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房切除术中三种乳房重建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三种即刻乳房重建术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房切除术(N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乳房重建的131例寻找更多NS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乳房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假体组(n=56,假体植入),自体组(n=43,背阔肌皮瓣植入),联合组(n=32,背阔肌联合假体植入)。采用SPSS 2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DS-3201说明书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Kaplan-Meier法分析预后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总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和联合组总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假体组(P<0.05),但这两组总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DFS、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M的三种即刻乳房重建术均安全有效,其中采用背阔肌皮瓣或其联合假体进行乳房重建术的美容效果更佳,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及生理条件选择合适Medical alert ID的乳房重建术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CD8~(+)T细胞自噬水平研究及与其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CD8~(+)T细胞自噬水平及与其数量的相关性,探讨自噬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COPD组、COPD干预组,以烟熏方式建立COPD模型,腹腔注射方式予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用小动物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血液、肺组织CD8~(+)T细胞、CD8~(+)记忆T细胞、CD8~(+)效应T细胞的比例,免疫磁珠分选血液CD8~(+)T细胞,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CD8~(+)T细胞的LC3-Ⅱ/Ⅰ、Beclin-1、phepatic abscess62自噬蛋白的表达水平,留取大鼠右肺中叶行病理检测。结果:COPD组大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肺功能下降较正常组大鼠明显。COPD组大鼠血液及肺组织CD8~(+)T细胞、CD8~(+)效应T细胞、CD8~(+)记忆T细胞比例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其中血液及肺组织CD8~(+)记忆T细胞、肺组织CD8~(+)效应T细胞三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COPD组大鼠血液CD8~(+)T细胞自噬蛋白LC3-Ⅱ/Ⅰ、Beclin-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6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COPD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CD8~(+)T细胞、CD8~(+)效应T细胞、CD8~(+)记忆T细胞比例均较COPD组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C3-II/I表达水平与血液CD8~(+)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67,P=0.000),Beclin-1表达水平与血液CD8~(+)T细胞、CD8~(+)效应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505,P=0.021;r=0.428,P=0.037)。LC3-I获悉更多I/I表达水平与肺组织CD8~(+)T细胞、CD8~(+)效应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74,P=0.019;r=0.549,P=0.006),Beclin-1表达水平与肺组织CD8~(+)效应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58,P=0.025)。PCI-32765生产商结论:CD8~(+)T细胞自噬水平与其数量相关,CD8~(+)T细胞自噬参与了COPD的慢性炎症过程,3-MA可抑制COPD炎症。

2020-2021年南宁市新报告HIV感染者合并HCV和梅毒情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 分析南宁市HIV感染者中HCV及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为南SCH727965溶解度宁市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发现的HIV感染者进行HCV抗体和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及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收集性别、年龄、婚姻、民族、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及行为学特征,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有1 858例HIV感染者列入分析,其中男性1 3Pevonedistat抑制剂69例(73.68%),平均年龄52.71岁,已婚者1 000例(53.8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 464例(78.79%),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89.56%(1 664例)。HIV-HCV、HIV-TP和HIV-HCV-TP共感染分别为39例(2.10%)、136例(7.32%)和2例(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性性传播(OR=8.767,95%CI:1.671~45.997)及静脉吸毒(OR=276.060,95%CI:97.574~781.039)是合High-risk cytogenetics并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性性传播(OR=2.347,95%CI:1.250~4.405)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南宁市新报告HIV感染者中梅毒感染率较高,在进行HIV检测时建议进行梅毒筛查,降低梅毒感染对HIV传播促进作用。虽然合并HCV的感染率不高,但是此人群依旧存在,仍然需要对同性性传播和吸毒人群等重点人群关注。

SGLT-2抑制剂与DPP-4抑制剂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Transmembrane Transporters抑制剂机搜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纳入比较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和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0月。由2位研究人员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以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MD=-0.08,95%CI(-0.15,-0.02),P=0.008],降低空腹血糖[MD=-0.65,95%CI(-0.78,-0.53),PLaboratory Automation Software<0.0011]以及减轻体重[MD=-2.46,95%CI(-2.75,-2.17),P<0.00001]方面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比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效果更好,差异有显著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RR=1.03,95%CI(0.98,1.09),P=0.27],低血糖反应发生率[RR=1.21,95%CI(0.84,1.73),P=0.31]以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RR=1.10,95Baricitinib使用方法%CI(0.84,1.44),P=0.48]方面两组并无差别; 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生殖器感染发生率更低[RR=4.84,95%CI (2.74,8.56),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体重控制方面效果更好,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生殖器感染发生率更低,在不良反应以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方面两者相当。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究含柴胡-郁金药对乳腺癌治疗方剂的组方规律

目的 探究含柴胡-郁金药对(简称“柴胡-郁金”)的乳腺癌方剂组方规律及乳腺癌不同治疗阶段的组方用药特点,为柴胡-郁金药对在乳腺癌中医药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乳腺癌治疗应用的中药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筛选出所有含柴胡-郁金的方剂,并分为巩固期和放化疗期的方剂,分别对这3组方剂的用药频次、组方用药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得到含柴胡-郁金方剂43首,常用配伍药物10种(频次≥10),常用药物组合11种(频次≥13),常与柴胡-郁金配伍的核心组合药物有白芍、白术、当归、茯苓、甘草;43首方剂中巩固期方剂26首,常用配伍药物2Naporafenib配制5种(频次≥4),常用药物组合18种(频次≥6),核心组合药物有白芍、茯苓、甘草、白术,外围药物有合欢皮、女贞子、枸杞等;放化疗期方剂GSK211843617首,常用配伍药物19种(频次≥4),常用药物组合18种(频次≥genetic background9),核心组合药物有当归、白术、黄芪、白花蛇舌草,外围药物有半枝莲、蒲公英、浙贝母、瓜蒌等。结论 含柴胡-郁金的乳腺癌治疗方剂多配伍补虚药、行气药、清热化痰药和清热解毒药,扶正祛邪之法共用,巩固期多加以养阴清热安神药,放化疗期多配伍清热化痰解毒药。

叙事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至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79例乳腺癌患者,selleck将其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叙事护理。于干预前1天及干预完成后次日,利用量表测量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心理社会适应、创伤后成长情况,并观察淋巴水肿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创伤后成长量表除新的可能性维度外,其余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社会适应量表除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维度外,其余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bone and joint infections照组(P<0.05);淋巴水肿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叙事护理干预通过外化问题、结构、改写、见证等步骤,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Dolutegravir高其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创伤后成长,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中药调控Notch信号通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作为临床骨科方面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同介导的骨形成与骨吸收失去动态平衡关系所致,造成机体单位体积内的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以及骨微结构改变,从而导致OP的发生和发展。机体内的骨代谢过程受多条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神经源性位点缺口同源蛋白(Notch)信号通路作为重要的骨重建通Indirect genetic effects路在调控与维持骨代谢稳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响其通路蛋白的表达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控相关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从而维持“骨平衡”的动态关系。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手段防治OP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海内外学者对中药调控Notch信号通CHIR-99021路防治OP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探究,发现中药、Notch信号通路和Oselleck合成P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药单体及复方调控Notch信号通路防治OP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药防治OP提供参考,为新药的研发和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为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以大肠杆菌表达并纯化的gB 蛋白为包被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Docetaxel使用方法抗gB蛋白单克隆抗体为酶标抗体,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PRV gB抗体的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selleck AMG510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了评估。PRV gB抗体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经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为:gB 蛋白的最佳包被浓度为0.25μg/mL、包被量100μL/孔,酶标抗体的最佳稀释浓度为1:1000,样品检测时间为30 min(抗原抗体反应)+ 15 min(底物显色);敏感性结果显示,PRV gB标准阳性血清(Z89)经1:512稀释后经检测仍为阳性;特异性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大肠杆菌抗体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批内、批间重复试验结果显示,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24%~9.45%、0.58%~11.61%,均小于12%。通过对采集的184份临床血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该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的阳性符合率为96.23%,阴性符合率为96.95%,总符合率96.74%。本animal component-free medium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PRV gB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为PRV gB抗体快速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石榴ATG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石榴(Punica granatum Linn.)品种‘突尼斯’(‘Tunisia’)基因组中鉴定自噬相关基因(ATG)家族成员,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共线关系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石榴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8个ATG基因,定位在8条染色体上。58个石榴ATG家庭成员可分为6个亚族。58个石榴ATG基因中3对基因存在共线关系;石榴Fer-1Aβ pathology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inn.) Heynh.]和葡萄(Vitis vinifera Linn.)ATG基因Mirdametinib体内家族成员间分别存在45和41对共线关系。转录组数据挖掘显示:PgVTI12b-1、PgATG1b-1、PgATG8h-1、PgATG8c-2和PgATG8c-3 5个基因在ABA缓解干旱胁迫的响应中差异表达;NaCl胁迫下,石榴根和叶中分别有11和8个ATG基因差异表达,且PgATG6b、PgTORb和PgATG1b-2基因在根和叶中均差异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石榴ATG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转录组结果基本一致。综合分析结果表明:PgVTI12b-1、PgATG1b-1、PgATG8h-1、PgATG8c-2和PgATG8c-3基因参与石榴叶对ABA缓解干旱胁迫的响应,而PgATG6b、PgTORb和PgATG1b-2基因则同时参与石榴根和叶对NaCl胁迫的响应。

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CABG术后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心脏功能及重构的影响,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Panobinostat体外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CABG的冠心病合并HFmrEF患者136例,根据术后用药情况分为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组60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组76例。对比分析两组CABG术前及治疗3、6个月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钾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ABG术前,两组LVEF、NT-proBNP、LVEDD、LVESD、LAD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3及6个月,两组LVEF均显著升高(均P<0.05);NT-proBNP、LVEDD、LVESD、LAD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ARNI组下降幅度优于ACEI/ARB组(均P<0.05)。治疗6个月,ACEI/ARB组LVEF较基线水平增加13.30%,ARNI组增加17.39%;ACEI/ARB组NT-proBNP、LVEDD、LVESD、LAD较基线水平分别下降83.36%、10.12%、9.09%、5.12%,ARNI组分别下降89.39%、13.63%、13.21%、12.31%(Immunotoxic assay均P<0.05);ACEI/ARB组血肌酐较基线水平增加10.91%(P<0.05),ARNI组增加7.12%(P>0.05)。两组患者CABG术前与治疗后血尿素氮、血钾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较ACEI/GSK126 NMRARB更能有效地提高冠心病合并HFmrEF患者CABG术后LVEF,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防止心肌损伤,遏制心肌重构,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