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T细胞活化并阻碍其分泌细胞因子,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免疫抑制等现象的发生。因此,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已经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上市的PD-1或PD-L1抑制剂均为单克隆抗体,存在特异性强、组织/肿瘤穿透率低、半衰期长、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储存运输困难以及生产成本较高等缺点。与之相比,多肽制造成本更低、稳定性更高、免疫原性低并且具有更好的器官或肿瘤穿透能力,因此,PD-L1多肽抑制剂的开发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利用热点残基设计了32条PD-L1多肽抑制剂,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虚拟筛选和优化,对得到的4条候选多肽在体外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的能力、体外激活T细胞的能力以及体内免疫激活作用等方面进行考察,最终得到了4F-16和4F-32两条多肽。本论文共分为以下五部分:1.综述本章主要围绕肿瘤免疫疗法、载脂蛋白A-I(ApoA-I)模拟肽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首先回顾了肿瘤免疫疗法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免疫疗法、癌症疫苗、溶瘤病毒、CAR-T细胞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几种免疫疗法。然后介绍了ApoA-I蛋白及ApoA-I模拟肽的特性及相关应用。最后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简介及其应用。本章所介绍的内容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2.PD-1/PD-L1多肽抑制剂的设计本章通过分子对接,分析了五条已知的ApoA-I模拟肽(3F、4F、5F、ELK、L37PA)与PD-1和PD-L1的结合模式,筛选出与PD-L1具有高选择亲和力的ApoA-I模拟肽4F。同时,通过分别分析PD-1单抗、PD-L1单抗和已知的PD-L1多肽抑制剂与PD-L1的结合模式,确定了PD-L1的活性区域以及相互作用的热点残基,热点残基主要包括PD-1的Asn66、Tyr68、Gln75、Ile134、Ala132、Thr76、Lys78和PD-L1的Ala121、Asp122、Arg125、Asp26、Glu58、Glu60、Gln66、Tyr124、Phe19。最后使用热点残基对4F进行优化,考虑到PD-L1活Humoral immune response性区域主要是疏水界面且具有凹槽,优先选择疏水性氨基酸、苯丙氨酸或者酪氨酸等对候选多肽的特定氨基酸位点进行替换,通过疏水作用以及与凹槽形成互补的作用来增强候选多肽与PD-L1的结合,最终共设计了32条PD-L1多肽抑制剂。3.PD-L1多肽抑制剂的虚拟筛选本章首先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初步筛选PD-L1多肽抑制剂:使用HPEPDOCK Server将32条多肽与PD-L1进行全原子对接,并以对接分数<-193、多肽与PD-L1形成的氢键个数≧5个、多肽与PD-L1的结合位点处于PD-1/PD-L相互作用区域等为标准筛选候选多肽,得到4F-8、4F-16、4F-30和4F-32四条多肽。随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进一步探究4条候选多肽与PD-L1的动态结合情况,使用GROMACS动力学模拟软件分别将4条候选多肽与PD-L1进行100 ns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4条多肽都能与PD-L1稳定结合且占据PD-L1的活性区域,并且通过MMPBSA方法计算得到的多肽与PD-L1的结合自由能分别为-45.262 k J/mol、-95.424 k J/mol、53.246 k J/mol和-161.825 k J/mol。4.PD-L1多肽抑制剂的体外活性评价本章首先使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测定候选多肽在体外阻碍PD-1/PD-L1相互作用能力。实验结果表明:4F-8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能力最强,IC_(50)值为0.206μM,其次是4F-32、4F-30和4F-16,IC_(50)值分别为1.251μM、1.420μM和2.977μM。随后,本章在体外利用MDA-MB-231乳腺癌细胞和Jurkat T细胞共培养以模拟细胞间相互作用,主要考察候选多肽的免疫激活能力,是否能有效促进Jurkat T细胞分泌IL-2。实验结果表明多肽4F-16和4F-32效果较为明显,在200μM的浓度下,IL-2分泌水平可分别达到110.106 pg/ml和144.208 pg/m L。最后,本章探究了候选多肽在小鼠血清中的降解情况,实验结果反映出多肽在血清中降解较快,其中降解速率最快的多肽是4F-16,可在1h内降解86.30%。因此,在后续PD-L1多肽抑制剂的体内研究中,选择瘤内注射的方式给药。5.PD-L1多肽抑制剂的体内免疫抗肿瘤活性研究本章通过构建4T-1荷瘤小鼠模型,考察候选多肽的体内免疫抗肿瘤作用。4F-16和4F-32组的抑瘤率可达69.31%和71.95%,表明这2条多肽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增殖;同时,多肽并没有影响小鼠体重的变化,表明候选多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生物相容性。本章进一步使用ELISA方法考察了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表达,结果表明:4F-16组IL-4和IFN-γ分泌水平可分别达207.36 pg/m L和654.26 ng/m L,是生理盐水组的2.64倍和2.38倍;4F-32组IL-4和IFN-γ分泌水平可分别达176.10 pg/m L和584.47 ng/m L,是生理盐水组的2.24倍和2.13倍。表明4F-16和4F-32可有效增强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达到抗肿瘤效果。最后使用免疫组化方法考察了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GZMB和IFN-γ的表达,结果显示,4F-16和4F-32组的CD8~+T细胞、GZMB和IFN-γ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表明Z-VAD-FMK价格4F-16和4F-32具有增强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PD-1/PD-L1相互作用的特点,设计了多条PD-L1多肽抑制剂,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对多肽进行虚拟筛选,最后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得到4F-16和4F-32两条多肽,具有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的能力,并且激活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本研究开发的PD-L1抑制剂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CHIR-99021采购新的候选药物。
深圳市医疗机构门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率现状调查
背景 深圳作为强劲发展的一线城市,快节奏的工作和激烈的竞争环境给中青年增加了很多压力,长期的压力会使个体的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研究深圳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率现状对有效开展高血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深圳市医疗机构门诊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和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现状,为深圳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port biological baseline surveys7年3—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深圳市9个行政区域内选取32家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并方便抽选前来医疗机构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 152例,其中进入分析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 639例。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血压、心率及服药情况。结果 1 639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平均心率为(81.0±11.0)次/min;血压达标610例(37.22%),血压不达标1 029例(62.78%)。血压达标组和血压不达标组血压、心率、合并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使用β受体阻滞剂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率与收缩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11,P<0.001),心率与舒张压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r=0.45selleck NMR5,P<0.001)。在血压控制不达标患者中,与心率<80次/min患者相比,心率≥80次/min患者伴发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相比,未使用者心率更快、收缩压更高、舒张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不达标组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与心率<80次/min的患者相比,心率≥80次/min者伴发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青年高selleckchem IACS-010759血压患者心率偏快,心率较高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易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病。为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应增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生的心率管理意识,加强心率治疗指征、控制范围、药物选择、个体化治疗等相关的诊疗培训。
养血扶正膏对乳腺癌CAF方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患者外周血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养血扶正膏对乳腺癌CAF化疗方案所致骨髓抑制患者外周血象及免疫功能的影INCB018424作用响。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工业总医院)2018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90例乳腺癌CAF化疗方案后骨髓抑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数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治疗及血液成分输注治疗,观察组45例在G-CSF支持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养血扶正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象指标、免疫学指标[自然杀伤细胞(NK)、抑制T细胞(Ts)、辅助T细胞(Th)]、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CA153及癌胚抗原(CEA)]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K、Ts及Th水平均高Bioconcentration factor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125、CA153及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扶正膏辅疗乳腺癌CA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f-06463922.htmlF化疗方案所致的骨髓抑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恢复患者外周血象水平及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 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益心舒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从建立以来到2021年12月收录的有关益心舒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益心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RCTs,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RCTs,总共323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心舒胶囊联合常规西药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RR=1.20,95%CI(1.15,1.25)]、降低心绞痛的发生频率[MD=-1.56,95%CI(-2.42,-0.70)]、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MD=-1.26,95%CI(-1.87,-0.6AMG510浓度5)]、提高心电图疗效[RR=1.19,95%CI(1.10,1.29)]、改善临床症状(①胸痛[RR=1.15,95%CI(1.07,1.24)]、②胸闷[RR=2.52,95%CI(1.58,4.02)]、③心悸[RR=1.30,95%CI(1.19,1.41)]、④乏力[RR=1.42,95%CI(1.19,1.69)]、⑤气短[RR=1.35,95%CI(1.26,1.44))、改善心率[MD=-3.66,95%CI(-6.61,-0.71)]、改善收缩压[MD=-4.60,95%CI(-9.55,0.35)]、改善舒张压[MD=-1.14,95%CI(-2.43,0.14)]、调节血清总胆固醇(TC)[MD=-0.87,95%CI(-1.46Whole Genome Sequencing,-0.28)],调节三酰甘油(TG)[MD=-0.19,95%CI(-0.41,0.02)],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C) [MD=0.31,95%CI(0.25,0.3GDC-0068供应商7)],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MD=-0.71,95%CI [-1.09,-0.34]]。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广大医师临床验证。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心功能状况及其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心功能状况,并分析其妊娠结局。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5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以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比较两组孕妇的舒张早期三尖瓣口最大血流峰值流速/舒张晚期三尖瓣口最大血流峰值流速(E/A值)、舒张早期三尖瓣口最大血流峰值流速/三尖瓣环右心室侧壁舒张期组织多普勒运动峰值速度(E/E’值)、右室流出道短轴缩短率(RVOT-FS)、三尖瓣环右心室侧壁收缩期组织多普勒运动峰值速度(Sa)、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比较各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研究组孕妇的TPOStem Cells & Wnt抑制剂Ab阳性率为26.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孕妇TSH水平、FT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Etoposide生产商义(P>0.05);研究组孕妇的E/A比值为1.19±0.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0.15,E/E’值为5.52±0.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3±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的RVOT-FS、Sa、TAP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Tei指数为0.59±0.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的流产和早产率为21.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孕妇的足月产率为78.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microbiome data<0.05);研究组发生新生儿窒息1例,对照组无新生儿窒息。结论 GDM孕妇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心功能异常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孕妇,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妊娠不良结局风险。因此,临床应该重视孕妇特别是GDM孕妇的甲状腺疾病与心功能状况。
LncRNA-TMEM220-AS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分析lncRNA-TMEM220-AS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对HCC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方法:基于TCGA下载的数据,使用秩和检验分析TMEM220-AS1在配对及非配对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Cox回归等分析方法分析TMEM220-AS1与预后的关系,使用KEGG和GO进行富集分析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与TMEM220-AS1相关的蛋白质互作网络;构建稳定敲低TMEM220-AS1的肝癌细胞株,检测TMEM220-AS1的表达量及其对HCC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影响。Labio y paladar hendido结果:HCC中TMEM220-AS1在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Gefitinib达组,并可能通过参与凋亡相关通路发挥抑癌作用。细胞实验表明TMEM220-AS1不仅可以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还可以显著抑制其侵袭迁移能力。结论:TMEM220-AS1在HCCElexacaftor分子量中低表达,可以抑制HCC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可作为HCC的独立预后因素。
米曲霉异源表达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是创新药物和生物农药研发的重要源泉。阐明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功能、解析其生物合成通路和酶催化机制对于促进功能天然产物的应用和开发至关重要。异源表达是研究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米曲霉异源宿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和基因簇在米曲霉中异源表达,不仅能够有效地激活沉默的生物合成基因和基因簇,挖掘全新活性天然产物,而且可以快速高效地鉴定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功能,解析和重构其生物合成途径。米曲霉异源表达宿主已经成为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对米曲霉遗传转化系统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首先,概述了异源表达的应用和意义,介绍了米曲霉遗传转化系统的发展过程、应用基础和优势以及遗传转化方法的实践和优化。其次,根据不同天然产物的结构类型和与之相对应的合Wee1抑制剂成酶特点,着重介绍了该体系表达各类天然产物的成Biomass exploitation功案例。最后,对米曲霉异源表达宿主在天然产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随着基因编辑、定向进化、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米曲霉异源表达宿主的发展和完善将会极大地促进更多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技术CL13900临床试验的发展和革新,以期为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发提供借鉴。
早期乳腺癌乳腺X射线摄影中不同类型微小钙化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乳腺X射线摄影中不同类型微小钙化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3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且确诊为早购买VX-445期乳腺癌的5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以乳腺X射线摄影的影像中是否出现微小钙化灶为标准,将样本分为微小钙化灶组(35例)和非微小钙化灶组(23例)。分析微小钙化灶与早期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年龄、部位、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更多级、TNM分期、肿瘤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不同ER、HER2表达的泥沙状钙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P=0.040),不同PR表达的泥沙状钙化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Low grade prostate biopsy05);不同ER、PR及HER2表达的小杆状钙化、小叉状钙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2阳性与微小钙化灶的出现有关;ER阳性和HER2阳性均与泥沙状钙化的出现有关。
干扰PAG1介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自噬状态提高放射抗拒喉鳞癌的放射敏感性研究
目的:探究鞘糖脂微结构域1相关磷酸化蛋白(PAG1)在喉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干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PAG1表达对放射抗拒喉鳞癌细胞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LSCC肿瘤组织及邻近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qPCR检测PAG1表达;将人单核白血病细胞株THP-1诱导为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PAG1-siRNA转染至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效果,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IL-6、IL-12、IL-4及IL-10含量;建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放射抗拒人喉鳞癌细胞Hep-2max的共培养体系,培养4 d后收集Hep-2max细胞,经8 Gy X射线照射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自噬水平。结果:喉鳞癌肿瘤组织中PAG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THP-1细胞诱导后呈不规则多边形,且胞体有尾足伸出,CD86表达减少,CD206表达明显增加(P<0.01),提示成功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PAG1-siRNA转染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后,细胞中PAG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1),培养液上清中IL-6和IL-12水平升高,IL-4和IL-10水平降低(P<0.01);诱导后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转染PAG1-siRNA与Hep-2max共培养,再经过8 Gy X射线照射,细胞活性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此网站<0.01),TUNEL阳性率升高(P<0.01),同时,LC3蛋白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LC3-Ⅱ/LC3-Ⅰ下调(P<0.01)。结论:干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PAG1表达可改变放射抗拒人喉鳞癌细胞自噬状态,增强放射抗拒人喉鳞癌细胞的放selleck化学射敏感性,诱Medial longitudinal arch导放疗后细胞凋亡发生。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衍生抑制物对产溶剂梭菌的胁迫机制及解抑制策略研究
产溶剂梭菌利用木质纤维素Fasciola hepatica类生物质生产丁醇等液态燃料,是缓解当前能源紧缺、温室气体过量排放的有效ICI 46474价格途径之一。预处理操作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的关键步骤,而在此过程中衍生的一系列发酵抑制物是限制其高效/高值转化的主要瓶颈;了解木质纤维素Dibutyryl-cAMP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抑制物衍生特征、解析产溶剂梭菌对该类物质的胁迫响应机制,并建立高效的解抑制工程策略,是实现梭菌高效合成生物丁醇的关键。基于此,首先,介绍多种预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及衍生抑制物种类和质量浓度特征,其次,阐述产溶剂梭菌对主要预处理抑制物的胁迫响应机制,并重点介绍各类高效的解抑制工程策略。最后,展望了木质纤维素高效转化生产燃料的发展趋势,探讨包括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辅助的预处理工艺优化、基于适应性实验室进化策略和合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强化菌株耐受抑制物的鲁棒性能等研究方向。本文将为木质纤维素资源转化和生物丁醇的高效生产提供借鉴。