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胃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CA125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020年5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分为胃癌患者(胃癌组)、胃良性疾病患者(胃良性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00例,进行CEA、CA72-4、CA199、CA125检测,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胃癌组CEA、CA72-4、CA199、CA125高于胃良性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良性病组CEA、CA72-4、CA19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DNA Damage/DNA Repair抑制剂.05。胃良性病组和对照组CA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kd025-(slx-2119).html0.05),胃癌组CEA、CA72-4、CA199、CA125阳性率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良性疾病组CEA、CA72-4、CA199阳性率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125胃良性疾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CA72-4、CA199、CALipopolysaccharide biosynthesis12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2.0%,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CEA、CA72-4、CA199、CA12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胃良性病组和对照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在胃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康柏西普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血清中lncRNA MALAT1水平及黄斑中央区厚度的影响(英文)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黄斑中央区厚度(CMT)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观察其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DME患者300例300眼,均为单眼病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非注射组100例100眼,对照组100例100眼给予雷珠单抗治疗,研究组100例100眼给予康柏西普治疗。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2、3mo测定患者BCVA、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及CMT,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发GSK1349572核磁生情况。非注射组患者的BCVA(LogMAR)、血清lncRNA MEmpagliflozin抑制剂ALAT1水平与CMT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2、3mo的BCVA(LogMAR)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均P<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2、3mo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2、3mo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降低更明显,研究组治疗后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2、3mo CMT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2、3mo CMT降低更明显,研究组治疗后CMT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11.0%)。结论:康柏西普能够显著降低DME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降低CMT、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Waterborne infection其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明显优于雷珠单抗。

基于PI3K/AKT通路研究针药结合治疗PCOS-IR大鼠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与PCOS-IR的关联及针药联合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机制,为临床寻找PCOS-IR的新疗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中药组、电针组及针药联合组,采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构建大鼠PCOS-IR模型。造模21d后空白组、模型组给予1mL生理盐水灌胃;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0.265 g·kg~(-1))灌胃;中药组给予补肾化痰活血方颗粒(0.48g·kg~(-1))灌胃;电针组电针针刺子宫、中极、关元和三阴交穴;针药联合组给予补肾化痰活血方颗粒(0.48g·kg~(-1))灌胃及电针针刺子宫、中极、关元和三阴交穴。各组连续治疗28d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LH、FSH、T、E_2、AMH、INS水平;采用血糖仪检测IPGTT,并计算HOMA-IR及(GAUC),并通过RT-PCR、Western b此网站lot方法分别检测PCOS-IR模型大鼠卵巢组织中PI3K、AKT、GLUT4 mRNA及p-PI3K、p-AKT、GLUT4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卵巢呈多囊样改变,体质量、血清LH、T、INS、IPGTT水平升高(P<0.01),E_2、FSH、AMH水平降低(P<0.01),卵巢组织中PI3K、AKT、GLUT4 mRNA及p-PI3K、p-AKT、GLUgenetic pest managementT4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中药组、电针组及针药联合组大鼠卵巢多囊样状况,血清LH、FSH、T、E2、AMH、INS、IPGTT、卵巢组织中PTezacaftor溶解度I3K、AKT、GLUT4 mRNA及p-PI3K、p-AKT、GLUT4蛋白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改善;与二甲双胍组、中药组、电针组相比,针药联合组大鼠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针药联合干预能够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PI3K、AKT、GLUT4 mRNA及p-PI3K、p-AKT、GLUT4蛋白表达,改善大鼠性激素水平,从而改善PCOS大鼠多囊卵巢及胰岛素抵抗状态。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目的评估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其作为牙周炎诊断及预后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名牙周炎患者side effects of medical treatment治疗前、后及20名健康人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MMP-9的水平,并记录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出血指数(BI)。结果①除CAL外,经牙周基础治疗6周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改善[CAL治疗前(5.50±1.97)mm,治疗后(5.50±1.97)mm,P=1.000;PD治疗前(7.05±1.81)mm,治疗后(4.23±1.06)mm,P=0.000;BI治疗前3.75±0.44,治疗后0.20±0.41,P=0.000);②治疗后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MMP-9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刺激性全唾液MMP-9水平治疗前(22.89±5.28)ng/mL,治疗后(18.11±7.19)ng/mL,P=0.003;龈沟液MMP-9水平治疗前(41.80±2.90)ng/mL,治疗后(35.71±4.49)ng/mL,P=0.000;血清MMP-9水平治疗前(6.67±5.318)ng/mL,治疗后(2.47±2.713)ng/mL,P=0.004];③除血清外,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的非刺激性SAG纯度全唾液和龈沟液中MMP-9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刺激性全唾液水平为(6.78±3.02)ng/mL,龈沟液为(30.20±3.64)ng/mL,与治疗前后比较P=0.000;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1.18±0.88)ng/mL,与治疗前、后比较P=0.004、P=0.055]。结论非刺激性全唾液中MMP-9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慢性牙周炎的检测指标之一,可能为临Staurosporine核磁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胸部难治性肿瘤个体化体外循环技术应用策略

目的 探讨胸部难治性肿瘤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个体化体外循环(ECC)技术的实践策GSK1349572生产商略。方法 回顾本中心自2008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ECC下完成的难治性巨大胸部肿瘤15例,收集疾病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术中ECC辅助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 15例胸部难治性肿瘤患者在ECC辅助下完成了肿瘤的切除手术,其中11例(73.3%)术中完全切除肿瘤组织。肿瘤切除过程中ECC平均转流时间为(94.8±28.5)min。术后平均ICU停留时间为(1.8±0.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8.4±4.6)d。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1例患者发生Medullary infarct凝血功能障碍,1例患者发生早期支气管胸膜瘘,1例患者发生严重肺部感染,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术后30 d内无患者死亡。共有13例患者术后规律随访(肿瘤完全切除11例,未完全切除2例),3例发生远处转移(肿瘤完全切除1例,未完全切除2例)BLZ945,4例发生局部复发(肿瘤完全切除2例,未完全切除2例)。随访过程中共有4例患者死亡(肿瘤完全切除2例,未完全切除2例)。结论 术前经过缜密的多学科讨论,术中采用个体化的ECC技术策略和体外全身热疗,有助于完全切除肿瘤并获得良好的预后。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影响因素及其耐药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药敏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市武昌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部位分布情况,根据SAU菌株是否为MRSA感染将患者分为MRSA组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组(MSSA组),分析SAU感染分布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MRSA感染的主要因素,K-B纸片扩散法分析临床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药敏性。结果 150例合并感染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依次为泌尿道51例(34.00%)、上呼吸道42例(28.00%)、下呼吸道40例(26.67%)RSL3配制,150株临床分离株中55株MRSA,Jammed screw检出率为36.67%;MRSA菌株与MSSA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利福平、呋喃妥因等耐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EGFR抑制剂0.05);低蛋白血症、住院前抗菌药物使用、联合用药、侵入性操作及神经传导速度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MRS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MRSA感染率较高且呈多药耐药性,低蛋白血症、住院前抗菌药物使用、联合用药、侵入性操作及神经传导速度等是合并MRSA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参芪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症状及血清Vaspin、ANGPTL4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参芪活血汤治疗的作用及对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对照组给予常Psychosocial oncology规西药加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活血汤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Vaspin和ANGPTL4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1月、3月中医证候积分均逐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月、3月与对照组比较,观Fer-1分子量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观察组下肢病变动脉峰值血流速度(PFV)和搏动指数(PI)及血清Vaspin、ANGPT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盐酸丁咯地尔基础上联用参芪活血汤治疗TASC分级B级及以下的糖尿病下肢血管LBH589病变,可能提高患者血清Vaspin、ANGPTL4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MIP-1α对人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迁移、骨向分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12~25岁患者拔除的健康牙(正畸减数前磨牙或阻生的第三磨牙)共16颗,组织块法联合酶消化法培养原代干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1)细胞生物学特性实验:第3代hPDLSCs分为0(对照组)、1、10 μg/ml MIP-1α组,各组再分别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链霉素,100 g/ml谷氨酰胺的α-MEM培养基,干预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干预24 h后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横向迁移能力。(2)骨向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第3代hPDLSCs分为0(对照组)1、10 μg/ml MIP-1α组,分别加入成骨诱导液,干预7 d后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半定量分析、干预14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及半定量分析检测细胞成骨能力;干预7 d后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及转录因子SP7(Osterix)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Notch1受体、Jagged1配体及下游因子Hey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hPDLSCs STRO-1、CD146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1)细胞生物学特性实验中,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4、48 h时1、10 μg/ml MIP-1α组hPDLSCs 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时Lorlatinib配制,与对照组比较,1 μg/ml MR428IP-1α组hPDLSCs 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ia literacy intervention),而10 μg/ml MIP-1α组hPDLSCs OD值明显增高(P<0.05)。划痕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 μg/ml MIP-1α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0 μg/ml MIP-1α组划痕愈合率明显增高(P<0.05)。(2)骨向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实验中,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半定量结果显示,1、10 μg/ml MIP-1α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茜素红染色及半定量结果显示,1、10 μg/ml MIP-1α组矿化结节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 μg/ml MIP-1α组hPDLSCs的成骨相关基因Runx2、OPN及Osteri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0 μg/ml MIP-1α组均明显降低(P<0.05)。1、10 μg/ml MIP-1α组Notch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10 μg/ml MIP-1α组Jagged1、Hey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1 μg/ml MIP-1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1α可促进hPDLSCs增殖,抑制hPDLSCs骨向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延续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组研究纳入80例直肠癌造口患者,研究时间从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将以上80例患者按照奇偶数分组方式分成两组。其中奇数组患者为对照组(n=40),偶数组患者为研究组(n=40),对两组患者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延续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不良心理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等不良情绪评分无显著性的差异(P> 0.05);对比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等不良情绪评分均有所降低(P <0.05);且对比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等不良情绪评分呈现出更明显的下降幅度(P Mirdametinib作用<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评分无显著性的差异(P> 0.05);对比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评分均上升(P <0.05);且对比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各项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评分呈现出更明显的上升幅寻找更多度(P <0.05)。对比两组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性的差异(P> 0.05);对比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P <0.mitochondria biogenesis05);且对比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呈现出更明显的上升幅度(P <0.05)。结论 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直肠癌造口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日常自我护理能力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可以积极推广。

口服中成药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证据的概况性综述

该文GW-572016旨在明确口服中成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检索国家重要药物目录和相关数据库,获得治疗乳腺癌的口服中成药,同时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梳理口服中成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采用概况性综述方法,结合可视化图表对成药的功能主治、药物组成、文献基本特征、干预措施及结局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纳入的68种中成药中53%为活血化瘀、补肾健脾类;药物频数出现较多的为女贞子、黄芪、牡丹皮、茯苓、乳香等,可见活血化瘀、补肾健脾法对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性。在纳入的161篇临床研究中70.71%的研究干预方式为中成药结合化疗,文献研究主要集中Lorlatinib临床试验在西黄丸与槐耳颗粒这两类药,可能与化疗联用及医保目录的纳入有关;结局评价以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Karnofsky评分、安全性报告及缓解率等替代结局指标为主,而生存时间和中医特色结局指标展示还不够。口服中成药治疗乳腺癌的应用与研究近年electronic media use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多数临床研究证据还不稳健,结局指标评价还不规范,仍需后续改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