572类和酚酸类物质代谢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Rokubacteriales与之相反。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刺萼龙葵入侵主要提高了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以及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等方面的功能。【结论】本研究揭示刺萼龙葵的生长降低了细菌多样性,打破原有土壤微生物群落平衡,并通过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代谢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为全面理解外来植物刺萼龙葵的入侵危害及机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UHRF1基因沉默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沉默UHRF1基因在胰腺癌细胞进展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MLN4924 IC50-2018年12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0例胰腺癌患者,切取患者非坏死胰腺癌组织及相邻的癌旁组织为研究标本。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标本中UHR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后构建靶向沉默UHRF1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质粒表达载体,并采用慢病毒感染法转染胰腺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Western Blot法检测UHRF1、Bax和Bcl-2蛋白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UHRF1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18. 131,PNSC 119875配制 <0. 001)。与UHRF1组相比,UHRF1-sh RNA组癌细胞中UHRF1蛋白水平明显下调(t=3. 882,P=0. 023),转染12 h及36 h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t值分别为4. 365、19. 042,P值分别为0. 005、<0. 001); UHRF1-sh RNA组与癌旁组织及UHRF1组比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增加(F=862. 366,P <0. 001),而抑凋亡蛋白Bcl-2水平显著降低(F=170. 167,P <0. 001)。结论 UHRF1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UHRF1基因沉默能抑制癌组织的进展,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相关。UHRFp53 immunohistochemistry1基因沉默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一个新的分子靶点。

莫西沙星联合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0例, 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 观察组给予胸腔注入尿激酶联合莫西沙selleckchem NSC 127716星治疗。回顾性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胸膜厚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发热停止、胸闷消失、arsenic remediation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t=3.516、3.604、4.758, P0.05)。治疗3个月, 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治疗前升高(P0.05), 且观察组相应值高于对照组(t=2.650、5.049, P0.05)。治疗3个月, 两组胸膜厚度较治疗前减少(F=12.048, P0.05), 且观察组相应值小于对照组(t=13.525,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χ2=0.268, P=0.605。结论胸腔注入尿激酶联合莫西沙星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 可有效改善胸膜厚度及肺功能Enasidenib, 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切除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IACS-010759生产商腺中心施行的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行再手术切除的20例病人临床资料(再手术切除组),选取同期胰腺癌术后发现局部复发且复发时间≥9个月后未行手术治疗的2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再手术切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生CX-5461细胞培养存时间的差异。结果再手术切除组再手术方式为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3例,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2例,胰体尾切除术(DP)9例,复发灶局部切除术6例;手术时间为210.0(78.0)min(100.0~320.0 min),术中出血量200(188)mL(50~600 mL),术中输血率5.0%(1/20)。术后住院时间为12.5(9.5)d(7.0~49.0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6/20);无围手术期死亡;16例再次手术后行辅助化疗。再手术切除组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复发肿瘤直径为2.6(1.1)cm(1.3~6.0 cm);T分期:T1期2例,T2期8例,T3期3例,T4期7例;N分期:N0期14medical model例,N1期6例;肿瘤分化程度:中分化7例,低分化13例;环周切缘评估:R0切除9例,R1切除11例。术后生存:再手术切除组末次随访8例死亡,12例存活,首次术后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52.2个月,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1.9个月。对照组20例病人末次随访18例死亡,2例存活,首次术后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21.9个月,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0.5个月;再手术切除组首次术后总体生存时间(χ2=20.84,P<0.0001)和复发后生存时间(χ2=6.23,P=0.01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后再手术切除安全、有效,对术后9个月及以上的局部复发病例行再手术切除可能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